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刘维立,曹佰顺,王 永
(长春骨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1)
作为常见的骨科疾病,胸腰椎骨折多是由施工事故、交通事故以及重物砸伤等引起。此病患多伴有脊髓损伤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脊髓的神经功能与正常生活。为使手术治疗方法更趋优效的作用于患者,研究人员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成采用分为椎板切除手术组18例和间接复位手术组22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疼痛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椎板切除手术组18例和间接复位手术组22例,其中男性患者有3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单位在21-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8±5.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全麻后转为俯卧位,根据病灶位置,作纵向切口(后正中,长约11~18 cm,逐层切开并分离,直至彻底暴露伤椎及上下节段的椎板,牵开器撑开,C型臂X线机透视下,置入上、下椎体椎弓根螺钉,视伤椎具体情况参考螺钉植入,复位伤椎,牵拉和牵引进行椎管减压处理,分析患者椎体和神经损伤情况,无法实施间接复位者,撑开复位、伤椎水平椎板切除,操作完成后进行脊髓神经减压。C型臂X线机侧位透视满意,给予止血,逐层缝合切口,包扎伤口。术后,给予营养神经、消除神经水肿、预防感染等治疗。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24.0个月,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统计患者术前、后神经功能分级变化[1]。疼痛评估依照 Denis分级[2]。
椎板切除手术组手术时间(119.68±29.68)min,间接复位手术组为(118.57±27.56)min;椎板切除手术组术中出血量(398.69±148.57)mL,间接复位手术组为(279.68±97.5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椎板切除手术组1 8 例患者术前神经功能为:2 例(11.11%)A级,2例(11.11%)B级,6例(33.33%)C级,8例(44.44%)D级。
间接复位手术组2 2 例患者术前神经功能为:2 例(9.09%)A级,3例(13.64%)B级,7例(31.82%)C级,10例(45.45%)D级。
椎板切除手术组18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为:0例A级,0例B级,8例(44.44%)C级,8例(44.44%)D级,2例(11.11%)E级。
间接复位手术组2 2 例患者术前神经功能 为:0 例A 级,0 例B 级,9 例(4 0.9 1%)C 级,10例(45.45%)D级,3例(13.64%)E级。两组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分级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椎板切除手术组疼痛有效率94.44%(17/18);间接复位手术组疼痛,有效率95.45%(21/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因砸伤、坠落伤以及交通事故伤所导致的胸腰椎骨折越来越多,所以,控制脊髓损伤这一并发症迫在眉睫[3]。经对实际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此类患者的病情复杂、存在治疗难度大且预后差、致残率较高等问题。其中胸腰椎碎裂骨块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骨碎块嵌入椎管可对脊髓进行压迫或损伤,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4]。
目前,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髄损伤的治疗主要采用后入路方式,尚存在临床争议,主要集中于椎管内骨块是否需要清理、如何复位、是否需要椎板切除减压等方面[5-6]。为此,本研究手术入路采用后路方式,对比了间接复位手术和椎板切除手术的用时和出血量,结果显示椎板切除手术组手术时间(119.68±29.68)min,间接复位手术组为(118.57±27.56)min,显著低于椎板切除手术组(398.69±148.57 mL、279.68±97.56),可知后入路间接复位手术的出血少,手术用时较短。此外,本研究还发现,随访时椎板切除手术组和间接复位手术组神经功能分级评价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间接复位手术组22例患者术前神经功能为:0例A级,0例B级,9例(40.91%)C级,10例(45.45%)D级,3例(13.64%)E级。两组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种手术方法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在术后疼痛方面,两组差异也不显著(P>0.05),可知两者疼痛均较轻。但是,需注意对于间接复位不能解除椎管占位的必须行椎管减压[7]。
综上所述,后路间接复位手术可有效促进胸腰椎骨折稳定复位,同时保护和改善脊髓损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速度快等优势,但与椎板切除手术相比,神经功能恢复优势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