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敬老院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山东N镇为例

2020-02-26 08:52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敬老院养老农村

安 楠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合肥,230031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中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改变了当代中国家庭伦理与赡养等关系。敬老院是机构养老的重要场所,但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敬老院的发展势头远比不上城市养老机构。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与否影响着国家稳定与发展。因此探讨农村敬老院的发展困境以及解决对策对于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目前学者对农村敬老院的研究并不多,而且其中的大部分研究停留在宏观、系统的层面,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鉴于此,本文实地调研了山东省N镇敬老院,归纳了当前农村敬老院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社会原因,提出相关建议。

2 研究方法及调查对象

本研究属于个案研究,在借鉴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了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针对山东省N镇居民的敬老养老观念及N镇敬老院的整体状况进行深入、详细的研究。共发放社会问卷103份,回收102份,其中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97%。调查数据利用SPSS 24.0以及EXCEL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

N镇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总面积172.6 km2,下辖82个行政村落,人口约有7.1万。在2017年,N镇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镇之一。N镇敬老院位于N镇驻地,是N镇唯一的养老机构。自建院以来,它赢得了诸多荣誉,因此选取它为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 N镇敬老院的现状与问题

3.1 规模较大但入住率不高

N镇敬老院占地面积约为24 000 m2,房屋整齐划一、干净整洁、环境清幽,是集老年公寓、五保供养、光荣院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敬老院。院内建有1栋老年公寓,住房达80间,现有床位110张,可容纳五保供养对象110人。

虽然N镇敬老院的规模较大,但其入住率只有51%。目前,院内集中供养了五保老人54人,占敬老院现有供养人数的96%。其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率大概为70%,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想进入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都可以来,院内仅有5%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托管单位考虑盈利性会限制自理能力差的人进入敬老院。另一方面,敬老院中只有4名自费老人,占比5%。N镇敬老院的入住率与城市的养老机构百分之八九十的比率形成鲜明对比,极大浪费了床位资源。

3.2 运营模式有待改进

2016年10月1日,日照市东港区政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N镇敬老院委托给山东省某养老公司管理,开创了山东省敬老院公建民营的先河[1]。即由政府出资筹建,提供场地房屋,保证了公益性;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并向政府缴纳场地租金费,又给敬老院的发展找到了投资方。政府角色发生转换,一改过去对敬老院“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进而转变为监督和宏观管理的角色[2]。

自从被托管后,N镇敬老院的软硬件综合设施、院民的生活条件与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敬老院中的日常开销却受到一定限制。N镇敬老院目前的资金及物资来源主要包括六种:一是省、市、区规定的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根据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数进行补贴。二是各乡镇根据政府规定,每年给予敬老院一次性补助,按不低于500元/人/年的标准执行。三是日照市政府对于农村“五保”老人进行补贴,每人每年6 700元。对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的补贴不再划入老人账户,而是统一划入敬老院账户。四是各级民政局每年配送一定量的面粉、食用油等常用物资。五是社会老人的入住费用。六是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通过这六种来源筹集而来的资金及物资最终由托管公司统一安排,自负盈亏。社会资本看重的是盈利,而对于敬老院这种公益性比较大的养老机构来说,其盈利率并不如城市中的养老机构。在农村老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的大背景下,敬老院中的自费老人过少,托管公司无疑又少了一些资金来源。托管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可能就要缩减敬老院开支,如对电费、餐饮费等日常运营费用设定明确的标准,限制超额使用,各项开支均需要经过托管公司的批准。

3.3 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敬老院中共有9名工作人员,符合养老机构配备工作人员的规定。但他们多数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而且文化程度普遍过低,年龄也偏高。最年轻的工作人员49岁,最年长的有58岁。敬老院工资待遇太低,只能吸引在家中闲来无事的农村人来此工作。他们在此前几乎未接触过养老行业。敬老院的护工在上岗之前,公司会对其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但是这些知识远不足以应对岗位需求。因此造成了护工并不能也不愿意给在院老人做专业的护理,他们日常的工作就是打扫卫生、清洗衣服、换洗被褥等最基本的工作。

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导致了敬老院的服务水平不高。从调查结果来看,院民对饭菜的营养搭配、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较低,分别有47%、43%的人表示不满意,只有21%、11%的人表示满意。敬老院菜量很足,饭菜管饱,但长期只有四五个菜品,创新不够,众口难调。虽然老人每天都能吃得很饱,但是要想吃得满意却有些难。

3.4 文化养老供给不足

人在满足了温饱需求之后,就会追求精神文化需要[3]。N镇敬老院尚不能完全满足院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调查结果显示,院民对休闲娱乐活动的满意度较低,75%的人都不满意。

院中设有棋牌室、文体活动室、剧团活动中心,但大多被放置了杂物影响使用。唯一可以用的是聊天室,喜欢聊天的院民可以凑在一起说说话。有81%的院民希望每天都能看自己喜欢的电视。敬老院的电视机每天定点开放,晚饭过后他们可以聚在这里一起看电视。社会各界人士对敬老院的慰问是老人重要的精神慰藉。例如,每年都会有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来敬老院看望各位爷爷奶奶、其他社会单位组织员工前来表示慰问。每当这时院民总是特别高兴,他们的一些才艺展示和礼物赠品给老人们带来莫大的慰藉。

4 N镇敬老院发展困境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4.1 文化资本较弱,影响人的思想观念

在伦理本位的社会中,家庭承载着抚养与赡养功能[4]。现代化进程当中,虽然家庭功能有所弱化,但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传统并未完全消除。人们不愿意把自家老人送到敬老院,认为子女有照顾年迈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在农村,把老人送到敬老院中养老会受到街坊邻居的非议。

文化程度影响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的选择[5]。农村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所以导致农村整体的文化水平低于城市。卡方值大于P值,差异显著,承认两变量之间有关系。在认为“养儿防老观念已经过时”的34人中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最多,占据了总数的47.1%。在选择“赞同”的9人当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人占据了78%。文化程度越高思想越开放,越能接受新观念。这充分说明了提高人的文化程度,有利于转变人的养老观念。

4.2 公益色彩浓厚,资本趋利避害

敬老院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主要依靠政府的财力支持,这是它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敬老院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社会资本的注入,社会资本是它发展的活力源泉。马克思曾指出资本的特点之一是追求利润,公益性决定了投资敬老院不能为资本带来可观的利润。社会资本更倾向于投资利润更为丰厚的高端养老市场,这就造成了敬老院的资金源泉缺乏活力,阻碍其进一步发展。

4.3 服务水平低,影响敬老院的吸引力

调查显示,院民都希望敬老院能提供娱乐活动。通过调查发现,95%的N镇居民认为敬老院中应该提供精神文化服务,只有5%的人不清楚。希望敬老院能举办兴趣活动班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5%。其次,认为院中应设立聊天室、棋牌室,进行定期旅游、举办文艺汇演、组建文体活动室。敬老院的精神文化服务不能较好满足院民及N镇居民的期望,缺乏对N镇居民的吸引力。

4.4 宣传力度弱,影响敬老院的知名度

N镇敬老院与附近居民的互动不够。在调查中,53%的人都不了解敬老院。调查的100人中,亲自去过敬老院的只有11人,占比11%。在没有去过敬老院的89%的人当中,通过大众传媒的方式来了解敬老院的人并不多,只占9%。通过报纸杂志了解敬老院的人占比15%,通过宣传单了解的人占比13%,还有27%的人是路过敬老院门口偶然发现它的存在。人们对敬老院的情况不了解也不关心,觉得那里不如自己家里好,自然就不想住进去。

4.5 定价略高,社会老人负担不起

目前,N镇敬老院针对社会自费老人的收费标准是每人每月1 200元。这个价格虽然低于城市里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居民觉得每人每月1 200元的收费标准略高。农村整体收入不如城市,这意味着农民的经济资本可能略低于城市居民。一般农村家庭承担不起这笔养老开支。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只有15%的人能接受N镇敬老院目前的收费标准。因此,敬老院的收费标准不符合大众期望是造成社会上的自费老人不愿意入住敬老院的一大原因。

5 促进农村机构养老健康发展的对策

5.1 加强现代养老观念的宣传,转变居民养老观念

随着现代化思想的传播和我国养老产业的崛起,有一部分思想先进的农村人摆脱了传统家庭养老的思想桎梏。但是在本次调查中看到,大部分的农村群众仍然倾向于家庭养老。因此让农村群众看到机构养老的优点,对于转变其思想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只有人们认识到了机构养老的优点,他们才会愿意选择进入养老机构,才能提高敬老院的入住率。政府和托管单位都应该加大对敬老院的宣传工作,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例如,设计广告、印制传单、刊登报纸、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去敬老院献爱心等方式。

5.2 完善机构养老“公建民营”模式的管理

N镇敬老院的“公建民营”改革在全省开创了先河。因此,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规范各方的行为,切实落实好各方的责任。托管单位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切实提高敬老院的日常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与政府保持密切沟通,在尽到托管责任的同时享受合理的利益。

5.3 政府应加大对敬老院的扶持力度

农村敬老院具有公益性,政府的强力支持和重视对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议政府为敬老院设立专项资金。在托管单位负担重的领域,如上述研究提到的消防、医疗等领域,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资。在相关政策方面,政府也应该充分发动民间力量,引导各企业多做公益慈善事业,实现敬老院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例如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常做公益慈善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免一定量的税费等。

5.4 完善养老事业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

养老专业人力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桎梏,社会需要一大批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养老人才培养不能仅依靠单位内部的培训,政府、企业、学校、社会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人才体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政府在政策与投资上大力支持人才建设;企业加强内部培训;学校与社会需求对接,开设与养老服务产业相关的专业;社会尊重养老事业人才等。这些都有利于养老事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5.5 丰富敬老院的文化娱乐生活,增强吸引力

虽然农村群众的总体文化程度不如城市,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开设教育班也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可以开设保健课、养生课、饮食卫生等科普课程,以增长院民的常识为主。另一方面成立棋艺、手工艺、戏剧等兴趣班,以愉悦身心为主。这样既能提高院民的文化素养,又能让院民身心愉悦。政府、社会单位等机构可积极安排志愿者来敬老院做义工,给院民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他们的生活,实现老有所乐。

6 结 语

由于其收容对象的特殊性,农村敬老院成为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6]。但我国城市养老事业的发展远远快于农村,农村敬老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惑亟待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需加强研究农村敬老院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进一步厘清农村敬老院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和发展,为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建言献策。

猜你喜欢
敬老院养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敬老院的微笑
养生不是养老
爱心送到敬老院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火场救人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