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

2020-02-26 18:47周建超
江苏社会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列宁培育

周建超

内容提要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俄国具体国情与实际相结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他指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是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经济和确保党与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现实需要;认为社会主义新人应是全面发展的和受到全面训练的“会做一切工作的人”,从而构建了社会主义新人的理想目标;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制度前提与物质基础;提出开展文化革命、改革旧教育制度,大力发展国民教育、走教育同生产劳动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列宁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辩证思维和深厚的历史视野,对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同俄国具体国情与实际相结合,指出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是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经济和确保党与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现实需要。他反复强调,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必须通过文化革命,把人的改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以完成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历史使命。列宁运用唯物史观和历史辩证法深刻揭示了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历史必然性、理想目标模式和实践路径,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中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

一、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缘起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征程,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制度的跨越。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是建立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之上的,它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存在差距。对此,列宁时刻保持着清醒,指出“在任何社会主义革命中,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随着剥夺剥夺者及镇压他们反抗的任务大体上和基本上解决”[1]《列宁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68页,第169页。,无产阶级就要把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社会生产这个根本任务提到首要地位,尤其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这是巩固国家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内在要求。而要完成这一时代最为紧迫的任务就要“提高居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2]《列宁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68页,第169页。,造就大批社会主义新人。

但当时苏维埃俄国面临的情况是,由于长期的沙皇专制统治,劳动群众被剥夺了接受教育、获得光明和求取知识的权利,造成了俄国经济文化异常落后,教育程度很低,识字率不高。“在1914—1915学年度,俄国学龄儿童入学率只达到20%,而且50%以上的国民学校是三年制的堂区学校,在校学生也只能受到极有限的文化教育知识。”[3]吴式颖:《俄国教育史——从教育现代化视角所作的考察》,〔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96页。十月革命前,俄国30%的成人不能读写,在农村居民中文盲占80%,在民族地区居民中文盲占99.5%,知识分子仅占总人口的2.2%[4]郑异凡:《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36页。。这表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的教育水平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还很落后,还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西欧一个普通文明国家的水平”[5]《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60页,第383页。。而新生的苏维埃俄国要在极不稳固的国际环境中巩固政权,就必须竭尽全力培养大批社会主义新人,以迅速医治战争带来的严重创伤,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确保苏维埃政权获得生命力的重要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但这样的“有知识的、受过教育和训练的人”,在当时的俄国“比起其他各国来这种人少得可笑”,而且最有害的是还有相当的多人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6]《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60页,第383页。。因此,列宁强调,必须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尽快培育和造就大批既掌握现代生产技术又熟悉生产全部情况且受过文化教育训练的社会主义新人。

与此同时,列宁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目标出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不懈努力才能实现,因为“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正是要由青年来担负”[7]《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28页。,要由在新政权条件下的青年一代去完成。对此,列宁早在革命初期组织无产阶级政党时就已明确指出,俄国革命“整个斗争的结局都将取决于青年,取决于青年大学生,尤其是青年工人”[8]《列宁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28页,第228页。。因此,无产阶级必须与资产阶级争夺青年群众,努力“到青年中去建立数以百计的前进派小组并鼓励他们竭尽全力来工作”[9]《列宁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28页,第228页。。如果俄国无产阶级不愿、不敢或不善于团结和争取青年共同进步,那么青年就会走到对立面,那时就会给无产阶级革命队伍带来极大的危害。列宁强调,布尔什维克党是“未来的党”,是“革新者的党”,是与一切腐朽势力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青年总是为着革新、为着希望、为着光明而“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的[10]《列宁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61页。。正因为如此,列宁指出,要在苏维埃俄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就必须经常地、大量地从青年中选拔和培养优秀分子,特别是选拔优秀工农青年和学生青年充实到党和国家的干部队伍中来,以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他强调,苏维埃一切领导机关应该更多地“从青年中汲取新的力量,像我们打仗那样努力地、坚决地、顽强地从事经济建设工作”[11]《列宁全集》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19页。。尽管这些青年新人还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甚至有时还会犯错误,但这些并不可怕,因为争取和培育青年将会造就大批年轻干部和新生力量,补充新鲜血液,这样多年之后就可以培养出大批能根本改变党和国家面貌的青年来。因此,必须更加大胆和更加广泛地吸收和组织青年参加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能有丝毫懈怠。这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确保苏维埃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关键。

二、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理想目标

既然要培育新人,就要明确培育新人的理想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的发展历史时曾指出,未来社会新人应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一方面,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个人获得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并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页。。另一方面,个体“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9页。,其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在生产劳动、交往实践、消费享受、理性思维等方面的一切能力,从而使自己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明确指出苏维埃社会主义新人应是懂得建设和管理、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全面发展的和受到全面训练的人,即会做一切工作的人”[3]《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9页,第329页,第341页。。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新人不仅要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格、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在经过教育、训练和培养后应具有直接从事社会生产实践的劳动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本质力量和丰富个性得到充分展现与全面发展。这一点在列宁反复修改的俄共(布)党纲中有明确规定:革命斗争的一切努力其最终目标就是要“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过程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全面发展”[4]《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02页,第412页。,就是要“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成员”[5]《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02页,第412页。。尽管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但这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俄共(布)在国民教育方面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1.社会主义新人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因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致的。所以,社会主义新人首先应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培养自身无产阶级的科学意识和阶级意识,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新人不仅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而且还要将这一理想信念落实到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实践运动中去,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为了完成这一崇高历史使命,列宁要求青年一代必须首先认真学习共产主义理论,并且这种理论学习要与鲜活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善于把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而不仅仅是“领会共产主义教科书、小册子和著作里所讲的一切知识”,否则“很容易造就出一些共产主义的书呆子或吹牛家”[6]《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9页,第329页,第341页。。

2.社会主义新人必须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在确立社会主义新人理想目标的过程中,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新人还必须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列宁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没有超人类超阶级的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是与资产阶级私有观念相对立的一种新型道德,是为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利益服务的道德,这种道德“是为人类社会上升到更高的水平,为人类社会摆脱对劳动的剥削服务的”[7]《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9页,第329页,第341页。。因此,苏维埃政权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教育和培养使广大青年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一代新人。列宁还特别强调要把专业教育同个人具体志向和个人选择的生活道路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要“传播一般共产主义原则”,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传播无产阶级在思想、组织、教育等方面的影响”[8]《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87页。,以把青年培养成有较高的觉悟、主动性、首创精神和自觉纪律性的共产主义者。

3.社会主义新人必须掌握过硬的建设祖国本领。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列宁多次指出:“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1]《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44页,第334页,第333页,第335页,第99页。为此,他要求青年一代应善于学习和掌握人类社会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它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2]《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44页,第334页,第333页,第335页,第99页。。因此,青年一代要善于运用辩证的思维、批判的态度来“从旧学校中挑选出共产主义所必需的东西”[3]《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44页,第334页,第333页,第335页,第99页。,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以“用对一切事实的了解来丰富自己的头脑”[4]《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44页,第334页,第333页,第335页,第99页。。只有这样,青年一代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学识的现代人,才能真正掌握过硬的建设祖国的本领,才能完成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任务。正因为如此,列宁向全党发出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要求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尽快从先前的革命家、鼓动家转变为具有管理国家社会事务能力的技术专家,熟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学会管理、学会做生意;对于一些破格提拔到中央机关工作的人,包括青年,要经过严格的推荐、考试,还要对他们进行长期的教育培养,以使其真正成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制度保障与物质基础

列宁认为,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其目的就是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要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5]《列宁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页。,从根本上摆脱束缚人的生产关系,实现人的解放。生产关系最直接地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在农奴制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为极少数剥削者所有,并成为他们获取广大人民群众劳动所得财富的手段,因而不可能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彻底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人所造成的异化,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使劳动者摆脱物的奴役而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这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制度保障。

一方面,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使广大劳动群众共同拥有生产资料,共同拥有平等的生产劳动社会地位,共同分享自身所创造的全部社会财富,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而自觉自愿地从事社会生产劳动,这就从根本上激发了广大劳动群众的革命精神和主动创造精神,为他们在生产劳动中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和展示自身各种潜在才能创造了前提条件。对此,列宁指出,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的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打破了过去只有极少数剥削者“独享技术和文化的一切成果”的局面,使“一切技术奇迹、一切文化成果都将成为全民的财产”,“从今以后,人类的智慧和天才永远不会变成暴力手段和剥削手段”[6]《列宁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92-293页。。这将为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发展创造空前的生命活力,极大地激发广大民众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热情。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使人们形成了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共同意志和共同使命,极大改变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为社会主义新人的生成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列宁指出,正是推翻了沙皇、地主和资本家,“我们”才“第一次清理出来一块基地来进行真正的社会主义建设,来建立新的社会联系、新的共同劳动的纪律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整个国民经济(进而是国际经济)的新制度”[7]《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44页,第334页,第333页,第335页,第99页。。这种新制度把真正的劳动群众吸引和汇聚到一个能够直起腰杆与挺起胸膛的广阔舞台上大显身手和施展才华,使他们第一次感到一切知识学习和劳动创造都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未来的理想,从而真正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当然,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只是在生产关系等层面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旧制度,为人的解放和发展创造了制度前提。列宁认为,还必须创造出远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为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列宁强调,“要成为有文化的人,就要有相当发达的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要有相当的物质基础”[1]《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72页,第371页,第362页。。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对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认为只有实现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创造现实的可能性,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开辟新的实践道路。

四、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逻辑起点和路径方法

用什么路径和方法来实现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理想目标呢?对此,列宁通过对当时俄国城乡居民中文盲和半文盲占多数的现实状况的分析,认为要在知识文化程度较低的俄国培育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人,不是一般的文化教育建设任务,而是需要在政治革命的基础上首先开展一场深刻的“文化革命”,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不断提高劳动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才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这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逻辑起点。列宁认为,文化知识是劳动群众争取解放的武器,“如果说我们容易地摧毁了外部障碍,那么我们非常突出地感到十分艰巨的工作是重新教育群众,组织和训练群众,普及知识,同我们接受下来的愚昧、不文明、粗野等遗产作斗争”[2]《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19页,第87页。。为此,他明确提出必须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先前的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转到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上去”[3]《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72页,第371页,第362页。。通过文化革命,一方面使广大劳动群众能有受到教育的机会,扫除文盲,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改造其思想;另一方面用实用技术教育提升国民的技术水平,以造就一代新人。为了实现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任务,列宁根据俄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新途径和方法。

1.扩大新的教育大军,努力提高民众的知识素养。列宁认为,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教育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建设一支具有组织性纪律性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一方面需要团结、教育和争取从旧社会转过来的数十万教师。尽管这些教师身上还沾染着以前资本主义文化的习气,“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吸收他们参加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行列,因为他们有知识,而没有知识我们就达不到我们的目的”[4]《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47页。。另一方面,更要培养一支“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新的教师骨干”[5]《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19页,第87页。,也即要培养一支坚定地贯彻党的教育精神、保持同工人群众紧密联系的新的教育大军。只有这样,才能为培育大批社会主义新人提供强大的师资力量。为了调动广大教师在发展国民教育事业和培育社会主义新人中的积极性,列宁还强调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提到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的高度”,且不断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从而“振奋他们的精神”,“使他们具有真正符合他们的崇高称号的全面修养”[6]《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72页,第371页,第362页。。与此同时,列宁强调要大力增加国民教育经费,确保每个人都有升学的机会,特别是要招收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出身的人,以帮助他们不断丰富知识素养,提升劳动技能。在这里,列宁强调,“决不容许有产阶级享受任何法律上和事实上的特权”[7]《列宁全集》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0页。。为了确保教育经费优先地位,1922年11月,列宁在《关于削减海军舰只修建计划》中要求削减海军舰只修建的数量,以便把节省的经费用来支持学校教育,认为这是最为正确和迫切需要的[1]参见《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09页。。1923年1月,列宁又建议修改苏维埃俄国季度预算,削减“其他部门的经费,以便把削减下来的款项转用于教育人民委员部”[2]《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61页。。列宁还要求俄国所有共产党人和政府组织“应当作为最积极最主要的力量参与整个国民教育事业”[3]《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74页,第446页,第333页。。

2.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加强民众的无产阶级政治教育。列宁认为,进行文化革命,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最重要的是要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和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实施广泛的政治思想教育。他坚持强调教育不能不问政治,也不能脱离政治,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同无产阶级政治相联系,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使他们有本领战胜谎言和偏见,能够帮助劳动群众战胜旧秩序,建设一个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者、没有地主的国家”[4]《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74页,第446页,第333页。。列宁针对当时资产阶级在教育界散布的“学校可以脱离政治而为整个国家服务”、教育可以“不问政治”“不讲政治”的错误观点,明确指出,“所谓学校可以脱离生活,可以脱离政治,这是撒谎骗人”,完全是资产阶级虚伪性的表现,其意图是为“资本家培养恭顺的奴才和能干的工人”,是资产阶级旧文化人士要把知识当作专利品用来作为其对工农大众实行统治的工具,这样“他们利用自己受到的教育来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公开反对劳动群众”[5]《列宁全集》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77页。。因此,在培育社会主义新人过程中,必须坚决摒弃教育不问政治、不联系政治的旧的错误观点,加强无产阶级政治教育,以“培养出高度的觉悟、严格的纪律以及在对资产阶级作斗争时的无限忠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广大劳动群众摒弃以往旧社会的思想习气,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升政治思想觉悟,才能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服务。而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本身,列宁则认为必须通过文化革命,使其彻底抛弃自身存在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意识,重塑无产阶级思想灵魂,从而转变为社会主义新人,自觉自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批判“无产阶级文化派”“左”倾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在全力开展文化革命、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过程中,如何辩证地对待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包括资产阶级的文明成果,是列宁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他在《青年团的任务》《关于无产阶级文化》等著名论文中指出,大肆鼓吹历史虚无主义,夸大无产阶级文化的特殊性,主张全盘否定文化教育遗产,并以“无产阶级文化派”自居,主张“可以先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纯洁的、受过良好训练的人,然后再由这些人来建设社会主义”[6]《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7页,第47页,第48页。,这完全是玩木偶戏,是极不严肃的政治。“我们”必须“用那些由资本主义培养出来、被资本主义败坏和腐蚀、但也为资本主义锻炼得能进行斗争的人来建设社会主义”[7]《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7页,第47页,第48页。。因为仅靠无产阶级团结广大劳动者推翻资本主义政权还不能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我们”必须获得资本主义社会遗留下来的、包括“科学、技术、知识和艺术”的全部文化,才能够“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生活”[8]《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7页,第47页,第48页。。为此,一切苏维埃俄国文化教育工作者必须抛弃过去的偏见,大胆地利用旧社会的遗产和旧社会过来的科技专家,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只有善于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善于把旧学校中的坏东西同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区别开来”,“善于从旧学校中挑选出共产主义所必需的东西”[9]《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74页,第446页,第333页。,“我们”才能发展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化教育事业,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

4.理论联系实际,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教育是以培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人为目的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任何社会和阶级,都需要通过教育使人们获得生产劳动能力、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无产阶级也不例外。无产阶级的未来,“因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0页。。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唯一的途径就是实现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这“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30页。。在列宁看来,资本主义旧学校最大的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生活实践完全脱节”[3]《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29-330页,第333页,第345页,第346页。,它“迫使人们学一大堆无用的、累赘的、死的知识,这种知识塞满了青年一代的头脑,把他们变成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官吏”[4]《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29-330页,第333页,第345页,第346页。,成为只会死读书和死记硬背的人,成为替资产阶级写作说话、创造利润的人。因此,要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就必须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人们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列宁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5]《列宁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63-464页。在这里,列宁从两个层面深刻揭示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性: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教育教学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即我们今天强调的学校劳动教育,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通过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在劳动实践中进行教育;二是已经参加实际生产劳动的青年工人与农民的生产劳动要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也即我们今天推进的生产部门的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这两种性质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都是现代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所要求的。针对后者,列宁还依据当时俄国社会主义电气化大生产需求的实际情况,强调从事生产活动的青年一代必须通过继续学习和教育训练使自身掌握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电气化生产实践必备的基本技能,以适应俄国社会主义电气化大生产的需求。

为了达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目的,列宁鼓励青年一代到农村去,到城市街道和工厂去,与工农群众一起从事实际工作和活动,而不是仅仅学习一些共产主义的理论书籍,强调“只有在与工农的共同劳动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6]《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29-330页,第333页,第345页,第346页。。为此,列宁要求从儿童开始就在“自觉的有纪律的劳动中受教育”[7]《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29-330页,第333页,第345页,第346页。。1919年3月,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明确规定,“对未满17岁的男女儿童一律实行免费的义务的普通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熟悉各主要生产部门)”,要“使教育和社会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成员”[8]《列宁全集》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2页。。为了使普遍生产劳动同普遍教育相结合,列宁要求每个青年都应参加星期六义务劳动,认为所有的人都担负参加生产劳动的义务是人的普遍和全面发展的条件。他称赞莫斯科—喀山铁路工人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是“伟大的创举”和“共产主义的实际开端”[9]《列宁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页。,从而为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五、历史启示

列宁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思想成果系统阐述了俄国无产阶级在夺取革命政权后培养大批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道德品格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代新人的重要意义、理想目标和实践路径,充分体现了列宁在俄国特定历史语境下对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所做的富有开拓性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想宝库,为在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启示。

1.必须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和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断学习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努力培育具有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列宁在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并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任务出发,强调青年一代只有在沸腾的实际生活斗争中学习和掌握人类历史创造的一切合乎规律的先进知识,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当今世界风云激荡,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所有这些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生活面貌。这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因此,在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出发,教育引导时代新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既要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更要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高度,努力学习和借鉴一切有益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世界文明成果,并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的学习过程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以丰富、完善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在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时代新人只有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科学认识世界变局的历史方位,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拥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实际斗争的本领,不断增强对事物发展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思辨力,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才能担当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2.必须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人类的解放和发展有赖于经济社会发展。只有当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时,人们才能从生存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将必要劳动时间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实现人本身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是说,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内含着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示和实现。正因为如此,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没有使列宁感到丝毫轻松,他清醒地认识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不是建立在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经济文化教育比较落后的国度里。因此,苏维埃政权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放到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创造丰厚的物质基础。这就告诉我们,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的物质前提,必须安下心来,坚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不断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造成的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全面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当前,就是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立愚公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而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更为丰厚的物质基础。

3.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教育引导青年一代投身火热的社会实践,这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根本方法。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有从实践出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才能真正把握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理解人的活动的本质特征。正是从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出发,列宁指出,生产劳动是人类普遍和全面发展的条件。培育社会主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将普遍生产劳动和普遍教育相结合,引导青年一代通过劳动实践去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必须教育青年一代走理论学习与参加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列宁的这一思想为我们培育具有劳动价值观和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事实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曾多次指出,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为“实际服务,不搞教条主义,不脱离实际”[1]《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4页。,强调“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2]《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9页。。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重视劳动教育在培育社会主义新人中的重要作用。邓小平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3]《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7页。,必须随着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两者结合的内容与方法上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认为劳动教育对于时代新人的培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8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人民日报》2018年09月11日。。2019年3月,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要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5]《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北京〕《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因此,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培育具有劳动价值观和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其战略意义就在于通过大中小各学段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在火热的社会大熔炉里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淬炼本领、施展才华,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让劳动教育回归在培养时代新人全过程中应有的历史地位。

总之,社会主义新人既是一个理想目标,又是一个逐步培育的现实过程,是理想目标与现实运动的统一过程。也就是说,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既不是抽象的逻辑演绎,也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是一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列宁认为,由于苏维埃俄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因而培养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代新人需要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苏维埃俄国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努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文化革命,并且按照现实需要培养社会新人。因此,在当代中国探讨培育时代新人就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必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体中华儿女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所以,我们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时应当清醒地认识这一历史进程的艰难曲折,深刻认识这一历史进程也是全体中华儿女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从而正确处理好理想目标与实际行动的关系,从平凡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求真务实,用实际行动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并在这一历史征程中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列宁培育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抉择
人民出版社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