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作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引领性产业,能够有力地拉动产出和就业,从而对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习总书记曾讲过,“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可见会展对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国会展业快速发展。据统计,到2018年,全球大约180个国家举办了32000多场展会,展厅面积超过1.38亿平方米,吸引展览者450万人、参观者3.03亿人,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30万个,直接销售额达到1369亿美元[1]。在我国,2019年国内展览馆数量达到173个,比2018年增加9个,增幅约5.5%;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 1076 万平方米,比2018年增加约92 万平方米,增幅约9.3%[2]。随着会展业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的快速增长,相应会展经济产值也实现大幅增长。据统计,2011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仅为3016亿元,到2016年增加到5612亿元。预计2018年中国会展业直接产值或突破6400亿元[3]。
正是由于会展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当前我国国民经济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发展会展产业,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开放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进博会为例,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内容上集外交、展览、论坛于一体,对于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相互配合,共同打造开放多元的博览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对外开放战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4]。习总书记在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指出,“我们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这表明,以进博会为代表的我国会展业,既与世界分享中国的庞大市场机遇,也为各国相互合作搭建公共平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一个国际公共产品,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2018年,我国GDP总值为13.61万亿美元,占世界的15.86%,排名世界第二,为排名第一的美国GDP的66.42%,是排名第三的日本GDP的2.74倍;人均GDP达到9771美元,超过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门槛值9201美元。而按照购买力平价法,2018年我国的GDP总值为25.36万亿国际元,占世界的18.65%,分别是排名第二的美国和排名第三的日本的1.24倍和4.65倍,人均GDP为18210国际元,接近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门槛值19020国际元。总体上,作为大国经济体,在人均GDP达到中等偏上收入阶段之后,经济增长的动力应当转向主要依靠自身庞大的消费市场和技术创新,在国内供给和需求形成的内循环中形成经济增长的自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可以在自我封闭环境下实现自主增长。耗散结构理论表明,经济系统能够在不断地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有序发展。这意味着开放的经济有利于各国进而有利于全世界形成有序的经济结构状态。事实上,考察我国的历史可以发现,各朝盛世期间也是对外开放的繁盛时期,而各朝的衰落也往往与故步自封相伴随。因此,对外开放对当前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至关重要。当前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对外开放,重点是转向在开放中的发展,而非改革开放初期到本世纪初的依靠开放而发展。这就要求我国以开放的意识制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而非自我封闭。
中美关系自2016年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上任之后急剧恶化。特朗普政府采取一系列的“美国优先”政策操作,并将我国视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推动美国制造业企业回流美国,从而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自2020年3月美国成为全球新冠疫情震中之后,美国政府进一步加剧了对我国的指责与打压。必须认识到,这并非仅仅是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因应大选需要而将自身应对新冠疫情不力的责任推卸给中国,本质上是美国压制我国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这是因为:
第一,在特朗普多次面对媒体讲话中,将中国与伊朗一道称为“敌人”(enemy),这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是从未有过的。
第二,美国对中国这种战略性定位的改变,很可能不会是短期的,或者随着美国政党政治的轮替而发生改变。事实上,在美国维护自身国家安全的战略中,“三分之二”法则已经针对日本和欧盟应用过,并成功地将日本经济从二战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增长打入随后近30年的经济停滞状态,使得欧盟从90年代初成立、1999年实现统一货币欧元之后良好的欧洲一体化发展势头陷入目前分崩离析的境地。
第三,文化的差异带来价值观的冲突。与我国华夏文化的核心,即儒家文化所推崇的包容、共存、求同存异不同,源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美国文化攻击性极强。构成当前美国民族主体的早期欧洲移民到达美洲大陆之后,对土著印第安人进行杀戮,美国建国后发动美墨战争以扩充美国疆土,对古巴、委内瑞拉等国实施经济封锁,将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发展视为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而采取战略压制等措施,都是美国根深蒂固的攻击性文化、危机性价值观的充分体现。
第四,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基于华夏儒家文化的我国历朝历代,在发展过程中追求的是自身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下的平稳发展,并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主导下,不断吸取他人之所长,推进自身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完善。与他国展开战略竞争,并以自身的优越性实施碾压性替代从未出现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之中。但自居于救世主的美国,一方面认为美国乃最优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则将自身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凌驾于他国之上,不愿意接受其他更加优越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
在美国影响下,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交往势必因此受到较大的影响。而随着美国大选后民主党人拜登就任新一届总统,很可能意味着一方面美国仍将延续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另一方面美国将再次强化其与欧美日等的盟友关系,并拓展其与印度乃至东盟等地的盟国,形成对我国新的战略挤压。因此,后疫情时代,一方面美国对我国的战略挤压将是贸易战、打压我国高科技企业等“战略竞争对手”这一定位的升级。另一方面则是欧美日等美国的传统盟友以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为导向对我国形成新的挑战。但与美国不同的是,欧洲国家与我国之间的差异是可以通过交流、交往和沟通来化解的。因此,我国需要寻求针对美国主导西方国家对华战略的突破口,以开放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
尽管我国各层次各类政府部门均在各种场合表明我国将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态度,但一些西方国家的企业、学者,在他们本国政客因政治需求而制定的政策、法律及所发表言论的影响下,仍对我国是否继续推进对外开放持怀疑的态度。因此,通过举办各级各类会议和展览,就成为向世界各国的企业、学者及其他各类人群展示我国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平台。
好的展会对我国开放发展具有重要的窗口作用。通过展会,外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和企业界人士,可以了解到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环境、政策措施、市场状态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因此做出理性选择,在与我国相关领域的相关人群交往交流的过程中让我国的对外开放更加深入。同样的,通过展会,国内相关领域的各级各层、各部门、各相关行业的人员,则可以在与国外同行交往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大大提升自己的成功率。同时,通过展会也可以认识到自身与国外同行的差距,并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不断创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会展的渠道效应主要体现为通过展会增强企业间观念的交流,在为企业展示产品、收集信息、洽谈贸易、交流技术、拓展市场提供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同时,通过构造一个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和降低环境风险的企业间紧密的网络关联系统,使企业在产能、技术、专用性资产等方面实现自发的合作、交流和共享。事实上,正是在参加展会的过程中,纵向产业链上同行从业人员通过与潜在客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发现了新的市场机会;横向产业链上,在与同产业环节竞争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发现新的发展方向,从而为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彼此开放的各国企业,通过会展的渠道效应,能够在促进本国产业发展的同时,为本国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
会展作为一个平台,提供了参与各方建立、沟通企业网络的机会,从而搭建起我国深化开放发展过程中与国外相关人员展开政治与经济交流的良好平台。事实上,在政治与经济交融的过程中,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差别可能成为国与国之间经济交往的障碍,但超越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差别的经济交往也是完全可行的。而要超越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差别推动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就需要良好的平台以促进政治与经济的交融,消除不同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之间的隔阂,达到求同存异的目标。而在我国进一步推动开放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经济交往,也需要与他们展开关于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交流,以消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社会制度与价值观的隔阂,以达到相互间政治体制上求同存异、经济发展上相互交融的目标。因此,举办以经济交流为目标的展会,展现不同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差别下共同发展的经济成果,就成为促进我国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
会展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是紧密相随的。从1978年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的“北京外国农业机械展览会”到1986年中国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获得首个UFI认证的项目,从1994年开始一批民营会展企业诞生并快速发展,到新世纪我国加入WTO后更加注重科技产业发展和内外贸结合的展览,以及2015年前后大型国家级会展中心的建成与会展向各地区、各大中城市的扩展,都表明会展在促进我国开放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后疫情时代,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我国仍需要采取更多有力的措施以推动会展业的发展,并使其成为促进我国进一步开放发展的重要力量。
开放发展包括多个方面。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指导思想下,无论是引进外资企业弥补国内市场供给不足,还是在沿海地区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都是围绕引进外商投资以解决国内资本短缺的对外开放策略。因此,投资贸易洽谈和进出口商品交易成为我国主要的开放型展会。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型展会体系的一个有力拓展。但在我国深化开放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引入外商投资和推动中外商品的进出口贸易,还应该包括以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对外投资、中外文化交流、我国对外开放成果展示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构建包含进口商品博览会(进博会)、外商投资洽谈会、对外投资洽谈会、中外文化交流会、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成果博览会等在内的开放促发展展会体系,对我国深化开放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举办进博会的基础上,以不同主题在国内不同区域举办标志性的对外开放主题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以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为主导,以我国向世界各国开放市场分享我国经济发展利益的进口商品博览会,其对于我国向世界各国展示深化开放的决心,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促进我国开放发展的展会方面,仅仅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仍显不足。这是因为,尽管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大型国家级展会,并以展会向世界各国开放我国消费市场,以论坛形式推介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措施,但总体而言,其辐射面仍然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对于我国其他地区,包括主要的经济区域如珠三角、环渤海湾、西部地区的影响仍然有限。因此,应在国内各主要经济区域布局不同主题的标志性对外开放博览会。
在国内区域乃至全国中心城市举办开放发展主题展会的同时,在区域中小城市举办与开放发展主题相关分展会或次主题展会,形成开放发展主题展会的联动发展。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例,由于展会的专业性,参加博览会的主要是企业和专业采购商、专家学者,而广大的普通消费者则无法参加该博览会,从而失去了直接体验进口商品的机会。因此,可以在举办进博会的同时,在国内各地举办多场以进口商品消费者体验为主题的联动博览会,形成专家学者—专业厂商—采购商—线上线下销售商—消费者的全方位参与格局。如此,可以将在上海举办的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扩展到全国多个区域,并将进口博览会所设计的进口商品真实投放到广大消费者群体中。
在我国深化开放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国外的资本和商品引进来,还要将国内的资本和商品推介出去,让我国的发展带动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以我国开放发展中生产的优质商品惠及他国的消费者。为此,要在国内举办开放发展主题展会的同时,将相关主题的博览会,以国内企业和商品走出去的方式在国外举办相应的展会。比如针对在上海举办的进博会,可以在具有国际示范效应的国际中心城市举办国际消费品采购会,与国内进博会形成相互呼应,增强国外厂商、民众对我国开放发展的认识。在国外举办以展现中国对外开放为主题的博览会,重点在于增进我国以开放促发展的理念以及各国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与交往,让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我国快速发展为他们带来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