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开宇 李 蓉
(1.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2.江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56)
谢尔盖·叶甫根尼耶维奇·雅洪托夫(1926-2018)是俄罗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汉学家,以往学界对于他在汉语语音学史方面的研究成就译介较多,《汉语史论集》[1](1986)编译了雅洪托夫1959-1980年发表的代表论文14篇和1965年出版的《古代汉语》一书的节选。由于他在“汉语语音史方面的研究具有开创性,被视为汉语古音研究的里程碑”[2];另外,在俄罗斯汉语研究学者中,雅洪托夫在《汉语的动词范畴》[3](1958)里对汉语结果动词研究的相关论述也具有代表性,虽然当时学界还并未提出“结果范畴”这一术语,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代表了学界早期对于结果范畴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成就,本文通过梳理雅洪托夫在《汉语的动词范畴》对于汉语结果动词(结动词)、汉语补足语以及结果体的中相关论述,总结其对于汉语结果范畴研究取得的理论认识成就,了解当时学界在汉语动词研究上采用的两种语法范畴分析观念。其一是词汇-语法范畴观,这一范畴是指在共同语法意义和共同语法特征上结合起来的词的许多类别;其二是本义的语法范畴观,是和词形变化、词形的组成有关系的范畴分类。
(一)结果动词的定义及其构成成分研究。雅洪托夫首先从复合动词的构成角度为结果动词下了定义,其次,说明结果动词在翻译成俄语时存在的不对称情况,另外,指出结果动词与其它复合动词相比,构成成分在结合紧密度上存在的区别性特征。
他认为,结果动词是汉语复合动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这类复合动词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表示动作,后一部分表示结果,将这类表示结果的成分单独称为结果词素或者结动词。结果动词的这两个组成部分在语言里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词(动词和形容词)而存在。结果动词不一定以现成的形式在语言里存在。这类动词在言语过程中可以随意组成,虽然结果动词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着它的独立意义,但在译成俄语时,经常是把整个结果动词译成一个词,而不是两个词。汉语的结果动词,或者至少大部分结果动词正是属于这类复合词。
例如:拉长 吃饱 赶跑 打听清楚 擦干净 压扁吹灭 烤干
对于结果动词和别的汉语动词(简单动词以及复合动词)不同之点,雅洪托夫认为,在结果动词组成部分之间,能够插入相应地表示动作完成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的虚词词素“得”和“不”。例如:吃饱-吃得饱,吃不饱。由此可见,结果动词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结比其它复合词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结要松得多;因此,他将结果动词看作是一种位于复合词与词组之间的词。
(二)关于结动词的研究。在上述将结果动词作为汉语复合动词中形式比较特殊的一类单独命名研究基础上,雅洪托夫对于结果动词中结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分析得较为细致,我们将其在结动词方面的研究成果概括为以下五个理论要点:
第一,指出了结动词(结果词素)是构成结果动词的一个组成部分,结动词在语义上具体表示由于头一个动作的结果而出现的性质或动作。
第二,结动词在语言里可以作为独立的词(动词和形容词)来使用,在言语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组合性,同时该实词的意义具有保留性。
第三,结动词主要由形容词构成,其次是不及物动词和部分表示思想、感觉、言语的动词。
第四,从当时俄罗斯语言学界通行的词的概念出发,提出与当时汉语学界有些学者将这类复合动词看作词组的不同意见,认为还是应将结果动词整体看作一个复合词,因为这类词的各组成部分不可能有自己形态学的构成形式,而只有整个动词才能构成语法上的形式,只是这类复合动词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词。
第五,总结结动词具有的通常意义和其它意义。首先,结动词的通常意义是指出行动者或者动作客体的特征。其次,结动词还具有其他意义:(1)赋予动作以一种评价,指出动作有无成效。这样的结动词有好、坏、错、中、成、到,以及其他等等词素。(2)指出动作的人对由于动作完成的结果而产生的动作的态度。属于这种结动词的有词素:惯、腻、累和其他两三个这样的词。(3)指出动作结束、完成或者它的彻底的性质,就是指出动作扩展到客体整个人范围上去。属于这类的词素:完、过、成、满、遍、尽、干净、清、光、齐、够、饱,等等。
以上是学者雅洪托夫(1958)对于汉语结果动词及其结动词研究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由此可见,当时对于结果动词中“结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研究已经非常深入细致,而且当时已经运用语言比较研究视角来进行语言特征分析,这些理论研究成果对于后续学者继续研究的影响比较大。
在关于补足语的认识上,雅洪托夫首先在区分补足语与同样指出人或者事物特征的谓语以及附加语的差别基础上,指出补足语是由于动词谓语表示的动作的结果,是主语或者宾语表示的人或者事物所具有的特征(最广义的特征),补足语所表示的特征永远都具有结果的细微意思。
其次,他将带补足语结构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能够用名词表示的,此时它指出由于动作的结果,动作的主体或客体是什么或者成为什么,变作什么,被认为是什么或者似乎是什么。例如:
(1)大家一致都叫他“老宋”。
(2)啊呀,雪都化成了河了。
第二类补足语是用动作动词表示的,它总和宾语有关(和间接宾语有关,很少情况下和直接宾语有关),表示由于趋向它的另一动作的结果,由客体所完成的动作。而且只有某些种类动词才和这种补足语结合。例如:
这全是假洋鬼子可恶,不准我造反。
第三类用形容词、或者很少情况下用动词表示并和主语或者宾语有关的补足语,可以和动词谓语结成一个词。这一类补足语叫做结果词素或者结动词(因为它使前面动词变体和改变意义)。它接在动词上,把这个动词构成所谓结果动词。结果动词可以由具有任何支配关系的动词组成。例如:
(1)你们都走累了吧?
(2)正在这时,胡子一颗子弹把他草帽打飞了。
对于结果体,雅洪托夫的研究得也较为细致,他是从语法意义的差异上区分出动词的结果体和普通体,据此将汉语动词的体划分为一般体(普通体)和结果体两类,并与俄语动词词冠相比较来认识其意义和功能。
首先,汉语结果动词和其他动词(简单动词以及复合动词)在语法意义上的不同之点,就是结果动词不只表明动作本身,而且还表示完成这个动作的某一关键时刻——通常是这个动作达到某一结果的时刻;因此,在这一角度上,可以认为结果动词在体的意义上和非结果动词不同。结果动词的体可以叫作结果体,汉语其他动词的体可以叫作普通体或者一般体。因此,他把普通体表述为表示动作本身、动作整体,有时则表示和它的结果在一起的动作的动词(简单动词和复合动词)的体;而结果体则是表示动作完成(通常是动作达到一定结果的关键时刻)的复合结果动词的体。
另外,雅洪托夫还强调指出,结动词本身通常不是体的标志,但是把它接在动词上,则改变了动词的体。在这一点上结动词很象俄语动词词冠,俄语动词词冠本身通常并不是体的标志,每一个词冠都有它具体的意义,但是把它接在动词上,就改变了动词的体。在汉语中,某些结动词的独立意义已经消失到足以使它接在动词上而实际不给动词以任何新的词汇意义的程度,因此,它们只是改变了动词的体,而不改变动词的意义。所以可以认为这样的结动词是结果体的标志。结果体最通常的标志是“上、下、见、住、着”。这些结果体的标志只是指出动作达到了一个结果,但是并不确切说明,在每一种情况下,实际上所指的每一个具体动作的自然逻辑结果是怎样的。因为结果体动词表示的不是延续的过程,而是完成动作的一定时刻。
雅洪托夫在《汉语的动词范畴》里比较详尽地专门论述现代汉语动词,包括指出动词在汉语词类体系中的地位,将动词按照支配性质进行分类,总结汉语动词语法范畴在时、体、量、可能式以及方向范畴上的句法语义特征。尤其是他当时对于结果范畴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在结果动词、补足语和结果体三个句法层面上展开的,注重与俄语形式的对比分析进行了归类总结说明,这是在当时词汇-语法范畴分析路径下取得的相关理论认识成果,上述这些理论认识成果后来也广被相关研究学者重视、借鉴与发展。
首先,当时对于结果范畴已经在结果动词、补足语、结果体等句法层面分析中总结出不同的理论认识成果,今天学界对于结果范畴的研究借鉴与发展也主要是在上述句法-语义分析模式总结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展开的。
其次,当时对于结果体的认识已经指出其具有特别的语法意义——完成动作的关键时刻,今天学界在结果范畴作为事件构成要素研究中,主要就是分析结果范畴在构成不同事件语义结构中表征事件时间属性存在差异。
另外,当时已总结了结动词具有一般的通常意义和其它意义。通常意义一般是指由前一个动作结果出现的性质或特征,而其它意义则与评价、态度、事件的结束、完成等特征有关。表面上看这一结论说明结果范畴的语法意义丰富,通常意义概括的是其一般的主要的语法特征;其它意义可能是表明其次要的语法特征,但是其实其它意义的内部说明则是更为丰富的。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句法现象呈现出来都已经是一种句法使用现象,因此具有不同的语用意图,只是当时主要基于词汇-语法研究路径来分析这一语法现象,所以才会在通常意义和其他意义上进行分类概括,这一理论认识背后实际上是语法范畴这一研究路径的分析意识决定的,很多时候容易找到形式归类的就成为了多数主要现象;而难以进行形式归类的就成为了少数、其它或孤立现象了。
通过总结上述理论研究成就,说明当时汉语研究学界对于结果范畴分散在对于结果动词、补足语、结果体三方面的研究之中的,这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两个问题:一方面可以看出当时词汇-语法范畴研究路径下对于该语言现象分析的细致,三个句法分析层面研究角度不同,但是都要涉及到论述该语言现象,在各自不同句法分析层面要总结到结果范畴这种语言现象;另一方面也表明这种语言现象是不容易在一个句法研究层面说清楚的,所以需要分为这三个层面来做相应的区分说明。当时对于动词的研究主要采用两种语法范畴观的方式进行的研究,在该书的结束语中有相关总结,便于我们认清这个问题。也就是说,在确定汉语动词范畴时,一是使用词汇-语法范畴分析路径;这是将动词语法范畴从这一角度进行的分类分析,结合共同语法意义和共同语法特征来分析结果范畴的;另一角度是本义的语法范畴分析路径方式,着眼词形变化、词形组成(部分地和构词法有关系)。
这一研究思路的理论解释说明当时学界对于结果范畴研究采取的主要还是一种句法-语义结合的分析模式,这是在汉语学界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主要语法分析路径。因为单靠语法范畴着眼词形变化的研究方式不便于说清汉语形态不丰富的语法现象,所以才会发展出语法范畴和词汇-语法范畴这两条从句法形式特征归类入手的研究分析路径,来共同进行汉语动词语法范畴研究。实际上这两个分析路径区别不大,主要都是先从句法形式归类入手,再辅助以语法意义进行解释说明,而且由于要同时从句法形式特征总结分类,又要兼顾意义的说明,所以对于形式归类的说明又离不开意义的解释。这样,表现在上述结动词、补足语、结果体三个句法现象研究层面的分析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对于“结果”的理论内涵,很多解释就要重复进行相关阐释说明,“结果”范畴是一种结动词范畴;“结果”是一种补足语范畴;也是一种结果体范畴。因此,当我们重新回看这一语法分析研究路径时,除了应当了解当时学界研究已经取得的理论成就之外,更主要的是在前辈学者努力创新的理论指导下,继续反思沿用至今的汉语语法分析研究路径是否已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当代新的语言研究理论成就层出不穷,哪些值得我们吸收借鉴,哪些理论应用至今消化得还不好,认识其中的问题所在,继续探索汉语语法分析研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