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洁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台州市立医院心电图,浙江 台州 31800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为一类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病情进展快速、预后普遍较差等是ADA患者常见表现,针对具有特异性表现的患者,临床通常能及时确诊,但部分病例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增加了误诊与漏诊率,致死率较高[1]。早期诊断是改善ADA患者预后的关键。笔者采集20例ADA患者心电图检查资料,现将具体情况作出如下报告与分析。
采集2 0 例A D A 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2017.3~2018.5),其中包括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取值区间为28~81岁,平均(51.3±3.0)岁;病程1~7 h,平均(3.5±1.1)h。
所有病例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进行体格检查、常规化验检查,包括心电图、X 胸片、超声心动图、CT、MRI检查等,针对经以上检查后依然不能确诊者,采用主动脉逆行造影检查,本次研究中有4例患者接受血管置换术治疗。观测入组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
ADA心电图早期表现窦性心动过速、过缓者17例,占85.0%;ST-T改变15例,占75.0%,心房颤动13例,占65.0%;窦性停搏6例,占30.0%;左心室肥厚伴劳损7例,占35.0%;心电图正常5例,占25.0%。
ADA在心电图上无法呈现出分型、剥离内膜片情况,也不能协助临床医生观察到内膜片活动与辨识真假血流,临床诊断相符率为10.0%(2/20),该种检查手段具有费用低、适用性广、能进行床旁检查等特征;胸X线片的诊断相符率为30.0%(6/20);超声心动图诊断相符率为85.0%(17/20),其能清晰的呈现出疾病分型,多数能呈现出剥离内膜片分布状况、并能协助临床医生较为清晰的观察到内膜片活动状况并辨识真假腔血流,9例患者被检查处左心室内径拓展,占45.0%;还有2例患者并发左心室收缩能力减退,占10.0%;1例患者合并少许的心包积液,占5.0%。CT、MRI诊断相符率为100.0%,其能明确疾病临床分型、清晰的呈现出剥离内膜片,能明确观察内膜片活动状况与辨识真假腔血流,但以上检查过程中操作流程较为复杂,且患者需承受较大经济负担,故而临床推广受限。
ADA为临床上一类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凶险、症状多变复杂等特征,若患者不能及时接受诊治,将会对自体生命安全构成较严重威胁。ADA患者死亡率较高的原因可作出如下概述:①病情发展急促与危重;②临床医生对本病缺乏全面认知,甚至没有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忽略了重要信息的分析与研究,或将其误诊为心肌缺血等。
国内外均有大量研究表明[2],ADA患者在X线胸片、心电图等上缺乏特异性表征,与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后可能被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剧烈行疼痛是ADA患者最典型症状,通常是撕裂样与连贯性的,部分患者合并窒息与心慌表现等。且有研究指出,急性ADA患者疼痛更为严重,症状出现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漫长,且伴随病灶处血肿面积扩增或减缩,疼痛部位可能发生转移或其他变化,通常主动脉内膜撕裂性疼痛是最早期症状。若主动脉夹层出血快速就会累及腹主动脉、肾动脉等,而当出血症状解除时,则会在血肿机化吸收作用下疼痛将会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本文研究与既往研究结果较为相似,均传递出在ADA临床诊断中心电图缺乏特异性表征的讯息,这通常和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增厚等因素相关。对于急性ADA患者心电图变化机制为主动脉夹层充血对冠状动脉开口形成压迫作用,进而造成血流无法满足心肌细胞正常代谢需求而诱发心肌严重缺血、缺氧情况。
总之,ADA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应加强鉴别诊断,早期给予心电图等检查能及时确诊,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