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王姬名师工作室作为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首批“三名”工程立项项目,通过四轮驱动模式,使教师从“个体”走向“群体”,构筑学习创新“共同体”,帮助教师克服专业发展“瓶颈”,助推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关键词:四轮驱动 名师工作室 专业成长
课 题:本文系2018-2020年度信息化教学研究一般课题《名师网络工作室培育区域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2018LXB024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首批“三名工程”立项项目,王姬名师工作室于2017年4月成立。工作室的运行机制采用“四轮驱动”模式,着力培养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使团队打破重重壁垒迅速成长,探索出卓有成效的团队建设新路径。
一、基于问题的原点思考——“我们为什么做”
王姬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组建时,专门就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业教师发展现状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4个问题。
一是很多教师教育视野狭窄;二是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三是缺少教师成长的平台;四是工作室建设模式单一。
名师工作室该如何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使工作室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基于需求的目标指向—— “我们要做什么”
基于以上问题,王姬名师工作室进行了名师工作室师资培养模式的积极尝试。“四轮驱动”模式解决了教师发展区域不平衡、发展动力不足、发展平台匮乏和工作室建设模式单一的问题。所谓“四轮驱动”模式,即打造学教研共同体,实现团队建设深度;联合名师结成联盟,拓展团队建设广度;搭建多元平台,确定团队建设维度;攻克项目难关,增强团队建设力度。
三、基于过程的模式创新——“我们要怎么做”
1.打造学教研共同体,达到团队建设目标高度
“共同体”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d Tonnies)提出,任何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都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当名师团队的成员都呈现出各自的精彩时,名师就要改变以引领为模式的输出格局,要与团队的成员共同构筑学教研“共同体”, 使教师从“个体”走向“群体”,助推教师专业快速成长,实现团队建设深度。
(1)构建“无界化”共同体。“无边界”指的是工作室的跨界化特征。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学校和企业、中职和高职、普高和职高、专业和专业之间的界限变得不再泾渭分明。工作室要通过建立校企融合、中高职衔接、普职融通、专业合作的无界化职高课程体系,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打造无界化的创新团队,逐步形成校内校外开放、业内业外合作、线上线下交融的发展格局。因此,在团队组建时,工作室不拘行业、不拘学校、不拘专业、不拘学科,以机械专业为主,吸纳了计算机、电工电子、工美、语文、数学、英语等不同专业学科背景的企业、职高、普高教师加入工作室,希望能够在不同思维的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
课程建设是工作室的核心工作之一。工作室的成员们通过“无界化”突破单打独斗的局限性,协同合作形成学教研共同体,共同完成工作室重点开发建设的创新创业系列课程的建设任务。以《校园“爱迪生”》为例,李政老师是电子电工专业教师,擅长电子技术和PLC编程;王姬老师是机械专业教师,擅长二维、三维软件操作和产品设计;仲爱萍老师是语文教师,擅长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陈杰老师是数控实训指导教师,擅长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徐雪波老师是专利事务所资深专家,擅长专利申报、专利文案写作。几位成员各展所长共同完成了省精品课程《校园“爱迪生”》的建设。该课程以一名职高学生从“菜鸟”成为“校园爱迪生”的成长经历为线索,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发明设计DIY和专利申请等生动形象的创新项目设计案例,为在创意创新领域学习的学生打开了一扇窗。通过系列创新课程的建设,提升了工作室成员的教学科研能力,使工作室“无界化”协作功能进一步彰显。
(2)构建“有灵魂”共同体。“有灵魂”指的是工作室的文化内涵。一个优秀的团队首先必须是一个有浓厚学习氛围的共同体。学习,成为工作室的第一主题。
工作室的学习内容分为三类:一是学习教育经典著作。每月一个主题的线上读书活动,线下“名师讲堂”是成员们“瞭望世界”的大好机会,组织成员参加“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百校行”“职业教育机电类名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每学期初,工作室微信群会发布优秀书籍推荐目录,并指定一本书为成员共读书目。在工作室微信群的“导读会”上,学科带头人以“经典文摘”的形式上传文本和音频,并做了文本解读。工作室成员在平台上相互点赞、评论,毫无保留地分享。在线上,成员们还会将学习心得进行沟通研讨,开展二次分享。学科带头人导读,成员共读,读书随笔分享,学习心得共享,让成员们找到了自己的成长阶梯。二是行走的学习。工作室成员走进电子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深圳大学、柴火空间、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等高校、企业和中职学校,参观最前沿的创意实验室、机器人中心建设,体验了不同区域的教育先进理念,学习职业教育的经典思想,拓宽眼界,提升认知。三是团队写作。在工作室,每学期成员们都要交一篇“成长作业”。有学科带头人领着写,有成员鼓励写,有名师指导写。工作室举行的“悦读、乐行、善思”读书活动,上交作品65篇,评出6篇优秀读后感和1篇网络人气奖,并进行了简单而隆重的线下颁奖仪式。学习共同体建设,让工作室成员开阔了教育视野,学习有方向,成长有引领。
2.联合名师结成联盟,拓展团队建设广度
名師工作室一般由名师领衔,名师的眼界和专业素养对工作室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如果每个名师工作室都闭门造车,一方面名师容易故步自封、难以突破,反而成为限制工作室成员成长的天花板;另一方面工作室成员容易被小圈子所局限,难以实现“高原超越”。
王姬名师工作室与省内王岗、李真、朱求胜、杨月明等名师工作室结成联盟,共同开展主题研修活动,实施多导师合作指导。多位名师的强强联合不仅可以使导师间互相促进提高、取长补短,同时不同导师的指导能够使工作室避免“一言堂”,博采众长。
2018年9月,王姬名师工作室、李真名师工作室、王岗名师工作室、朱求胜名师工作室四大工作室的联合教研活动在浙江省信息工程学校举行。4位导师犀利、精准、独到的指导让每一位参加活动的成员都印象深刻,不同的切入角度、细节的敏锐把握、互相激发中的思维碰撞让名师和工作室成员都受益匪浅。
名师联盟下的多导师共育,能让更多的成员找到属于自己的“栖息地”,为其发展提供过程援助,加速青年教师的培养。让他们由“普师”向“良师”迈进,实现“平原快跑”;由“良师”向“优师”进发,实现“坡道攀升”。
3.搭建多元平台,确定团队建设维度
工作室的教师们深深懂得,成长规划和学习活动做得再好,如果不能转化为专业建设的“生长力”就没有意义,为此,工作室着力为成员搭建好三个平台,即校企合作平台、课程开发平台、课堂教学平台,确定教学团队建设的維度。
(1)校企合作平台。职业教育必须和企业紧密结合,才能有活力。工作室注重与企业在技术层面上的合作共赢,每个成员的成长规划里有实践技能提升一项。工作室组织成员们到韵升集团,虚心向工程师请教技术难题,在企业找课堂教学项目,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到柴火空间,了解创客企业对创新课程资源的建设构想,为打造学校的创新实验室和创客空间提供了思路;到超星集团,与技术人员达成了在课程开发和资源建设上的合作意向。
(2)课程开发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发布课程开发项目,采取成员自主申报认领——立项研讨——资源建设——验收录用的流程。在2年期间已经共同完成了“人人都是小创客”系列4门课程的开发,4本教材已经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图1)。《二维空间的神奇动感》《13个趣味产品带你玩转Inventor实体造型》等6门微课程建设完成并在浙江省微课网发布(图2)。
(3)课堂教学平台。工作室为成员提供展示舞台,在线下教研活动中名师率先开出“名师带你学”示范课(图3),不定期地推出年轻教师开设教学公开课和讲座,让他们在一次次展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架起了中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桥梁。成员们在参加全国、省、市说课比赛、优质课评比前,工作室都会集体为他们把脉问诊,评课磨课,一堂堂优质课脱颖而出。
4.攻克项目难关,加大团队建设力度
王姬名师工作室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金牌团队,指导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级竞赛中摘金夺银,创下辉煌战绩。这得益于工作室“基于项目实施的跨专业合作”机制。工作室在建设过程中主要借助科研项目载体、学生竞赛载体,集聚成员一起攻关克难,团体成长。
科研项目研究,让工作室成员研究更具方向感。任务更为集中,更能有效调动成员深层次研究的积极性。两年来,工作室主持人王姬申报并立项的省级以上课题有3项。工作室采取子课题招标的形式,吸纳工作室的成员立项子课题研究。通过专家讲座、骨干引领、头脑风暴等方式,加深成员对课题的理论层面的理解;采取分步实施、成果积累的方式推进课题的实践。两年来,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共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10项,2018年度成功立项7项省级课题。
指导学生竞赛,集成式辅导让成果更完美地呈现。近年来,创客大赛项目繁多,每次比赛都是团队协同作战。工作室成员们突破专业壁垒,从各自学科优势出发,集聚优势资源,开发创新项目,指导学生进行项目攻关,最大程度地实现共享、互补、融合,拓展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帮助教师从更立体的角度助力学生创新发明。近两年,工作室成员指导学生获得创新创意国家级奖项30项、省级奖项16项、市级奖项20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1项。
四、基于结果的反思提炼——“我们还将怎么做”
工作室成员多次在省市培训、教科研经验交流等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将建设经验推广分享,得到了省内外兄弟学校的借鉴采纳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好评。《四轮驱动模式:让名师工作室“增值”——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王姬名师工作室师资队伍建设典型案例》被评为2018年浙江省中职教育“三名工程”项目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每个专业教师的成长都是一个生命的自觉过程。王姬名师工作室将在今后继续通过四轮驱动的运行模式,让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各展所长,形成“四力”即:专业队伍的吸引力、课程改革的鲜活力、行业企业的影响力、活动赛项的冲击力,让他们能够在团队的肩膀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德]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王姬.四轮驱动:打造无界化“四度”教学团队[J].职业,2016(2).
[3]杨一丹.工作室引领下的名师孵化新样本[J].江苏教育,2018(8).
(作者单位: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