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斌,张婷婷,贾 茜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凭借其较高的危害性已成为世界四大疾病,一旦患病将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以及社交等活动。通过对比世界和我国抑郁症患病率,全球患病率高达4.4%,国内患病率甚至达到5%以上,社会危险性极大,成为全世界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但目前而言,相关专家学者尚未对抑郁症的病因做出明确规定。抑郁症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病症表现,具体表现为心情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注意力下降、自我价值感和获得感下降、前途希望渺茫甚至出现自杀或者轻生观念。传统的治疗方法借助药物治疗进行前期控制和环节,但效果不明显且复发率较高。本文以物理治疗方法为主,具体介绍电休克治疗、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三种方式,深入分析抑郁症物理疗法的研究进展,尽可能地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电休克治疗(electro convulsive therapy, ECT)主要借助电力手段进行物理治疗,通过对患者脑部进行定性放电,让患者产生短暂性的意识丧失,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这种方式使用时间较早,且治疗效果较好、见效明显,主要适用人群为对具有精神症状的抑郁患者。同时,电休克治疗法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传统药物治疗的不足,使很多对药物反应不良的患者也可以有康复的机会。具体的操作步骤为:首先将两个电极置于双颞侧,然后将一定量的电流接入患者头部,通电后患者出现短暂抽搐随后逐渐丧失意识。等这些反应出现后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辅助患者呼吸直至自主呼吸恢复。对于电流和电压问题,成人通常情况下电压为70-130V,时间0.1~0.5 秒;或电流强度90~120 mA,时间1~3 秒。相较于其他治疗而言,电休克治疗有效率极高,是目前治疗抑郁症的主要物理治疗方法。
经颅磁刺激治疗(TMS)主要借助磁场进行物理治疗,通过将一定强度的磁场经颅骨运用于脑组织,进而形成一定的感应电流,当感应电流超过神经组织兴奋阈时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从而不同程度地兴奋脑内神经细胞,引发患者的一系列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从发现之初至今,已经治愈多个抑郁症患者,主要用于成人重度抑郁患者,同时也是一项有效的抗抑郁方法。
TMS 不同于ECT治疗方法,它不需要患者让失去意识,而是在患者清醒过程中主要通过磁场刺激来实现,借助增强或者削弱患者血液循环的方式达到治疗效果,一般持续20-60分钟。TMS 主要有 3 种刺激模式:单脉冲TMS、双脉冲TMS、重复TMS(rTMS)。单脉冲TMS 采用一种脉冲方式,而rTMS 采用快速(>1Hz)或慢速(<1Hz)大部分研究采用左侧大脑半球的快速rTMS 和右侧大脑半球的慢速rTMS,从而调节双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平衡。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属于一种有创疗法,在患者保持清醒意识的基础上通过将电极植入到患者脑内,运用脉冲发生器刺激其大脑深部的某些神经核,纠正异常的大脑电环路,从而减轻患者神经方面的症状。相对于以上两种技术而言,具有副作用小、可恢复性较强、对患者脑部损伤较小等优势,它并未破坏患者的脑部结构,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相应刺激的治疗手段。主要用于帕金森病、癫痫等的治疗研究。鉴于其具有较多优势,专业人员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抑郁症治疗,前期获得一定的效果,但相关理论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在未来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对抑郁症治疗具有突出优势。
我国目前的抑郁症识别率较低,且患病率越来越出现低龄化趋势,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等带来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但抑郁症的发生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是复杂社会环境综合运用的结果,因此必须从预防、治疗、科普等方面采取高度的重视,选择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提高抑郁症临床治愈率,最大化地减少自杀现象的发生,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功能。伴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会出现更多的物理治疗方法,基于此,相关领域必须在现有物理治疗法的基础上做出改革和创新,以ECT为主流的物理治疗法,同时结合TMS、DBS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治疗,根据不同病症选择不同的治疗技术,以获取更明显的疗效。同时,在现有阶段基础上结合技术发展优势,进行更科学的临床研究,以创造更多符合现实情况的物理治疗方法,从根源上降低抑郁症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