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当代价值

2020-02-26 06:16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德治价值观法治

李 明 朱 瑛

(新疆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二十四个字分别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进行了高度凝练。与此同时,这二十四字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价值宗旨,入法入规是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新的生命力。这不仅能够为其提供新维度,更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推向深入。

2018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力争经过 5 到 10 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规划》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必须遵循的“五大原则”①和“六大任务”②。《规划》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思想指导。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宪法修正案,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宪法为根本大法的法律法规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密结合是推进法治中国、幸福中国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内涵阐释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法律灵魂

法律是社会治理的前提条件,历史和现实证明,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律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支柱,而法律不仅具备制度的强制性,还兼具了道德的约束性。任何一种法律治理都有一种“道德需要”,这就是法的道德律[1]。法律的权威性离不开人民的认同和拥护,而法律的道德约束性则表现为人们在维护法律公平正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信仰。同时,道德是法治社会的基石,法治社会的维系离不开道德这个“标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几千年就传下来的善恶是非标准。因此,在今后的法治进程中,应当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价值取向,从国家、社会、个人三分层面对法律的完善和实施提供道德遵循,从而提高法律的实效性,丰富法律的灵魂。

(二)让法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保驾护航

法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护伞”和“坚强后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目标包含了法治,将法治提升到价值层面,体现了法治和道德的有机结合。“无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衡量一切的根本准绳。法律是一个国家社会矛盾和统治秩序的集中反映,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者,治之端也”[2]。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法律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统治中的作用,法律关系着人民能否安居乐业,国家能否长治久安。法律具有强制性,可以通过法律的惩戒、教育、预防的手段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发扬以德治国的优良传统。只有真正入法入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和实现。

(三)二者结合激发社会治理活力

2019年10月28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高度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条件下,有效开展社会治理,要继续发挥优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成熟稳定。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加强法治,一以贯之,聚焦聚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为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的权益提供保障,不断建设更加完善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系统。[3]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忽略德治,要继续深挖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最后,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发挥社会治理“奇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是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的高度体现,巩固社会治理的价值尺度和法治基础,从而激发社会治理活力。

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重要遵循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继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其中首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带领下,我们踏上新征程,取得新突破。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人民的领头羊和排头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定海神针”。

毋庸置疑,党管一切才能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偏离航向,始终朝着中国梦前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首要前提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其中。实现党的领导下法治和德治的紧密结合,提高法律的权威和公信力。使法律“姓党”,更好的发挥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二)与时俱进,法治为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十二个优势”,同时也提出了“十三个坚持”的目标要求,为国家今后的发展铺路。其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成为重要内容。此外,立法为民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原则之一,要求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法治为民。法家代表人韩非子有一句名言“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强调法律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才能发挥作用。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的多样化,对法律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不仅为核心价值观提供新的发展契机,更有利于提高法律法规的影响力和向心力。在新时代条件下法律法规的相关流程应当与时俱进,简化不必要的流程,取消不必要的证明。充分发挥法律的人民性和实效性,让法律法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光发热的坚强保障。同时也促进法律法规体系“向善”成为良法。

九鼎重器,百炼乃成。我们要加快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同时还要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案的征集、起草、内容、监督审查的体制机制,促进法律在理论逻辑和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更加贴合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际,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能够帮助法律法规实现自我革新,能够更好的体现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反映人们群众的愿望,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

(三)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融入社会治理各方面

中国古代“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都是得益于“以德化民”。一个国家的稳定不仅需要法律作为强制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还需要道德来引导人们树立统一的思想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法治和德治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具体要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智慧。法治和德治就如同社会发展的左右手,缺一不可。新时代要通过法律规范形式将道德与法律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道德领域的立法和完善,出台相关法律规范防止道德失范和诚信缺失,如建立失信黑名单。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规范市场经济、促进民主政治、传承传统文化、维护社会安定、保护生态环境、发挥道德引领中、改善网络生态的价值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行各业的管理中,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5]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要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主线,促进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着重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融入社会治理方方面面。

(四)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如今,手机和电脑成为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如何让8亿网民即时获得有效的高质量信息,进一步扩大党的舆论宣传阵地,成为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我们党要牢牢把握好自媒体平台的话语权,如微博、微信等实时信息发布平台以及新兴的视频发布平台如抖音等,要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流,旗帜鲜明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方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离不开法律法规等“硬件”支持,也离不开媒体和舆论“软件”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了宣传思想工作的信息化趋势,强调新时代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需要借助新媒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形成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相辅相成的良好传播格局。通过发挥新媒体的导向、旗帜、引领作用,使全体人民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实现“新长征”的胜利提供精神动力。

三、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理论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形成了理论宣传和实践感知的双重逻辑架构,并且发挥了稳定的积极的引领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则是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维逻辑塑造,增加了它的法治意蕴。在法律法规的现有结构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旨归,使得法律法规的强制刚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柔性完美结合起来,刚柔并济,形成社会治理的有效合力。此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意蕴可以增强其效用的“硬度”和权威性,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二)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的外在精神面貌,关系到国家的精气神和向心力。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往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斗争和渗透十分激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关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而且关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奋斗目标。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我们要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而核心价值观正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能够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发挥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共识。[6]

四、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的实践价值

(一)有利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自2012年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以来,在不断的宣传和学习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我们不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到头脑里,更要应用在实际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离不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宣传部门的积极行动,而且需要党政部门、法治部门的配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能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实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二)有利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更是衡量立法良善的重要标准。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发展的强心剂,是社会稳定的定海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庞大的体系建设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严格实施,也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制建设各方面,才能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突出正确的价值导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主题,为“法治中国”的实现奠定基石。

(三)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治思维

法家代表韩非子有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依法治国。而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法治思维。国家宪法日自2014年设立以来,每年12月4日都会在全国掀起学习宪法,维护法律权威的热潮。新时代,随着宪法法律地位进一步巩固,公民的法治思维逐步提升。新时代公民对法律的认同度不断提高,对社会公平公正的愿望更为加迫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有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在道德和法治层面为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提供遵循,从而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法治思维。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是人心所向,能够促进法治和德治在新时代的结合,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五、结语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不仅是对法律法规的价值升华,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又一层制度和法律保障,更是激发社会治理活力的催化剂。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其次要与时俱进,更好的体现法治为民,同时要促进法治和德治的紧密结合,推动社会治理开辟新局面。最后,我们应当看到,全媒体时代下发挥新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的实践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不仅仅是在法律层面进行简单的规定,更是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促进人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外显于行,明确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7]从而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的共同思想基础[2],塑造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增强“四个自信”,在新时代的号角下昂首阔步迈进中国发展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德治价值观法治
我的价值观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困境与路径探析——基于德治的视角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法治与德治并举的哲学思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