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心悸患者心电图548 例分析

2020-02-27 07:48周丹
心电与循环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动过速冠脉心电图

周丹

心悸是指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1],是患者急诊时的常见症状。心悸危险性高,延误救治或可危及生命。心悸患者通过体格检查发现可能存在心律失常,而心电图检查可以确诊部分心律失常,根据患者情况展开相关辅助检查,评估潜在风险,继而根据病情制定诊疗和干预计划[2]。因此,对于心悸主诉怀疑各类心律失常的患者,心电图筛查是必须的[3]。本文探讨心悸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对其结果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6 年1 月至2017 年6 月本院急诊主诉为心悸的患者548 例,男252 例,女296例,年龄18~87(50.0±5.0)岁。纳入标准:(1)心电图检查提示均处于心悸发作的状态下;(2)均为首诊为急诊之后转住院的患者。排除标准:(1)既往已明确诊断心血管疾病;(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诊断明确的精神障碍患者。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7 组:18~<29 岁31 例,29~<39 岁52 例,39~<49 岁67 例,49~<59 岁88 例,59~<69 岁117 例,69~<79 岁132 例,≥79 岁61 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处于心悸发作的状态下采用深圳英博数字化12 导联心电图(BI2000061)仪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并由心电图专业医师出具报告。参照黄宛《临床心电图学》为诊断标准[4]。将心电图结果整理后,进行组间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年龄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结果比较 见表1。

由表1 可见,548 例患者中,异常结果检出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38,P<0.01)。异常心电图好发类型分别依次是各类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冠脉综合征、缓慢型心律失常。此外,检出异常心电图的患者中,男109 例(45.23%),女132 例(54.77%)。女性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9,P>0.05)。

3 讨论

心悸常与心律、心率、心肌收缩力及心搏出量改变有关,心悸症状不等同于患有心脏疾病[5]。心电图检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对其鉴别有着重要作用。详细的病史采集以及细致的体格检查亦可有效鉴别其类型。

表1 不同年龄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结果比较[例(%)]

在患者性别方面,女性心悸患者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特有的生理结构变化有关。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的减少以及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降低均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各类期前收缩、窦性心律失常及ST-T改变,特别是围绝经期妇女[6]。年龄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7]。此次结果同样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心悸患者的异常心电图结果检出率随之增加。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缓慢型心律失常在39~<49 岁年龄组及其以上年龄组增加显著。随着年龄增加循环系统会有一定程度的退行性变且老年心悸患者往往与器质性心脏疾病相关,继而引发了相应心电图的改变[8]。

找到和消除病因对治疗心悸尤为重要。本次检查中,所检出的异常心电图结果中各类期前收缩及窦性心动过速在18~<29 岁及29~<39 岁更为多见,亦可能为正常生理现象,例如运动、兴奋、烟酒过量、咖啡、浓茶等,也可见于甲亢、发热、贫血等非心脏疾患[9]。对于无明显躯体疾病的非心源性心悸患者可能为心身疾病症状,如急性焦虑障碍,应及时请精神科医生会诊,以免延误确诊和最佳治疗时机,同时也避免急救医疗资源浪费[10]。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心悸往往为其伴随症状。心电图示ST 段改变、T 波异常或ST-T 改变,其中以ST 段改变为著。但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因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对该类心悸患者应动态多次复查心电图予以排除[11]。对于正常心电图的心悸患者也不应忽视,常规心电图仅仅作为筛查手段,必要时可对危重症心悸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提高阳性检出率[12]。

猜你喜欢
心动过速冠脉心电图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思考心电图之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