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凡十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基础科学部,江苏 南京 210048)
英语课程作为许多高职类院校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帮助学生高效利用传统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学习并运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成为许多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第二课堂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的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以及有酬性的等一系列健康有意义的开放性活动。本文结合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以及英语第二课堂的现状,分析了开展英语第二课堂的意义并提出了一些英语第二课堂的形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根据这样的目标,高职类院校的英语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坚持实用为主的原则。而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够重视对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活中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教学思想陈旧,考核方式单一,在英语教学中,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还很普遍,以考核学生词汇量和语法运用能力为主的笔试,形式过于单一,评价标准较为片面,这样的考核方式,未能充分涉及英语语言的交际功能,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得老师和学生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点的教与学,从而忽视了英语作为交流沟通工具的特性,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考查与评价。这样的教学与考核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英语学习主体作用,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职业生活中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未得到切实提高。
在高职类院校,英语第二课堂的设立已经日益受到重视,但英语第二课堂的内容和运行模式仍然不够完善。针对各类英语相关竞赛而设立的兴趣小组以及英语角等都是在高职类院校中常见的第二课堂形式,但这些第二课堂活动缺乏老师的有效组织,在内容上不能做到和传统课堂内容的有效衔接,这就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没有足够的语言素材,无法为彼此创造一个有效沟通的语言环境,老师更多的工作重心仅仅停留在第二课堂活动任务的确立,对第二课堂的运行,没有形成规范系统的教学模式,以至于继续延用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来指导第二课堂的运行,缺乏对活动内容有效的引导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课堂成为一种脱离了学生实际语言能力且又枯燥乏味的虚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 提高。
第二课堂能够更好的改善传统课堂教学在因材施教方面的不足,高职类院校英语课程往往实行大班化的教学,且学生入校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这在客观上会带来传统课堂教学在因材施教方面的不足,往往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等进度或者基础差的学生赶进度,甚至赶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最终出现班级英语能力两极分化的现象。第二课堂可以有效克服这种客观上的不足,以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兼顾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且能胜任的第二课堂活动任务形式,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在不断接受积极反馈的情况下,不断培养出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发挥学习和运用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由于英语的传统课堂教学存在重知识、轻技能的局限,有限的课时还是以向学生的语言知识输入为主,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输出为辅,且受到大班化教学的客观限制,不可能做到每个学生都能有知识输出的机会,教师也更不可能有针对性地逐一给以评价反馈。而第二课堂可以有效弥补这种不足,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不同的英语语言输出活动形式,并主导学生的各类语言输出活动,给学生自己设计创作活动内容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运用英语设计创作并展示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是高职类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两项基本能力,其在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PPT的制作是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将PPT的制作与英语课堂教学相衔接,开展根据课堂内容制作英语PPT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有效巩固并补充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话题给出一个选题范围,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基础和各自的特长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工,分工包括话题相关资料搜集、PPT制作和展示讲解等,使不同英语基础的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在PPT的准备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有效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教师除了在学生准备PPT阶段给出指导外,还要对各组PPT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反馈,就资料收集的相关性、PPT制作内容和讲解过程的表达给出指导性意见,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互评,在互评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将有创意有新意的作品以及得到一致好评的作品纳入考核加分,鼓励学生将传统课堂所学英语语言素材积极运用于第二课堂中,激发学生将第二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迁移至实际生活的潜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作用,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可以结合互联网平台,运用手机、电脑以及平板等网络终端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利用互联网开展教与学的实践已经逐渐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辅助手段。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可以借助互联网打造出一系列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平台,通过英语演讲短视频制作活动、英语配音比赛、英语达人秀等各类活动,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第二课堂英语学习活动,使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生在规定时间段上传学生自己制作的视听说材料,教师在线给予指导和评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有体会的作品进行点赞、留言等不同方式的互评,充分利用互联网终端在英语视听方面的特点,发挥互联网在辅助英语教学方面的优势,将互联网第二课堂活动打造成一个兼具娱乐性和教育性的学习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主性,帮助学生摆脱对互联网娱乐性的沉溺,对传统课堂以外的学习时间进行有效地自主控制。
综上所述,在高职类院校开展英语课程的第二课堂活动意义深远,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英语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教学原则的具体实施,更可以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主体意识。实践证明,英语第二课堂在巩固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发挥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