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绍普盖维伊
(1.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2.辽宁传媒学院 辽宁沈阳 110136)
我们发现众多发达国家的大学很重视写作课。以哈佛大学为例,网上公布的资料显示,哈佛大学设置1000多门课程,唯有一门课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那就是写作课,其他都是选修课。学校规定,写作课成绩不及格不能补考,不能毕业,必须重修。哈佛大学写作系主任说:“哈佛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掌握机械化的知识,而是让学生用明辨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写作成为文科教育的精髓,在于它将学术,道德,社会问题融合在了一起。”[1]美国大学把头脑清醒、思维透彻、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地写出文章,作为对每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他们认为写作能力的不足,是学生思维的缺陷,通过写作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所以他们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要先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写作课。美国基础教育委员会的克里福顿提出:“我们的问题不是没有培养优秀的作家,而是没有把普通民众的写作水平提高到可以胜任一项工作的程度。”[2]美国高校大都开设了专门的写作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2015年美国发布的全美写作统计显示,在900多所美国高校中,有96%的比例开设了写作类课程。普林斯顿大学每年开出超过100余场写作研讨班,要求本科新生必须参加。
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也重视写作课,而且各有特点。在英国的100多所大学中,至少有90多所大学开设了创意写作课,其中不乏牛津大学、伦敦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英国强调智能是写作的原动力。德国更注重应用文写作,要求学生必须会写新闻稿、书信、论文、报告等。,为了让学生能够用优雅的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情感,德国黑森州大学开设了一门情书写作课。日本不少教育学家认为,不会写文章的大学生实际上成了“以高考为顶点”的现行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日本大学普遍开设了作文课,作文生活化的理念影响深远,他们把培养写作能力与学生的主体人格塑造结合起来,突出强化写作的社会化功能。法国写作课注重与校园生活的结合,每一次校园活动学生都要写出总结,写出活动的经历,感受,收获等等。
(一)写作能够促进人才的知识积累。文章是信息的融汇,是知识的聚宝盆和典藏室。要写文章就要调动以往的知识积累,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先后用了20余年的时间,到伦敦大英博物馆去查阅文献资料,阅读后写下的笔记就有100多本。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称赞“马克思的头脑是用多的令人难以相信的历史及自然科学的事实和哲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的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感情的海洋。”[3]法国作家福楼拜为了写作历史小说《布法与白居榭》阅读过的书籍有1500多册,做下的笔记有8寸多厚。正是这样,作家们知识之渊博令人叹服。马克思称赞恩格斯时说:“他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19世纪俄国伟大的思想家赫尔岑说过:“歌德和莎士比亚等于整个一所大学。”
(二)写作能提高人的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美国读本》的编者戴安娜·拉维奇在该书的《导言》中写道:“那些只会听和看的人将处在那些会写文字材料、为电脑编写程序、解释新闻和从过去的文章中摘录意思的人的掌握之中。不管未来的技术多么强大,我们还是要依赖文字和思想的力量。那些掌握了文字和思想的人将有能力影响整个世界。”这段话说的很精辟。写作是思想的活动,文章是思想的结晶。写作目的是表情达意,表达思想的前提是作者的头脑中有思想,这思想一方面来自以往的积累,另一方面来自写作前的提炼。这提炼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写作是大脑的磨刀石。磨炼越多思想越敏锐,越深刻。文章从多方面表现了人的认知本能。认知能力达不到相应的高度,思想水平就达不到相应的境界,也就写不出好文章。正因为这样,大思想家大都是文章大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黑格尔、康德、卢梭、伏尔泰等;同样,大作家往往也是大思想家,如鲁迅、高尔基、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
写作有助于人们更系统更深入地思考。写作对于思考的结果具有“缓存”的作用。写作能够使脑海中思考的轨迹得以记录,有助于前后进行回溯或反思,起到了一种延伸思考的作用,使我们有机会对思考的内容整理调整,使之更有条理,更系统。试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牛顿的三大定律,若没有纸上的层层记录,能在大脑中直接证明出来吗?
(三)写作是开发智能的重要途径。人的智慧高低表现为智力的水平。写作不单单是个技巧问题,而是智能的综合表现。写作训练也是智能训练。美国在中小学开设智能训练课,人们感到很有新意,中国派了一个文科教育考察团去考察,看了以后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这种课简直就是我们国家的作文课。笑过之后有一番思索,觉得美国人的做法,处理问题的角度很值得借鉴。
智力的结构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四个板块。能力不能传授。必须通过实践这个环节才能掌握。写作就是开发智力、提高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这四种能力的最好途径。写作既需要也离不开这四种能力,又在实践过程中磨练了这些能力。以往的那些作家和卓有成就的作者,往往这几方面的能力较强。耶鲁大学教授韦尔兰·克林肯博格指出:“善写原本是人文学科的一个根本原则,这就像是数学和统计学在科学领域的角色一样关键。但是,善写不仅仅是一个实用技能,它是一个人在与周边世界的交流中所生发起来的,理性的优雅和能量。”[4]写作表面上看是文字表达的功夫,本质上是思维能力的体现。要写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作者记忆的成果的运用,可以说写作是一个智能的综合体现。好作家并不是生来就能写一手好文章的,是通过不断积累,观察,思考,不断地通过实践,才增长了自己的写作水平的,往往作家都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超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超群的思维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美国畅销书《Rework》中写道:“如果你要从一堆人中决定出一个职位的合适人选,雇那个写作最厉害的人。”这句话赢得广泛的信赖和关注。
(一)课程性质和定位。从目前的人们通识看,写作课是文科的核心课。从本质上看,写作课应定性为智能培养课,思维训练课,这门课应该列为公共必修课,主干课,核心课,覆盖校内各专业。根据各专业的需要,规定不同的授课内容。课堂讲授和实践训练各占一半。借鉴美国的经验,写作能力考核要与学位证、毕业证挂钩,写作课不及格不能毕业。
(二)课程设置。增加写作课的课时。每届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至少要经过两学期的写作课学习和训练,学习时间不少于144学时。课程设置要注重学生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练为主,真正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三)教学安排。写作课的班级分配,可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写作能力高低、课程的难易度,由浅入深第设课编班。也就是要分层次教学。教学内容以开设八个学期课程为益,第一学年两个学期以写作基础知识的讲授为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走出不敢写不愿写的误区,掌握最基本写作的能力,例如确立主题,选择材料,布局谋篇,恰当运用语言等。第二学年两个学期按学生专业进行相应的文体讲授和训练,例如,文学写作,应用文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等。第三个学年按专业划分,确定不同的专题,开设写作专题。第四学年两个学期,开设写作选修课。
总之,为了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要推进高校写作课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创造中国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