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碑文看关帝历史文化演进

2020-02-27 10:22柳君君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0期
关键词:关帝庙

柳君君

摘 要:关帝庙是祭祀关羽的庙宇,关帝碑记是各地记录关羽生平事迹、精神气节、信仰、祭祀等有关活动的碑文,也是伴随着关羽信仰的兴起而产生的。现存的嘉峪关碑铭、碑文记述了嘉峪关关帝庙的兴建原因、经过、显灵事迹等重大事件,并对关羽的生平事迹、功绩等进行了评说,碑铭中关帝庙的称谓变化也反映了关帝在历代被崇拜加封的演变。

关键词:嘉峪关碑文;关帝庙;文化信仰

1 从碑文看关帝庙修建原因及修缮情况

关帝庙在明中期前称“玄帝庙”或“武安王庙”,清代改称“关帝庙”。嘉峪关关帝庙大概为明代中期所建,据《嘉峪关碣记》碑铭记载,“正德改元,丙寅秋八月,钦差整饬肃州等处,兵备副宪李公端澄,遵成命起盖关东西二楼……向北筑基,重建庙一所。中塑玄天上帝两壁绘诸天神将”,碑文中提到的重建的庙就是原建于嘉峪关内城中的玄帝庙。谈及关帝庙的兴建缘由,明人钱福在其《文章辨体汇选·义勇武安王庙碑记》中记载:“刚明正大之气,人人同得以为人者,虽或屈抑于一时,而终将感发悼痛,积之久而不可自已,然后吾心之神若有见焉,而神若有所答焉,此庙祀之所由设也。”由此可见,关羽为忠义而死,人们修建庙宇来祭祀他,大概是关帝庙初建的始因。嘉峪关关帝庙的修建原因除上述作为民众崇拜和祭祀的场所外,还和封建王朝的神化利用有关,重点是突出关帝信仰而达到守土固疆的目的。这一点从《重修武安王庙》碑记中可以得到印证:“酒泉西,古创嘉峪关,乃华夷天限,西面长城,北门锁钥也。关治东创始,是关创建汉寿亭壮缪义勇武安王庙,所以保障此关以永吉者也。”碑文中的记载说明在边关修筑关帝庙是因为关羽一身正气、忠勇仁义,有他的神明在边关护佑,必定能永保安宁。这是封建王朝对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神化利用的结果。

嘉峪关关帝庙始建的具体年代不详,最早记载关帝庙修建情况的史料见于《嘉峪关碣记》碑记,载:“皇明肃州卫嘉峪山关内,居中第,旧有玄帝庙……正德改元,丙寅秋八月,钦差整饬肃州等处,兵备副宪李公端澄,遵成命起盖关东、西二楼暨官厅、夷厂、仓库,推委镇董(监)工。今年丁卯春二月落成。惕睹高真祠居下隘,恭虔叩请,三卜俱吉。遂协心捐资,移建于关南城上,向北筑基,重建庙一所。中塑玄天上帝,两壁绘诸天神将,金饰辉煌,神威炫耀,凡有祷事必应。因立碣以记其颠末。”可见,玄帝庙是早于光华楼和柔远楼存在于内城中的。明正德元年(1506)八月,李端澄在内城修建光华楼和柔远楼时从内城迁移至东瓮城东墙外,由“中塑玄天上帝,两壁绘诸天神将”可知,这次修庙只是把原有的玄帝庙搬迁到了另外的位置,是对玄帝庙的一次修缮,并不是始建。所以嘉峪关内城旧有的玄帝庙修建于何时,还需进一步考证。

嘉峪关关帝庙除了在明正德元年(1506)被迁建,之后还进行过几次修缮。其中一次是在明万历六年(1578),嘉峪关关帝庙被重修过一次。据《重修武安王庙碑记》记载:“酒泉西,古创嘉峪关,乃华夷天限……是关创建汉寿亭壮缪义勇武安王庙,所以保障此关以永吉者也。酒泉佘工讳动,别号东泉。持行忠孝事神恤民,罔不竭诚。万历六年,膺承天眷,命守斯关,驻麾是地,诣竭神庙。”碑文记载,万历六年(1578),酒泉人佘东泉“诣竭”武安王庙(即关帝庙),“睹其规模狭隘,像仪矮卑,心既谦然而欲新之”“遂捐俸资,鸠工抡林……易移庙制,另创圣像,稽列侍翊。凡卑者高焉,损者新焉,恢弘其殿宇,周固其垣墉,轩豁直邃”“时万历十年岁次壬午夏六月金川朽庠玉峰邹国相叩首书丹”。上述碑文从发起人、筹资人、修缮目的、修缮规模、前后历时等方面,详细记载了明万历六年(1578)在原址基础上对关帝庙进行的规模宏大的改扩建修缮。

清嘉庆年间,嘉峪关游击将军熊敏谦发现圣庙因年代久远而色彩暗淡、神像残损,萌发重修之心,于是带头捐资重修,使之焕然一新。《重修关帝庙碑记》记载:“第圣像旧系装画五彩,历年久远,未免暗淡无色,天棚马殿山门旗台两廊彩壁并满堂神像均已剥蚀,有心者不能不触目而心感矣。予同乡熊公蜀西人,职膺游府数载于兹,概然倡首,营中官兵共捐俸饷,本关善士往来宦商随缘乐助,爰于丁卯夏兴工,戊辰秋告竣。”这次的修缮较明万历年间的那次修缮的规模要小很多,主要原因可能是相隔的这200多年间,关帝庙进行过几次不同规模的修缮,所以基本保持了原貌。根据《光绪四年重修关帝庙碑记》的记载,关帝庙在清晚期也有过维修,但是碑面损坏,记述不详。所以嘉庆年间嘉峪关游击将军熊敏谦主持的这次重修是有证可考的最后一次重修。

2 从碑文看关帝加封史

嘉峪关关帝庙的碑文也反映了关公的封号曾由武安王变为关帝。《三国志》中的关羽只是一位封建军阀混战时的英雄,建安五年(200)被封为汉寿亭侯。蜀汉后主景耀三年(260)追封谥号壮缪侯。宋徽宗曾先后加封其为忠惠公、崇宁真君、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封其为义勇武安王。《重修武安王庙碑记》载:“公之用心之城,可谓尽善者矣!即其历履忠勤,自持孝义,自淑仁爱,是敷深有感于武安王之匡扶大汉,贯日之忠贞,凌云之节义,千古之英风,万年之正气者。”可见明代以前称呼这个庙是为武安王庙的。元代继承宋时封号,但重点突出其“义勇”“英烈”庙号。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封关羽为寿亭侯,“建汉寿亭侯关羽庙于鸡鸣山之阳……与历代帝王及功臣、城隍诸庙并列,通称十庙云。”至明万历中期以后,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对关羽的崇奉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万历四十二年(1614),为了边疆安宁、四夷无扰、朝野安定、有精神所依,明神宗朱翊钧敕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自此,关帝之称便沿用了下来。

到清朝時期,关羽崇拜发展到了极盛时期。清军入关后,为稳固满族在汉族地区的统治,关羽的“忠、义、神、勇”精神甚至被神化,受到广泛尊崇,关帝庙也遍布城乡。关帝神像除了供奉在神庙外,平民百姓也家家户户都供奉关帝神像。顺治元年(1644),“建关帝庙于地安门外宛平县之东,岁以五月十三日致祭”。顺治九年(1652),“敕封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从此,秋仲月祭关帝成了清代祭祀典礼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 从碑文看关帝信仰

嘉峪关《重修武安王庙碑记》碑记载:“举关商民士卒子来趋效,各竭其力。”“其所以虔诚而新是庙者,所以崇神而为民正,所以彰王之忠义于千万古而不磨,俾后之尊崇忠义之者,蒙王之佑,霂王之庇,亦于千万世而不穷者也。公之心其远哉,仁其深哉!是为记。”由此可见,关公被神化乃至被历代推崇加封,都是民间和封建王朝对关公崇拜的结果。而崇拜的根源便是关公的“忠、义、神、勇”精神,崇拜的形式主要有演戏、祭拜、祈报、修庙等。戏台是演剧酬神的场所,嘉峪关关帝庙正对南面有一座古戏楼,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所建,戏楼正上方悬有匾额,上题“义正乾坤”,这块四字匾额可以说是对关帝精神的高度概括。每逢关公诞辰或重要节日,或当地人们有重要的祈求,都会在祭祀的同时在古戏楼演戏,以表示对关帝精神的尊崇和寄托。《重修关帝庙碑记》记载:“……士民商贾比屋而居。因于其中建关圣庙,每逢朔望及庆祝之期,馨香恪荐,演剧献牲,神喜人欢”,反映了上至官兵,下至民众都极为崇拜关公,人们会在农历初一、十五自发举行演戏、供奉祭品等各种祭拜典礼。碑文同时反映了因嘉峪关地处干燥少雨的西北,而当地人们视关羽为一方保护神,所以设酒献牲以祭拜关帝,并捐钱修庙以祈其赐福降雨,足见人们对关帝虔诚的崇奉信仰。

4 结语

嘉峪关现存碑文为我们展现了关帝庙修建历史和关帝信仰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也从侧面反映了关羽的“忠、义、神、勇”形象被神化,乃至被封建王朝所利用,在守土固疆和凝聚人心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们研究关帝文化对嘉峪关历史文化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史料。

参考文献

[1]李应魁.肃镇华夷志校注[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2]吴生贵,王世雄.肃州新志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嘉峪关志》编纂委员会.嘉峪关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

[4]包诗卿.明代关羽信仰及其地域分布研究[J].开封:河南大学,2005.

[5]焦磊.关羽神圣化过程的历史考察:以关帝庙为核心[J].济南:山东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关帝庙
临汾关帝庙沿革考证
看文物 解历史
关于泉州关帝庙中的图案应用研究
关帝庙
关帝庙大戏台清代匾额加固修复工作汇报
山西省文化品牌的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承德关帝庙探析
城市化进程下的民间信仰与关帝庙文化
周口关帝庙建筑装饰艺术剖析
周口关帝庙中的佛道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