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山西工程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9)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运用并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教学优势,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实训条件,从而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训练有效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可有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职业教育实现健康发展,真正从源头创新培育产业,推动跨越式发展。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则是通过产学结合,将办学的思路转到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中去,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实用性高素质人才发展上去,进而为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坚定助力。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和相关单位积极进行合作教学,使得教学的培养工作更加贴合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也能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坚实的人才力量。但综合分析人才培养的发展实际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思想不到位的情况,高职教育依旧是遵循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社会教育融合力度不够,并且存在着理论教育和实际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1]。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者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不足。甚至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将将教学工作仅仅局限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层面上,不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培训工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
产教融合简言之就是使得职业教学和产业实训密切融合起来,结合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质,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通用型人才,真正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发展链有效衔接起来。职业教育是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建设紧密相关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培养一大批懂得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优良人才[2],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且产教融合也可以说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学生通过实际训练,能够更加熟悉和了解生产一线管理、建设和服务工作内容,便于学生头更加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产教融合教育的基础是“产”,也即是必须以真实的产品生产为基础。也即是说只有实际操作训练才能学到真本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而且产教融合的“产”业不是单纯地工厂生产,其发展和实现必须要和高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对于企业和人院校来讲只有坚持双赢原则,有效实施责任共担机制,让学生真正加入到实际生产的过程中,让企业生产产生经济效益,才能真正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来看,仍旧存在一部分高职院校只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轻视锻炼和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还有的学校产教融合制度发展不完善,产教教学计划存在问题,没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成长规律,将学生过早或过晚地投入到企业进行实训,这样都不利于学生学习生产技术,也不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产教融合思维改革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制度和利益融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于校企双方来说还需要有效突破协同育人的难点,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育人体系。高职院校需要认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教学优势,这样双方联合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职业培训标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专业建设上提升层次,在人才培养上提升质量,进而努力培养出一批高水准、年轻化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队伍。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工作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可以说是一项系统的生态工程。在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打造的产教融合示范性专业群综合实践基地,通过邀请企业入驻学校,在学校设立据点,加深产业融合。融合发展中还需协同开展各方面的教学实训工作,积极有效构建课堂理论教学、职业生涯实验探究教学、就业实践体验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综合规划形成集“教、学、考、赛、训”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群综合实践基地,真正将高职院校单一的课程教学转变为多元教学的新型就业指导教育体系。高职院校本身需要重视思维变革工作,这是促进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作深入发展的思想基础,而且也制约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深度。高职院校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思维变革,紧跟全国高职院校改革的前沿,大力推进以工作为导向、项目为载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改革模式,真正让高职教育更加贴合社会生产生活实际[4]。此外,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布置学习任务,课堂上展示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授课不再是过去的简单地被动式的接受。推动产教融合变革,不仅需要高职院校改变教学理念,更要注重实际训练,真正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高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是产教融合教学中两个利益相关的主体,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产教融合的发展优势,就需要满足企业和院校这两个主题的利益诉求,进而实现共享共赢[5]。产教融合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向社会输送更有优秀的一线综合性人才,同时也能让学生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并在实践中获得更好地发展。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加优良的实习基地,高职院校可以和招收所开设专业的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及时认识和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这样一来,高职院校可以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使得专业教学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有效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且高职院校在进行改革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充分运用企业的相关资源,让院校的教师进行学习和实践,助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开展工作,优化院校师资教育力量,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只有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力量得到优化,教师也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从而促使学生快速成长和发展起来。
产教融合发展中的另一个教育主体则是相关企或组织事业单位。从这个层面来讲,企业所追求的则是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企业可以在产教融合教学中挖掘具有创造潜力的优秀的技能人才,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6]。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企业可以通过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机会,借助于学校资源和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新产品研发,有效改革生产技术,优化生产生产设备性能,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简言之,为促使产教融合实现深入发展,就要注重构建符合产业发展和高职教育的利益共同体,从而使得双方共享和优化产学资源配置,为培养创新型高质素的应用人才提供有效支撑,继而助力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建设。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且其得以有序开展的重要因素就是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切实遵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有效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制度。既不能让毫无专业知识的学生直接深入到一线企业中,也不能不给学生以实训锻炼的机会,而是要科学把握时机,结合教育教学规律,促使学生实现更好地发展。而对于招收实习人才的工作单位来讲,他们需要的也是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学生,而不是一个一无所知的处于懵懂时期的学生。否者毫无经验的人直接进行实训,会提企业产品的次品率,影响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鉴于此,为了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教育优势,需要建立健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制度。具体来讲,首先,高职院校从学生入学开始,首先要带领学生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学生后期的实训奠定基础。其次,而企业在接受了学校的实训请求之后,可以运用以老带新的方式[7]。企业选择那些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的老员工给新人以引导和培训,而不是让学生直接参观走个形式,那样根本起不到实训的作用,更别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最后,还要注重考核工作。产教融合发展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除了对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进行考核之外,还要充分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简言之,学校可以让学生提交自己的实习报告,总结或者陈述自己在企业的实训效果。学校可以结合学生在企业的表现情况进行评定,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训中去。这样一来,学生也能更加了解社会发展实际,找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也能为以后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更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产教融合已经发展成为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深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机制,这是继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培养的深入发展和创新。为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立足产业,通过产教融合,真正开展协同育人,让职业教育真正回归其能力本位,从源头上处理和解决过往人才供需两端需求错位的问题,从而真正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助力职业教育实现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