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德君 罗 婷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3)
教育事业改革背景下,学科专业调整呈现出一定的综合性、应用性,通过课程资源的建设,令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教育需求形成精准对接。对于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来讲,与计算机相关的各类技术更新速率较快,这就为学科内容的针对性、适用性建设提出更高的需求。但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令课程教学体系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跟上技术更新的脚步,进而造成教育脱节的问题。网络资源在计算机课程体系中的应用,依据资源体系的更新机制,可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教学资源,以提高专业认可性。
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建设及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数据运算、数据存储问题,为相关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开放式平台,内部资源呈现出共享性特点,其在教育领域中所呈现出特性则主要是以网络资源为主,通过资源的整合实现为课程教育提供资源保障。在计算机教学中网络资源所呈现出的优势特性分为下列几点,第一,网络资源所呈现的容量性特征,可为课程提供更为全面的教学资源,且资源分类特点,可令资源更加精准的落实到课程教学环节中,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学习需求。第二,网络教学资源是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呈现的,其取代了板书以及纸质的教学形式,不仅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可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等方面的教学服务,极大促进学的感官,有利于抽象化知识的记忆。第三,网络教学资源可冲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学生在对知识进行获取时,只需要通过智能设备便可实现资源同步获取,其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四,网络教学资源具备的针对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教学的延伸提供基础保障,教师可依据学生学习特性,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化配置,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1)课程内容配置未能与技术体系所同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行业领域中的深入发展,其在社会市场中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产业链,而对于承接市场供需机制的高校专业教育来讲,则必须针对市场调整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来对自身课程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依托于网络资源的运用,可有效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到各类资源的教学知识,以满足学生在信息化时代下的多元学习需求。然而,从网络资源的实际运用效果来看,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仍然以框架式教学机制为主,部分教学设定呈现出固定的特性。此类教学形式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效率来讲,其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问题,例如教材内容与网络资源无法形成同步,导致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时,网络资源传授的知识与教材内容无法形成精准对接影响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由此可以,看出以网络资源为基础的教学课程,无法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内容中,进而导致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实效性价值。
2)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学习时需通过实际操作来对理论知识点进行认证,以更好的领悟到计算机知识在实际相关领域中的实现机理。然而,从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定来看,高校教务部门在进行排课时,理论知识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权重比过高,而与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无法体现出应有的地位,这就造成大部分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当进行实际操作时,无法正确将理论知识点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此外,从社会人才供给机制来讲,计算机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以创新型、应用型为主,如果学生在校内学习到的知识,无法更好的应用到社会岗位工作中,这必然造成社会教育与校园教育存在脱节的现象。
1)基于网络资源而实现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从我国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角度来看,课程教学体系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设定无法满足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求。针对此类问题,必须深度挖掘出计算机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教学本位价值,以网络资源为基础,对课程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与完善,保证教学资源化的呈现,可最大限度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此外,应依据网络资源所呈现出的特性,分析出每一类资源在渗透到课堂教学体系中所具备的关联属性,只有这样才可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资源的融合效率,以实现课堂整合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
2)基于网络资源而实现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网络资源在教学体系中呈现出的优势是以专业性、时效性为主,这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来讲,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学习,是其本身是通过计算机设备来实现操作的,这就为网络资源的融入提供有效路径。依托于计算机设备实现的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计算机课程存在的抽象化知识进行直观化呈现,通过知识模型的建设令繁杂的理论性内容变得更为生动,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此外通过网络资源可更好地实现线上与线下教育的整合,例如教师在线上布置相应作业,并有网络平台将教学资源导入到学生的学习界面中,令学生对知识进行提前预习,这样在实际课堂上,教师便可分化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化教导,以此来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均衡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基于网络资源而实现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导向建构。计算机专业课程主要是以技术、理论等主体,通过专业在相关领域中的价值实现,来界定出课程教学的相关方向。依托于网络资源的时效性优势,可为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通过网络资源在教学体系中呈现出的价值属性,分析出校园教育与社会教育存在的对接点,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这样便可为学生提供更为先进的知识教学体系,同时也可为高校计算机课程专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开设是以社会需求为主的,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下,社会岗位对人才呈现出多元化需求。为此,高校在建立专业课程体系时,必须结合计算机发展特性、学生学习属性以及社会供需机制等,正确界定出专业教学设定的可行性与实效性,以此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以翻转课堂为基础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不仅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更好的突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英语老师需要结合翻译教学的现实条件,积极地将翻转课堂与现有的英语教学活动相结合,不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