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飞
(临沂市财政局)
经济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将财政监督作为导向,构建起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财政管理意识,将财政管理所具备的经济组织能力、经济协调能力和经济监督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经济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方面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我国市场经济开始从快速发展进入到稳步发展的新常态,不管是财政部门还是其他行政事业单位,都必须树立起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下的新挑战。财政管理可以实现对于财务活动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组织和协调工作,尤其在国民经济管理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从目前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财政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预算决算差异巨大、岗位权责划分混乱、财政资金应用不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了比较严重的资金浪费问题,而且使得财政监督工作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无法取得预期成效,而且也从侧面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绝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财政拨款,需要代表国家行使相应的管理职能,一些具备社会公益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在接受国家财政拨款的同时,也会通过自主经营的方式获取收入,这也使得其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变得十分复杂。通过对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可以显著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有效性,对单位内部的财政活动进行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直接对政府部门负责,其工作执行能力和工作成效会对政府的公信力以及服务水平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在各部门和各岗位之间开展有效的审计监督,为经济活动的实施提供指导,保障资金运转的合理性,规避资金浪费和公饱私囊的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与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一方面,内部控制需要在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指导下进行。内部控制主要是针对单位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范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形成对于资金、资产等的全过程监管,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保障。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对资金的使用提供指导,通过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设,可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规范,促进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也能够推动政府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帮助财政部门更好地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管理。
另一方面,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财政部门需要严格控制财政预算,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预算和管理,以财政预算作为指导,实施相应的经济活动,如各项公共服务和其他支出等,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助内部资金管理工作,推动资金使用标准的最大化,确保资金能够在财政监管部门管理的范围内使用。
以财政监督为导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可以分为预算控制和财政控制两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考虑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业务特点,其财政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逐步落实到财政活动的各个方面,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能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分层构建。具体来讲,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明确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关键点,制定出具备良好可行性的构建方案,对评价机制进行完善,借助评价机制评估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效果,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做好有效应对;二是在开展日常运营管理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可能会遇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行为,其会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使用造成影响,引发相应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对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产生威胁,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借助财政内部控制来对上述问题进行防控和应对,内控人员应该能够从案件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财政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维护单位自身的合法权益,对财政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三是以财政监督为背景,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内控人员需要做好财务报告的定期审核工作,制定出有效的内部控制报告,为领导和管理层决策的制定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从本质层面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是针对单位内部各种资金活动的分析和管理,要求财政部门切实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管理准则及管理制度,定期对监督检查结果进行公示,从而保证相关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财政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在推动财政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切实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设置专门的组织结构,以高素质高水准的内控队伍为支撑,确定好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和实施规程。从内部控制参与人员的角度,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熟悉相关业务流程的同时,对财政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制定出详细、全面其具备良好可行性的财政内控计划,基于内部控制原则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进行控制,保证财政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了计划、决策、组织、监督和协调。在开展财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迎合国家相关制度和政策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内容众多且复杂性强,想要推动其全面实施,存在较大的难度,需要单位管理层充分重视起来,对相关岗位的权责进行明确,推动财政管理工作的有效贯彻落实。
内控组织结构的设置是确保财政管理内部控制职能充分发挥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内控组织机构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四个明确”:明确内部控制层次、明确内控汇报对象、明确工作岗位职责、明确基本工作原则。从目前来看,有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设置了专门的内审机构,但是这些机构部门在运行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了财政管理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针对这样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在优化组织结构的同时,也应该做好对于内控参与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都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认识到财政管理内部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为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角度,应该对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和内部控制规程进行明确,一是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内部控制规程以及风险评估模板的合理编制;二是应该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业务风险评估流程的梳理工作,初步制定财政管理内部控制规程;三是应该借助相应的内部评估机制和专家评估机制,确定具备良好可行性的内部控制过程,将其落实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中。以财政监督为导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必须以资金为核心展开,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需要将预算编制的范围、主体责任、编制标准等全部考虑在内,制定出规范且具备较高灵活性的资金统筹安排机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和专项支出进行明确,做好资金统筹安排的规范化管理。另外,在预算执行环节,应该构建起动态监控机制,保证相关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源头上杜绝没有依据的资金划分。
总而言之,新的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与市场经济存在密切关联,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基于财政监督导向,构建起完善的财政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并且将其与自身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依照发展情况对内部控制方案进行持续的优化和调整,以此来推动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