王立美
摘 要: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文物保护的作用至关重要。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在文物保护中引入新媒体拓展宣传渠道,可促进文物保护宣传效果的提升,帮助公众树立文物保护意识。文章在分析文物保护宣传当代价值的基础上,探索了新媒体时代下文物保护宣传效果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文物保护;宣传效果;提升路径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接收新信息,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与文物接触的途径。文物保护单位在文物保护宣传中应该积极引进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提升文物保护宣传效果,动员社会全员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帮助人们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民族记忆。
1 文物保护宣传的当代价值
文物保护宣传工作是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必要环节,是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基础性工程。文物是一种载体,将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积累的文明记忆承载在内,各种神秘图腾向我们呈现了先辈的经历与认知。从广义来说,文物保护是以可移动的文物和不可移动的遗址为主要对象,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同样包含在内。①因此,从物质性方面来看,针对流传于历史的遗产,我们需要做好保护工作;而从精神层面来看,保护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我们不能将文物束之高阁,应该通过保护实现文化精神的传承,依托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发挥历史文物应有的价值与作用,“活化”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沉淀的文明。
2 新媒体时代文物保护宣传效果提升的途径
2.1 建立新媒体管理机制,加强宏观调控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逐渐体现出更突出的作用,尤其是新媒体的利用,使文物保护宣传的途径更为多样化。文物保护单位依托新闻媒体进行文物保护宣传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宣传效果,帮助公众树立文物保护意识。因此,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构建有效协调的宏观调控新机制。首先,应及时关注新闻热点,分析研判舆情,开展网络新闻宣传和网络评论,同时对网络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及时整合、甄别网友发布的信息,以免出现不良或错误信息大范围传播的情况。其次,组建高素质的工作队伍,调整、完善文物系统信息员队伍,培育高素质的新闻通讯员、舆情监管员和网络评论员。再次,举办新媒体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危机处理、舆情分析及信息甄别的能力。最后,与公众密切交流、互动,邀请专家、领导开展专题讲座或讲话。除此之外,还可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日,推出類似于“澧县文物—国保单位专题展览”、“文化遗产传承—陶艺制作”等活动,同时积极配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文化报》等媒体组织的采访活动,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巧妙融合博物馆专题展览、手工体验及新媒体,引领公众积极参与文物保护活动。
2.2 结合“互联网+”,创新宣传手段
当前,互联网发展十分迅猛,在热点技术的运用下,可将新媒体宣传服务体验进一步优化。例如,当前的VR技术已经实现了质的提升,在文物遗产导览宣传服务中可以引入VR技术。以澧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家牌坊为例,我们将牌坊的整体结构、雕刻工艺等通过VR全部呈现,同时还对牌坊的建造工艺进行模拟演示,观众在家中就能观看文物,还能更深刻地了解文物,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②我们还360度拍摄城头山遗址视频,通过可体感交互设备,为观众展现遗址。在VR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可以走进历史城池体验消失的文明,观览建筑及场景,还能尝试做陶罐,仿若化身为“古人”。通过线上虚拟空间的运用,使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参与感进一步增强,加快社会文物保护工作氛围的形成。
在文物保护宣传活动中,利用支付宝抢红包这个时下流行的功能,围绕文物保护设计专用于红包口令的宣传标语,通过官方微博平台定期向外发布,人们只要在支付宝中将红包口令输入即可获取红包,这样一来能够大幅度提高宣传范围。人们在线下用支付宝AR扫描活动抢红包,同样能够提升宣传效果。
通过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式传播方式,能够吸引广大网友的关注度,最大限度发挥文物遗产的价值。
2.3 合理挑选宣传角度,设计民生化内容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宣传报道的素材,文物保护单位在采集现实生活素材的基础上,也需要注重创造性转化。在开展日常报道宣传时,选取真实生活场景,结合艺术手段与真人真事推出纪录片,扩大宣传范围与效果。此类方法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效,有助于全社会浓厚文物保护氛围的形成。①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单从内容题材方面就能吸引人们的眼光。该片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相当丰富,采用与人们日常生活十分贴近的场景和生活中的细节,整体画面以普通人的角色为主,有效激发了公众的审美共鸣,顺利达成了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树立与培养目标。该纪录片尽管只有三集,然而却清晰地呈现了师傅们修复故宫文物的各个细节,将原本观众几乎无法观察到的文物修复直接呈现在其眼前,营造了神秘问题熟悉化、陌生问题生活化的场景,满足人们对神秘事物探索的心理。《国家宝藏》也是一部宣传文物保护的典型纪录片。在明星、文博工作者、志愿者等“国宝守护人”的努力下,借助网络传播媒体的强势传播,对全社会构成了积极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观看这类宣传纪录片,能对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记忆唤醒作用,可帮助观众树立文物保护的意识,使其自主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2.4 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我国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依据,是支撑文物保护工作的根本性法律。文物保护宣传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理应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具体而言,首先应由各级政府及文物保护单位牵头,推进管理体系的统一构建,明确各部门职能,并以工作实际为依据合理划分具体工作,避免工作中有矛盾产生。而在工作开展期间,应以各自区域实际情况为根据,因地制宜,定期总结并反思工作,带动落后,鼓励先进。其次,加大文物保护工作体系完善力度。由于文物保护工作具有综合性,且内容琐碎复杂,工作人员若是不足就无法完成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此时,领导、各级组织及广大干部应当引起重视,注重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激发,鼓励他们努力进行工作方式的创新,依托宣传教育促进文物保护工作有效开展。再次,构建文物陈列展示结构及宣教管理系统,以便更合理地统计博物馆中文物安全性与游客流量间关系,以各文物实际状况为依据,采取现代化信息技术合理地优化改进文物保护管理模式。最后,组建专业水平高且思想觉悟高的文物保护宣传教育队伍。在打造队伍筛选成员时,需保障他们经过专业文物保护技能培训,熟知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此外,应围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学习培训,促进宣传教育工作人员的理论素质及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最大限度满足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的需求,促进保护宣传效果的提升。
3 结语
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具有高度复杂性、长期性,其社会意义相当重大要,所以文物保护单位需要提高对文物保护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当前的各大博物馆,应通过对新媒体时代各类现代化技术的充分运用,灵活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全面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