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公议拳的历史演变与展望

2020-02-27 00:43:23段旭亮郭海英
晋中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榆次镖局拳种

段旭亮,刘 晖,郭海英

(晋中学院ɑ.学生处;b.体育系,山西晋中030619)

榆次,古称“魏榆”“涂水”,位于山西中部,毗邻山西省会太原,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名将文士众多,向为商贾云集的南北货物集散枢纽。从明清开始榆次更是票号、钱庄、典当、商号一应俱全,经济、文化极大地发展。随着晋商的崛起,为了保证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保护商道畅通,镖局就成为不可或缺的职业,在晋商活动的地方尚武习武蔚然成风,作为晋商故里的榆次更是如此。榆次不仅好武人士多,武术种类广,以武为生、靠武做官者也比比皆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自然筛选和培育了很多的优秀拳种,公议拳就是其中之一。公议拳以桩功为基础,以擒、拿、别、拨为特点,以分筋错骨为手段,集健身、技击、修身作用为一体,是内家拳重要的流派之一,在山西榆次、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发展兴盛,传承者众多,极大地促进了晋商的繁荣发展,也培养了一批保家卫国的热血卫士,在榆次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以榆次历史上的公议拳为研究对象,旨在探寻公议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公议拳未来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榆次公议拳的起源传说

公议拳,又叫公立拳和弓力拳,是一种重要的内家拳法。它博采形意拳、通背拳、二郎拳、红拳等众家拳法精华,结合实战特点对技战术进行反复研磨,最终形成了实用、简捷、有效的武术套路。尽管由于时代久远、史料残缺等原因,对公议拳创始人的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公议拳在明清时期的兴盛与当时异常活跃的晋商镖局活动不无关系。一般认为,公议拳注重实战的特点,形成于晋商镖局护镖实践,在公议拳的历史传承中,武术技艺的研习和提高离不开师徒间、师兄弟间相互切磋、相互试力的武术训练实践。在此基础之上,公议拳起初形成了以捶、採、打、破为技法特点的单练和对练的套路,后又增加了一百零八个实用擒拿制敌动作的“白灵手”,终于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关于公议拳的创始人的不同说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明初榆次东阳人赵连说。“赵连(1657-1748),榆次东阳镇人,自幼喜武,常常结交武友切磋技艺,有很深的造诣,曾在湖北省江陵县任过县令”[1],致仕荣归故里后,参照弓弩弦背互依、张弛互济、阴阳互补、动静结合的原理,融合了内家拳法延绵不断的特点和少林拳法工整的架式,形成了刚柔相济、动静相合、中正不倚的“弓力拳”,并由第四代传承人赵大根传至榆次安晋元大师。

二是明末清初八义说。明末清初大英雄胜英与张茂龙、黄三太、杨香五等八路英雄在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立志反清复明,他们联合一些民族义士和各大门派的武林豪杰,结合多年的江湖实战经验和各大武林门派的武学精义,相互切磋,共同推演,反复检验共同创制而成。为了表示公共创立的特征,故命名为“公立拳”,经过百年传承积淀,到光绪年间,传于武术大师安晋元。

二、榆次公议拳的创立:光绪初年

尽管榆次公议拳的来源之说难衷一是,但两种不同的来源说具有共同的一点,那就是传至榆次安晋元大师。从现有资料来看,安晋元是公认的公议拳的一代宗师。《民国榆次县志》载:“安晋元,乳名顶世,东阳镇人。自幼随父住张家口,人皆称呼其乳名,遂以乳名著,张北一带尤驰名。初,从本镇赵大赓习小红拳,一指即通,赵甚爱之。大赓善起高、封筋、点穴诸法,晋元备知其术。安氏向在张北设三合镖局,揽送标银。晋元技成,即任标师,由张北至三晋护银往返,沿途匪人无敢犯者。性慷慨,有求资助者,不惜倾囊相赠。当时山东标客技术多精,然与晋元较鲜不屈服。嗣见山东人多习功力(一称公立)拳,爱其简易,遂兼习之。未几即精熟,恒以七截钢鞭盘腰际备非常。辛亥政变,有张明亮者因其与其长官有隙,遂出口外招集匪徒五百余人,谋进犯内地,藉图报复。晋元闻之,出而竭力调解,卒得给资遣散。张垣商民皆颂其德弗置。前后授徒三百余人。民国十三年终,年六十八岁。”[2]由此可见,安晋元成为公议拳一代宗师具备几个优势:一是出生镖局世家,自幼拜本村武术名家赵大赓为师,学习少林拳、红拳、罗汉拳,武术功底深厚。二是安晋元在其走南闯北的镖师生涯中仗义疏财,慷慨待人,朋友众多。其间他受到很多武术高手的指点,吸收了长拳、少林拳、红拳、罗汉拳、通背拳、二郎拳、形意拳的精华,是当时武术的集大成者,成为古代十大镖局之一的“三合镖局”总镖头。三是他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勇于创新。他创立的公议拳是在原公立拳、弓力拳的基础上通过多人的实战研究“公议”而来,是武术前辈们血汗与智慧的结晶,最终经过反复锤炼,积淀而成。据记载,安晋元在研习拳术时发现,山东镖师张兴、于兆堃等的公立拳中的核心技法“擒拿别拨,分筋错骨”很实用,和自己所学的封筋点穴有相似之处,但是更加简洁,于是便向他们学习公立拳。他结合自己长拳、形意拳、红拳的武术基础,去繁就简,与镖师生涯的实战经验结合,不断与山东张兴、于兆堃两位师傅共同研讨、创编了“公议拳”,在原有公立拳四趟锤套路的基础上,丰富演变为以捶、採、打、破为主的十二趟对练套路。运用形意拳等传统武术的“听劲”功夫,根据对方的劲力,虚实变换,避实击虚,出拳做到了灵活变换,防守兼顾,顾打结合,根据实战经验创造了多点进攻的打击技法,出手时兼顾上中下三路,招招不落空。由此形成了更加具有战斗力的实战拳法,为了突出本拳法由众人商议确定的特色,于是取名为“公议拳”。

三、榆次公议拳的初步发展阶段:光绪初年至1934 年

正式创立公议拳后,安晋元广传弟子,在扩大镖局生意和声誉的同时,培养了大批高水平镖师和习武爱好者。特别是安晋元晚年从镖局回到榆次后,专心传播武艺,将公议拳传遍三晋大地,榆次、太原和祁县习练者甚多。安晋元一生亲传弟子有三百余人,非常受人尊重。徒弟中不乏武术高手和仁人志士。他的徒弟李占文、贺兆泰、段倬、郭维城、王喜胜、胡润方、颉云鹏等都是受人尊重的武术名师。李占文比安晋元小二十岁,榆次东阳人,是安晋元的表弟,还是张家口大钱庄“恒隆达”的账房先生。相传李占文为了练习腿上功夫,在记账时,坐在椅子上,将两腿悬空,脚腕上绑50 斤的沙袋,还照常打算盘、记账,可见其过硬的基本功。他在表哥安晋元的撮合下拜山东镖师公立拳师父张兴为师,他们三人常常在“三合镖局”相聚研习公议拳。李占文身材粗壮,天生有力,极具练武潜质,而且天资聪明,年轻力壮,又受到安晋元与张兴两位大师亦师亦友的传授,武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作为账房先生,他有时候也帮镖局押镖护镖,次次都能安全运达,很好地保护了晋商财产,“三合镖局”因此声名远扬。他也收了很多徒弟,有牛喜魁、王忠宪、安源、杨景春等,分布在榆次永康、东阳、西阳等村落。

贺兆泰,一生传徒众多,由于耳背,人称聋四师父。他身手敏捷,与人交手过招时,常常能够后发先至,一招制胜,但从不伤人,都是点到为止,大家都尊称为“铁臂神猿龙四爷”。在当时,榆次流传一句话“有艺无艺龙四徒弟”,说明当地跟随贺兆泰学武人数众多,习练公议拳在当时风靡一时。安晋元的弟子中爱国之士众多,有的人虽然在抗战历史上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是他们同样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公议拳传人王春武,就是一名默默奉献的爱国武术家。王春武(1898-1987),字喜胜,榆次城内人,是个具有儒家风范受人爱戴的农民武术家,他先后拜大师安晋元、董德茂为师,学习公议拳和形意拳,有很深的武术造诣,并且具有勇于奉献的爱国情怀。他平时除了务农劳动、养家糊口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义务传授武技。他以爱国奉献为己任,教育弟子习武报国。在他的影响之下,其长子后来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国捐躯在所不惜,成为公议拳弟子学习的光辉榜样。

四、榆次公议拳的成熟阶段:1934 年至1949 年

近代社会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武术受到了巨大冲击,但其间政治的变迁和文化的融合也给武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一时期,作为传统武术的公议拳在变革中逐渐成熟起来。这一阶段民间和官方都竞相推广武术,产生了很多民间武术社团组织,公议拳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1934 年,榆次国术馆成立,这是山西省成立最早的武术馆之一,由榆次郭家堡人、师从于著名形意拳大师侯树林的郭凤山任副馆长兼国术总教练。同年,山西国术促进会聘郭凤山及其师弟侯俊宾为形意拳组教练,这些人都为榆次公议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公议拳是一个长期以来传承极其保守轻不传人的拳种,作为一个具有完整传承体系、极具健身技击价值、注重武德教育、能够源源不断培养爱国人士的优秀拳种,随着国术馆的成立,公议拳在传承方式上也由原来严格的血缘传承和师徒传承,转变为公开的社团组织形式。经历社团化发展以后,公议拳逐渐在山西晋中、大同,河北张家口以及山东、河南等地传播开来。公议拳师徒们为了更好地传播武艺,将公议拳进行了整合细化,系统编创整理了公议拳练习方法,分为桩功、基本功、套路三大部分。桩功包括增强身法稳定性的马步桩,提高身法灵活性的弓步桩,还有丁步桩、蹬步桩等练习内功的方法。基本功有柔功、硬功、轻功、感知功四种,包括通过拉伸练习以达到抽筋拨骨增加柔韧性的柔功;通过全身各部位的抗击打训练和石锁、沙袋辅助练习增加气力的硬功;通过绕梅花桩、走砖、跑缸边等方法提高身体灵活性的轻功;通过不眨眼、滑步辨物、旋转眼球以及鸣天鼓、左顾右盼等方法训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感知功。套路包括单练套路公议拳老架、对练套路一至五趟捶、一至五趟採、金捶十八打、大採破。这些标准化要求使公议拳逐渐走向成熟、让公议拳武术知识更易于普及,极大地扩展了公议拳的社会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议拳增加了健身、防身与修身的功能,使其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与完善。

五、榆次公议拳的繁荣阶段:1949 年之后

新中国成立之后,公议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公议拳更是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1956 年太原市武术协会成立,全国十大武术家之一的陈盛甫先生担任主席,致力于促进武术的兴盛繁荣。在山西省委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山西省武术队参加了武术比赛。1959 年榆次工人文化宫举办武术培训班,王春武担任教练,传播公议拳。1979 年1 月原国家体委发布《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全国、全省再一次发起了武术的普查登记工作并整理了很多的武术拳种,其中就有公议拳。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范围内武术运动蓬勃发展,山西省作为拳术种类齐全的武术大省,每年的习武人数也在稳步增加,榆次公议拳也借此东风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21 世纪以来,武术赛事不断增加,人们参加武术比赛的机会越来越多,获得各种级别奖项的公议拳弟子层出不穷。在习练公议拳的人数逐年增多的同时,很多对外的国际武术交流活动广泛开展起来,2002~2006年间公议拳拳师刘毓信就多次去新加坡等地教授公议拳,使得这一优秀内家拳种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让外国友人也了解并喜欢上了榆次公议拳。2017 年榆次公议拳传承者成立了晋中市公议拳协会,同年9 月,晋中市公议拳协会邀请公议拳各路名家在榆次举办了公议拳、弓力拳、功力拳学术交流大会,很好地推广了这一优秀的武术项目。2018年,晋中市成功举办了著名武术家王春武(喜胜)诞辰120 周年庆祝活动,收集整理了大批珍贵的公议拳前辈日常生活、练武的影像和图片资料,对传统武术公议拳的保护传承都具有很大的价值。通过公议拳人的不断努力,公议拳这一优秀拳种也顺利通过审核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为公议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指明了方向,公议拳这一优秀拳种必定能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进一步发扬光大。

六、结语

榆次公议拳是一个传承人数众多、传承体系完整、传承脉络较为清晰的拳种,具有健身、防身、修心、养性作用的内家拳法。从武术技术方面分析,公议拳有着武术的实战特性,是在镖局保障商品安全、道路畅通的过程中沉淀提炼出来的技击精华,是武术人聪明才智的结晶;从传承人的人格品质来看,公议拳习练者中多为爱国、爱民的仁人志士,舍小家为大家的国之侠士;从武术文化来看,其拳法技法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理论以及关节、气血、经络等医学理论。榆次公议拳是具有优秀品质的传统武术拳种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当今武术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榆次公议拳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更多人尚武的生活需求,培养更优秀的武术人才,同时特别要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进一步推广公议拳。

猜你喜欢
榆次镖局拳种
The Spirit of National Defense Is in Our Hearts
大惊小怪说晋商——游榆次常家庄园有感
镖局的变迁
新天地(2017年1期)2017-02-17 19:22:58
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机制分析
武术研究(2016年1期)2016-11-28 17:03:51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古代镖局如何“送快递”
古代镖局如何“送快递”
榆次地区广告设计中汉字造型的应用
人间(2015年16期)2015-12-30 03:40:43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论武术拳种的文化特征及其生存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