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艳
(包钢三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技术在临床检查中的推广应用,也被逐渐运用到隐匿性骨折等诊断领域,这种技术能够有效规避一些检查问题,存在更高的分辨率、更大的扫描范围,可以在空间结果或是三维形态上进行全方位、乃至多角度的检查,显示结果更为精准,尤其是在观察患者骨折的细小损伤方面,所以这种检查技术更好地降低了患者误诊率或是漏诊率,成为一项新型并且可靠的临床影像学检查技术手段[1]。回顾性选择60例接受检查且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时段:2017年6月~2019年4月),患者们分别接受了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成像检查,具体诊断结果见:
回顾性选择2017年6月~2019年4月接受检查且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60例作为分析的样本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最大年龄50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34.8±2.7)岁;最长病程3天,最短病程1天,平均病程(1.7±0.7)天。
选择“PHILIPS DR摄影成像系统”对患者进行数字X线成像检查,主要是对患者受伤部位的疼痛区域实施正侧位的相关投照检查操作,必要时进行斜位检查操作。与此同时,选择“PHILIPS 64排螺旋CT”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设定扫描检查的参数:①层厚=1 mm;②电流=220 mA;③电压=130 kV;④准直宽度=1.0 mm×64;⑤重建间隔=0.5 mm。针对原始数据选择卷积核B70s锐利以及B30s平滑两种模式进行薄层重建处理,得以重建之后把图像再传到“Syngo”工作站中,选择B70s锐利所得重建图像实现多平面的重建,同时选择B30s平滑模式实现容积重建处理。所有诊断由我院临床经验丰富的2名影像科医师共同判断,如出现不同意见则再邀请资质更深的医师参与会诊阅片做出最终的准确诊断[2]。
60例检查数据均选择SPSS19.0处理,其中检出率以及诊断正确率均选择%体现,且检出率选定x2处理。最终P值<0.05,视作分析有意义。
数字X线成像检查:检出率26.67%(16/60);多层螺旋CT检查:检出率100.00%(60/60)。最终表现为:x2=69.4737,P<0.05),有分析意义。
数字X线成像检查正确率100.00%(16/16);多层螺旋CT检查正确率100.00%(60/60)。
隐匿性骨折:是指用常规X线检查难以发现或者难以及时发现,经过一段时间或者用其他影像学方法才能发现的骨折。这类骨折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可能延误治疗,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本可避免的、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痛苦。所以,通过有效的检查手段尽早明确诊断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数字X线成像检查,在骨折患者的诊断中,为常规的检查方式。这种检查方式优势主要体现在:有较高的分辨力,相对而言,有较高的性价比。能够正面观察受检部位情况,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良好定位,并且实现了实时成像。在进行后期处理方面,可以形成边缘增强效应等等,对于软组织的显示层次更加分明。另外,可以从整体上更好地了解患者骨折部位,进而直观地反馈出患者骨折状况,最终清晰显现骨折断端情况等。
多层螺旋CT检查,对患者创伤部位进行扫描的时候,不会被体位所限制,并且还拥有很快的扫描速度。可以获得受检部位的断层影像,清晰显示骨质情况。在图像后期处理方面,能够在任意一个斜面上进行多角度的间隔性重建,这种技术能够补充矢状面及横断面显示的不足之处,从多角度上去观察患者的骨折情况,充分显示患者骨折线位置、走向以及骨折的大致范围。此种检查方式,能够为临床医师诊断或治疗提供更有利的依据,成为隐匿性骨折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方式,其临床价值更高。需要注意的就是,诊断医师要结合患者骨折实际情况,加强阅片,提升诊断总体水平。
本次研究中,数字X 线成像检查的检出率26.67%,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的检出率100.00%(P值<0.05),然而数字X线成像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在诊断正确率上均达到了100.00%。这样的诊断结果与刘婕,肖锡昌,刘成磊中的诊断分析内容相似,体现出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优势。
综上所述,隐匿性骨折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数字X线成像检查后,
多层螺旋CT检查存在更好的诊断效果,临床诊断价值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