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华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大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业务运转和行政职能履行上,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单位负责人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薄弱。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财务机构设置不全。一些单位没有配备独立的财务机构,将财务机构合并在如办公室、后勤中心等其他部门中;一些单位没有专职会计人员,财务人员要兼职其它业务工作;一些单位财务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低,业务能力无法适应目前日新月异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二是财务预算观念不强。财务预算在财务管理中占重要地位,有统筹功能,但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财务预算工作,财务预算观念淡薄,预算编制马虎,编制工作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精细管理的作用;在预算编制方面漏洞较大,没有将单位收支全部纳入进来。如非税收入没有纳入收入范围,编制时只编制了财政预算资金,不能全面反映单位收入;在支出方面没有将专项支出编制在内,只编制了预算内支出,从而导致单位财务预算收支存在漏洞。三是财务执行观念淡化,在财务上执行松懈,没有严格执行预算。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健全的财务核算体系,在财务核算上存在不少漏洞。一是在资产核算与管理上不严格。在资产核算上,表现为“重配置、轻管理”的问题,没有做好资产核算登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购置后列支没有纳入资产管理,特别是对固定资产没有进行专项管理,并建立台账,导致资产家底不清。同时,在资产分配、使用时缺乏相关手续,使用状况不清楚,资产外流现象较多。此外,在使用中不注重资产管理与维护,资产使用寿命短,利用率极低。二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借款控制不严。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因业务需要借款外出办事,借款时虽经单位领导“口头”同意,但没有履行签字审批手续就办理借支。另外,出纳没有将借款单及时交会计记账,出差人员报账后也没有将原借款结算,将报账资金继续使用,“借条”长期在出纳手中“抵库”。三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支出上把关不严,财务手续不完善,表现为财务支出票据缺少支出明细,开支内容模糊,开支事项比较笼统,开支标准控制不严,审核审批程序不规范,报账漏洞较大。四是账务处理不规范,没有严格执行账务处理规定,主要表现为支出记账较为模糊,没有严格按核算科目做好核算,导致账务核算不实。五是对财务决算不重视,财务决算比较简略,没有严格按决算程序进行。
在机构改革中,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减少,由于机构控制的需要,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配备独立的财务、内审机构。财务、内审职能弱化。在财务上,会计、出纳兼职诸多,职责没有分清,缺少相互监督。单位为了办理会计业务方便,会计、出纳间相互牵制不力,印章、支票等没有牵制管理,缺少约束,存在财务风险。会计、出纳之间经常不进行账务核对,没有进行资金库存盘点,单位资产也很少有人清理核查。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配备内审部门,未配设内部审计人员,缺少内控监督;也没有聘请外部中介就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内部审计,导致内部财务监管缺失。
在单位外部监督方面。财政部门推行财政绩效评价,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绩效评价的范围有限,有的专注于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而对财政预算收支进行绩效评价的少,因而没有从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角度对单位财务收支绩效问题开展监督;政府审计部门由于审计业务较多,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相对简单,在审计时比较程序化,没有对财务内控及收支运行状况进行深入剖析,难以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导致审计监管流于形式;纪检监察部门则主要侧重于单位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没有从规范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审查把关。因而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取决于内部财务人员素质,而缺少有效的内外监督,不利于财务风险的防范。
在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要转变财务管理观念。一是重视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配备,在机构编制缩紧的情况下,加强财务管理建设,从单位中选派懂财务的人员从事财务工作,在对他们的职责安排上要以财务工作为主,其他业务工作为辅,使他们有更多精力放在财务管理方面。二是要增强财务预算观念。要按照规定做好预制编制工作,结合单位现状,力求将预算编制精细化,使之为财务管理提供参考执行依据。三是严格预算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要按审批的预算严格落实,对于超出预算的项目和标准要严格审查,分析原因,杜绝不合理的现象发生,保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同时,为了做好财务工作,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财经法规,重点学好预算法,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财务核算是做好财务管理的最基础工作,做好财务核算才能真实提供财务信息。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健全财务核算体系,规范财务核算管理。因此,必须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根据单位实际做好财务核算科目设计,从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设计好会计科目,明确对应的核算内容,使财务核算更加精准。二是应用先进的财务软件规范财务核算。要根据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结合财务核算的需要,做好财务软件选择,运用财务管理软件提高财务核算的准确性,规范财务核算管理。为此,必须做好财务核算分工,划分核算职责,加强核算把关。三是做好资产管理,严格支出和借款往来核算。在加强资产管理,做好资产核算的同时,要进一步做好资产管理台帐,规范资产管理。要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对资产运用情况进行对账盘点,落实责任主体。对于单位支出,要严格审批流程,细化支出明细项目,经手人、审查人、审批人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对大额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直接划拨到用款单位账户,减少现金支出。对单位借款行为要进一步规范,审批手续清楚,借款条据要及时入账,不得“抵库”;报账时要及时结算扣款,收回借款款项。要做好往来款清理,与相关单位和个人做好对账,取得书面依据,并根据往来款项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处理,能收即收,能结即结,尽量减少挂账。
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财务监督。一方面要构建单位负责人、财务分管领导、会计、出纳等相互牵制的财务内控体系,做好责任分工,加强印章、单据管理,对审批权限进行约束,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另一方面,要重视财务内审工作,要从单位中抽调懂审计、有责任的人员组成内审专班,加强单位财务内审工作,查找财务管理漏洞,防范财务管理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可聘请社会中介参与单位财务审计工作,帮助单位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在外部监督方面,财政、审计等部门相互协作,按各自职能加强对单位财务进行监管。 财政部门要加强绩效评价工作,做好资金评审,让财政资金发挥更高效益,对单位财务开展绩效评价,并将结果通报纪检监察部门,便于他们掌握单位财务使用状况。审计部门要从内控管理、财务收支等多个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审计,从找问题强管理的角度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规范财务管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经费主要来自财政预算安排,单位财务与财政关系密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重视财务工作,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运行质量。这样有助于促进财政管理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