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坤 齐志欣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新课标出台后,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组织各教研室核心成员对学科课程设置、课时计划安排、学业考和等级考的应对策略等内容进行深入研讨,形成新课程实施方案框架,制定具体推进时间表、路线图,预设新课程实施的条件保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应对措施。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降低必修课程比例,增大选修课程比例,降低学术类课程比例;为支持学生多样化发展,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丰富课程供给,结合学校实际构建出学术类、专题类、兴趣类、实践类课程。编辑出版校本选修教材5类19册。
一是完善课程策略,针对课程价值、课程规划、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思考与建构。构建策略要讲究均衡、协调,将个人兴趣需求与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实施策略要合理安排课时,留有空白、空间、余地,重心下移;评价策略既要面向整体、关注基础,又要兼顾各层次达标情况。二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基于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把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把教育教学活动全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丰富课程供给,进一步完善“通识、拓展、引领”的层级课程群。三是拓宽综合实践渠道。全面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积极探索“ STEAM” 教育,依托学校课程基地、孔子课堂、中美千校携手等项目,广泛开展校内外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
1.学术类课程
面向高三拔尖学生开设领军课程;面向高一高二高位发展的学生开设学优课程;利用网络资源和教师资源,以系列专题的方式分学年开设自主招生课程;为支持学生的特长发展开设学科竞赛课程;高一学年开设全员走班的9个学科35门选修课程,每个学科推出一门以上的精品选修课程;为使高一学年学生了解高中课程和学习特点,开学第一周开设学法指导课程;国际班开设美国单科课程、IEC课程,开展赴美研学旅行、孔子课堂等活动。
2.实践类课程
开设学科实践类课程。开展诗歌朗诵大赛、基础知识大赛、规范答题大赛、微专题讲座、方程式大赛、蓝晒画制作大赛、生态瓶制作大赛、研学旅行解说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开设实验室课程。开放理化生实验室,在满足课堂教学实验的基础上,生物开设植物组织培养实验选修课程,化学和物理开设实验技能操作课程。
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学校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学年、分系列统筹安排考察与探究、设计与操作、服务与体验等系列活动。搭建多元平台,组织模拟联合国、商业精英角色体验、模拟法庭开庭等活动,发掘学生发展潜质。
3.专题类课程
开设名师讲坛课程。面向高一高二学生,每学期邀请校内名师和高校教授进行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开设生涯规划课程。设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立以高校专家为主的指导团队、以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为主的生涯指导教师团队和以社会专家、知名校友、家长组成的校外讲师团队,研发学生生涯规划校本教材。整体构建、分学年实施学生生涯发展培养目标,高一年级以争做合格一中人为主题,注重“生涯觉察”,高二年级以争做优秀一中人为主题,注重“生涯探索和生涯规划”,高三年级以争做卓越一中人为主题,注重“生涯决策”,分学年开设不同主题的系列课程内容。
4.兴趣类课程
在保证开足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开发艺术类、体育类、技术类选修课程,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学科精心挑选并开设适合学生学习的Word、PowerPoint、Photoshop等基本操作软件,并创新性的将C++编程融入教学内容,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通用技术学科采用实验活动教学模式,主要实验活动包括:技术试验、结构拼装、造纸工艺实验、纸牌搭建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创新精神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开设包括机器人程序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网页程序设计、摄影基础、电子控制技术、游戏化编程、Flash动画设计等兴趣类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艺术领域本着以学生艺术审美为核心,重视学生艺术表现为实践途径,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及与多元艺术的的融合,全面实现高中艺术课程以美育人的课程目标。开设音乐、美术鉴赏课程和歌唱等必修课程和素描、水彩动漫、油画风景、书法等课程、合唱与话剧表演、民乐合奏、管弦乐队合奏、校鼓乐队演奏、基本乐理等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夯实基础、提升审美,选修课程丰富多彩、硕果累累。
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以内容丰富、课程教学方法多样、课程评价全面、课程结构合理、课内外有机结合的新体育课程为体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采用“必修+选修”的课程结构,依据学校培养任务和体育课程的大纲设定,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6个学期共计216学时的体育课程。体育选修课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特点,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1.高考质量名列省内同类学校前茅
近十年高考有4人获得省文科第一名。2010年以来,有201人考取北大、清华和香港著名大学, “985工程”院校上线5067人,有10618人达到重点本科录取分数线。2019年高考,全省文科前十名我校占5人,分列全省第1名、第4名、第8名、并列第9名,理科名列全省第8名,文理科一本上线共计1399人,“985工程”院校上线763人。
2.学科奥赛获优异成绩
近五年来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在五大学科竞赛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共获得国家级决赛铜牌6块,省级赛区一等奖42人,为学生升入高校进行高端发展奠定了基础。
3.体育、技术、艺术领域成绩斐然
近五年,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体育健康领域共参加四次市级学生运动会,连续多年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共获得93枚金牌、57枚银牌、33枚铜牌;参加五次省级学生运动会,始终保持团体总分前三名,多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共获得65枚金牌、57枚银牌、50枚铜牌;参加五次国家级学生运动会,共获得两枚金牌,一枚银牌,一枚铜牌及多人次获得前八名。
技术领域在2017—2019年,共150余名学生分获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及航模系列锦标赛等国家级、省级奖项,其中有七名学生荣获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刘桓瑀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省赛区一等奖,还有多名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获得了外观设计专利。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艺术社团和特长生在集体节目展示和省市各级竞赛上取得了累累硕果。2016年和2018年,话剧社团与民乐社团参加全省中学生艺术展演获集体节目二等奖六个,市一等奖八个,合唱社团于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获全市中小学生大合唱比赛一等奖,2019年参加第一届全市艺体大会荣获艺术活动优秀组织奖,音乐、话剧特长生在国家省、市大赛中获奖300余次,艺术特长生获省教育厅个人竞赛一等奖1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6个,获市级一等奖3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