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心得

2020-02-26 01:57罗华华
书画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魏碑学书兰亭序

罗华华

我从8岁起便提笔开蒙,但没写多久,便因为学业或者贪玩,中途废弃。读师范时,又重新拿起毛笔,一直坚持到现在,有一点小小的收获。

在这20多年里,既有自学过程中的迷茫、烦恼与痛苦;又有幸得名师点拨的豁然开朗,及顿悟后的兴奋和狂喜;更有入展获奖的成功、喜悦和欣慰。回首这些年走过的学书之路,心得和体会还是有一些的,这次借约稿的机会,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我学书的道路上可以说是转益多师,每一位老师所讲的都有道理,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成绩。在学书初期,有老师说隶书入门很好,我就老老实实写隶书。过了一段时间,有老师说魏碑入门不错,我又去写魏碑。后来写行书,我去请教擅长行书的老师,他说《兰亭序》是不二法门,我就去写《兰亭序》。不久,一位老师说赵孟頫入门最佳,我转而去学《胆巴碑》《前后赤壁赋》。这样左一下、右一下、东一下、西一下,时间就过去了十多年。眼看那些学流行书风或者专攻一体的书友纷纷入展获奖,而我连一个省展都上不了,内心的沮丧,真是到了极点。后来一位老师说,前人书法风格多样,但不是每一种都适合你,你只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才可能有突破,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经过冷静思考,把前人的书法梳理了一遍,终于找到了喜欢的审美风格同时又适合自己的书家作品,便一头扎进去,汲取营养,终于取得了成功。后来,由于自己“花心”的天性,并不满足于一家一帖,开始转益多师一直走到今天。

回首过去入门时期,众多老师的传授观点不一,甚至有的理念是相互矛盾的。有人会说,这样学习让人走了很多弯路,甚至是重复错误。我倒是觉得并非如此,最起码我把各种书体的基本技法都摸了一遍,对于书法这门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正因为有了这种体会,让我对各种风格技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老师的各种教学思路都是对的,都是有道理的。就像我们晚上看月亮一样,初一到十五都呈现不同的形状面貌,没有谁好谁坏、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月亮不同的状态而已。每个人成功的道路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如张大千一样,年纪轻轻就名震宇内,有的人却似齐白石,衰年变法,晚乃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只是坚守我们的初心,对书法的赤诚不要掺杂太多名利的东西。

写书法的人,有的专攻一体,有的博涉多优,千古亦然。每个人的天赋、秉性、爱好和专注点不一样,所以差异也大。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瞧不起只会写小楷而又获大奖的人,认为他们是功夫字而已。现在想来真是愚蠢可笑,无论是功夫字还是才情字,只要做到了极致,都是了不起的。书法本来就是小道。说句实在话,在历史的长河里,又有几人能留下名字呢?当时很有名的人物,过了若干年就被历史所掩灭。活在当下,开心就好,何必计较这些!

有人说临帖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临一家像一家,临一帖像一帖。有人拿米芾的例子来说事,说他临王羲之的帖子足以乱真,别人都分辨不出来。我个人认为要看情况,初学临帖,确实要像,从形似再到神似,以便掌握好基本技法,为创作打好基础。但当你基本功扎实了,就没有过分必要了,尤其在转益多师时,各家风格多样,你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選取你喜欢的或者你需要的部分来学习。历来大家临帖没有一个临得像的,但你不能说他临得不好。至于米芾的例子,那只是吹牛而已,你看他临的《长风帖》,就已经是他自己的风格了,所以不足为信。临帖总是从初期无我到后期有我的一个过程。学习书法也是从初期求技法求共性到后期求风格求个性的一个过程。

另外,学书法的人要有一颗文心,这样就不会俗。同时要有一颗狂心,才会努力地去追求个性。更要有一颗敬畏之心,这样才不会狂到无法无边。书法是一门矛盾综合、高度概括抽象的艺术,人也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所以我们对书法的认识不可能那么全面。正如东坡先生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生有限,岁月静好,面对书法,还是且行且珍惜吧!

猜你喜欢
魏碑学书兰亭序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寄妙理于“十美”之外
学书有感
你会背《兰亭序》吗?
钟繇学书
打铁老太
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句
《兰亭序》的命运
魏碑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