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妮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的慢性肺部疾病,因颗粒、有害气体等导致气道与肺部受损,引起慢性局部炎症反应所致[1]。中老年患者居多,其由于自身年龄限制,加上呼吸系统功能退化,使得气道内的分泌物多呈粘稠样。而在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后,无力咳嗽且气道受阻,肺部内多半堆积大量痰液,诱发感染最终造成呼吸衰竭的发生,使得在给予相对应的治疗手段时,实施难度较大。临床多予以对症处理,但预后较差。对此,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将患者呼吸道内的痰液和粘性分泌物清除。故本次研究针对所选COPD合并慢性衰竭病例,积极开展相关调查,总结见下文。
共收集院内C O P 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 0 例(2016.1~2019.1),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这2组。
对照组(30例):女13例,男17例;年龄波动在45~75(51.75±3.17)岁。
观察组(30例):女14例,男16例;年龄波动在48~74(51.77±3.15)岁。
两组资料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
入院后均接受抗感染、祛痰、扩张气管等基本处理。
常规吸痰管吸痰(针对对照组):充分湿化气道; 排痰以振动进行;及时吸痰(严格遵守相关操作标准)。
肺泡灌洗+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联合治疗(针对观察组):便携式支气管镜借助纤维支气管镜以进入气管导管,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反复吸出[2];对于吸出分泌物过于粘稠者,可先对气道进行灌洗(生理盐水),再见分泌物吸出,5~10 min/次,每日两次,可在吸痰之前让患者进行10 min的吸氧。
①评价两组治疗情况(肺部阴影吸收用时;有创机械通气用时;呼吸衰竭纠正用时)。
②经治疗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以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确认。
对上述“1.3评价指标”部分的计量资料(t检验)用SPSS 20.0软件处理。
在观察组中,肺部阴影吸收用时为(3.5±0.4)日、有创机械通气用时(5.2±0.3)日、呼吸衰竭纠正用时(2.6±0.6)日;在对照组中,肺部阴影消散用时为(5.9±1.4)日、有创机械通气用时(8.1±1.7)日、呼吸衰竭纠正用时(4.2±0.1)日。
观察组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
在观察组中,SaO2(97.3±0.9)%、PaCO2(52.7±3.1)mm Hg、PaO2(87.2±4.8)mm Hg;在对照组中,S a O2(8 9.4±1.1)%、P a C O2(60.4±2.4)mm Hg、PaO2(75.6±3.5)mm Hg。
观察组SaO2、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
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出现的咳嗽反应受到遏制,无法自发性的咳痰,需要得到护士的帮助,定时吸痰以保障呼吸道通畅。本研究中对照组所使用的常规吸痰管吸痰可在短期内确保患者症状的改善,但效果消失较快,且只能将在气管下方的痰液吸出,并不能将主气管和支气管分支的痰液清除完全。因此,笔者建议应采用联合治疗来弥补常规吸痰的不足。从结果上看,观察组的治疗情况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与何惠君[3]研究相似,提示联合治疗的可用性,可为相关药物治疗起到具体指导效果和参考。可见,将肺泡灌洗+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作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身上的效果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