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指引下的思政课实践探究*——以“寻匠悟道”系列活动为例

2020-02-26 04:20孙晓玲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工匠统一思政

孙晓玲

创新思维指引下的思政课实践探究*——以“寻匠悟道”系列活动为例

孙晓玲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总结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过5个月调研,以新时代思政课创新思维为引导,开展的为期一年的“寻匠悟道”思政系列实践教学探索,通过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转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角色的充分调动、高校与地方企业联动、学生与杰出工匠的面对面互动,实现实践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回应了高职思政课为何且如何开展实践教学等问题。

思政课;习近平; 创新思维;八个统一;寻匠悟道

思维是我们的主观世界把握客观世界的活动。“创新思维”则是与惯常思维相对应的高级思维活动,它能得到独特而具有显著效果的思想,可以此指引个体或群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多次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思维,它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为新时代思政课定性,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新方法论。特别是其中的“八个统一”,可为高校思政实践创新提供积极指引,防止形式主义和价值缺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寻匠悟道”系列思政实践活动以此创新思维为指引,在思政课创新上做了为期一年的积极探索,尝试回应思政课实践创新为何创新、对谁创新、围绕什么、突出什么、实现什么等根本问题。

1 新时代思政课创新思维

在追求创新的时代,“创新思维”一词不是稀缺品,但其本质和涵义学界争议较大。有人认为创新思维是一种以灵感、直觉、顿悟、联想甚至梦境等非逻辑方式产生的思维[1],这给创新型思维罩上神秘色彩。还有人认为,创新思维是能够产生新结果的思维,创新思维根本特点在于结果而非过程[2]。而笔者比较赞同陈昌曙和张晓芒先生的观点,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的思路来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既可以是逻辑思维,也可以是非逻辑思维,在更多的情况下是两者的整合。”[3]创新思维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协同作用,既受知识、经验、认识规范和逻辑规则制约,又受随机的潜意识因素作用。好的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创新思维,通常离不开以比较、归纳为主要形式的程序化、规范化的逻辑思维,更离不开以顿悟、灵感等为特征的非逻辑思维的突破和创造,创新思维离不开过程,更不能没有创新型结果。创新思维的过程通常包括基本准备、孕育构思、潜伏顿悟、创新验证几个阶段,准备阶段属于意识活动,对面临的问题有强烈的解决欲望;孕育构思阶段是围绕目标,提出各种解决性创想;潜伏顿悟是潜意识在寻求突破过程中能够发挥作用,产生灵感或顿悟;创新验证是采用逻辑思维对创想进行验证[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坚持创新思维,寻找矛盾、找寻思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思政教育方面,习近平有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讲话有三次,分别是在:2016年12月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8年9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3月举行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从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到全国教育大会(思政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思政教师座谈会,由点及面,反映出中央有关思政课的思考由准备到构思到创新突破的全过程。在内容上,它们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就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调研,系统梳理,并致力提供方向指引和解决方案的逻辑化的思考,蕴含决策者独特的灵感、联想、顿悟等非逻辑智慧,体现了中央关于思政课的逻辑思考过程和战略创新,构成了新时代思政课的创新思维的主体。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4]。到2019年思政教师座谈会时已将此定位明确扩展到所有类型的教育[5],强调办好思政课教育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5]。这一系列思考,从中华民族复兴大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历史高度,给思政课定性定位,其顶层设计因此更加牢固。

2 “八个统一”创新思维及其对思政课实践探究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他认为创新思维要以问题为导向,彰显出强烈的“问题意识”。习近平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方面的统一,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5]。这“八个统一”就是问题驱动下的创新思维。传统思政课理论性强、教学方式单一、针对性弱、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如何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是个问题。“八个统一”实际是针对弊端,在科学研究思政课教育规律、教学经验,教学矛盾、教学目标基本上,致力于提振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思维成果。

“八个统一”引入辩证法思想为思政课创新提供系统指引与策略,它是新时代思政创新思维的精华体现。习近平曾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好它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6]具体到思政课改革创新,习近平以辩证法为指引,重点抓住思政课教学中的八组矛盾,推出有内在结构和逻辑的针对性指引。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有效性。

“八个统一”的每组统一都蕴含着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八个统一”就是八组互有联系的系统。它一方面深刻地总结了我国思政教育长期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经验教训,直面思政课教学的本质与内容、目标和困境、思政课教育对象的共性与个性、社会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等制约性因素,为新时代思政课实现守正创新提供可能。另外一方面,“八个统一”包含着创新思维的积极灵感,比如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用灵活个性化的方法打通了传统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学校统一的理论课堂和多样社会实践课堂之间的通道。

“八个统一”的创新性还体现在其排序上。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排在前列,体现出思政课的教育根本,其他几组统一更多是实现手段。对于思政课的实践创新来说,这样的排序,有助于提醒思政课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前,先回应几个问题:为何要进行实践?实践的核心目的是什么?可以通过什么更好方法实践?如此,避免思政实践课的形式主义和价值缺失。脱离政治性、价值性的思政实践课很难摆脱走马观花的肤浅,不理主导思想、不顾主体需求的思政实践课其实是场没有掌声的独舞,离开精心策划,形式单一的思政课实践是无法激发内在情感的行走。

3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寻匠悟道”创新实践探究

在系统、深刻把握新时代思政创新思维要义和方法基础上,从2018年年底开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着手思政课实践的守正创新,用一年的时间,持续开展“寻匠悟道”活动。

3.1 “寻匠悟道”实践活动简介与实施情况

“寻匠悟道”即探寻工匠、悟道有得之意。“寻”是实践探寻,“悟”是体悟反思并从内心里接纳某种积极文化因子和思想,从而知行合一。活动的价值核心是培育学生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方式是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转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角色的充分调动、高校与地方企业的联动以及学生与杰出工匠的面对面互动。

“寻匠”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走出去”。分为“思政教师走出去”和“学生走出去”两类。教师走出去,是指思政课教师以及学校负责大思政教育的相关人员通过联络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挖掘本土有代表性的行业和杰出工匠,建立初步教育合作意向。“学生走出去”,是思政课教师在理论教学之余,带领学生代表和学生参观团队,走访选定的企事业单位,了解行业历史与现状,感受企业早期建设者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精神;观察真实的工作流程,感受职业状态。再由学生代表面对面访谈企业杰出工匠。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发掘行业成长秘诀、杰出工匠成为行业能手的心路历程和职业坚持独特,从而激发职业兴趣、增强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使命感,提升职业素养。

二是“引进来”,即将杰出的工匠请进校园,让他们走进同学中间,为同学们开设大规模的讲座或进行小规模的交流,分享行业故事、行业规范或企业文化。同时请他们结合个人成长和工作经历,分享成为国家杰出工匠或行业能手需要坚守哪些基本的原则、具备哪些过硬的素质,并有哪些可以学习和传承的文化精髓。

“悟道”是对寻匠实践的总结反思,同样是两类活动。一是师生在“寻匠”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收集活动资料,活动结束后,结合学生团队对杰出工匠的“访谈”影像资料(“寻匠”时同步录制),精编十到十五分钟的“寻匠悟道”系列教育视频,要求既能反映杰出工匠的思想精华,又有行业特色,最好还能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迁联系起来。这些视频作为一手案例资源,持续地投入到本校、本地区、甚至全国范围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增进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相关理论要点的认知。另一类活动是要求参与“寻匠”的同学录制悟道视频,或撰写“悟道近思录”文稿,定期推送给师生。另外还可以定期出版“寻匠悟道辑刊”,进一步发挥本活动的教育功能。

2018年年底,“寻匠悟道”教师团队在深职院马院和宣传部、工会支持下,联系深圳市人社局高训中心、深圳市总工会、特区报业集团、深圳市工业展览馆,调研深圳市的杰出企业和杰出工匠情况,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以深圳市范围内涌现出的“大国工匠”、“南粤技能能手”、“鹏城工匠”为突破口开展活动,将寻匠内容可视化,悟道内容可读化。截至目前,“寻匠悟道”团队参观了国产表业领军企业飞亚达集团、著名核电企业中广核集团、中国最大的钢结构建筑公司——中建科工、智能机器人的引领者——怡丰自动化公司、致力于车辆行驶安全的高新企业智慧车联公司、以传播工业文化为己任的深圳市工业展览馆等。深职学子代表面对面访谈了的“大国工匠”乔素凯、全国道德模范陆建新、航天表点油技术第一人刘中华、全国技能能手贺鹏麟、深圳人才公园总设计师祝捷等杰出工匠。同时还邀请他们进校园开设讲座与现场技术演示。制作了十余个相关教学视频,效果不错,入选教育部思政司主办的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展示活动。

3.2 “寻匠悟道”的设计逻辑与“八个统一”创新思维的运用

3.2.1 时代与价值逻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创新必须结合时代、联系国家发展规划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国发展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6以来,两会、十九大报告,均强调厚植工匠文化,培养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必须承担使命,探索培育工匠精神的最佳方案,实现习总书记所说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体现思政课实践为何创新的命题。

3.2.2 理论与方法逻辑

思政课能否入脑入心,直接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塑造。习总书记认为要办好思政课,必须与时俱,向改革创新要动力[5],坚持“八个统一”创新思维,“寻匠悟道”实践系列活动有利于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3.2.3 实践与效果逻辑

2018年6-10月,深职教师科研团队对全国7区23所高职院校1179名学生开展了调研,结果发现,除教师课堂讲授以外,对学生工匠精神认知影响最大的是大国工匠和杰出技能人才的典型案例。“八个统一”强调“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寻匠悟道”激发学生在访谈中主动探寻真知与真理,有助于回答思政课“实现什么”的问题,对提升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效果有帮助。

3.2.4 教育规律逻辑

习近平曾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4]与学术型、研究型院校大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不太擅长理论的深度抽象思维,但操作能力和模仿能力强,自我定位务实,杰出工匠言行易于对其构成有效传递;高职学生了解社会和行业现实的意愿较强。“寻匠悟道”设计可以回应“对谁创新”的问题,潜移默化中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

3.2.5 课程关联度逻辑

“寻匠悟道”以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为基础,涵盖思政教材中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职业理想、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与契约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寻等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学科特色。学生直接面向企业,在和杰出大师的对话中,叩问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体现了“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从而回应思政课实践“突出什么”的问题。

4 思政课创新与“寻匠悟道”系列活动的价值

从目前实施来看,“寻匠悟道”系列活动运用了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思维,特别是其中的“八个统一”思想,创新了高职思政实践课的教育模式,实现了爱国敬业、责任担当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传播。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凸显了高职思政课实践的特点。高职院校思政课和本科院校思政课的核心目标均是立德树人,但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在知识基础、专业需求、就业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新时代创新思维强调因材施教,“寻匠悟道”客观上抓住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工匠精神是高职学生的类属性[7]。以寻访杰出工匠为切入口,目标直指个人素养、家国情怀与职业精神培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第二、体现了思政教育的地方特色和目标导向。以深圳本地区的杰出企业和工匠为参观和访谈对象,真实性强、便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社会现实和行业现实。这比在课堂上纯粹讲改革开放成就、职业道德,或完全引用与本地无关联的案例,效果更好。体现新时代思政创新思维中实践性、多样性、主体性、启发性和隐性教育的重要价值。

第三、回应了思政课实践活动必须要回应的根本问题,比如为何要创新、应该如何创新,怎样创新等。“寻匠悟道”基本实现了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转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角色的充分调动。为准备寻访,教师需要丰富的理论积累,学生需要收集并调动以往所学理论。访谈后,则需将行业实践和理论知识糅合并辨证思考,这些活动既是理论的运用也是确认,既是教师主导角色的实施,也是学生主体能力的检验。“寻匠悟道”还巧妙实现了校企联动、学生与杰出工匠的互动,有助于实现外在先进思想与学生内在感悟间的融合。“八个统一”中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的统一,以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在这项实践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创新思维是科学理性与灵感顿悟有机结合的思维,是因地制宜、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的思维,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思维,为高职思政课创新增效提供了切实的方法论指引。在此创新思维启迪下,深职院开展的“寻匠悟道”思政实践探索,基本实现思政教育的“八个统一”,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动起来,提高了思政课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1] 赵卿敏.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33.

[2] 刘二中.论创造性思维的本质[J].自然辩证法通,1996(4):24.

[3] 陈昌曙.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176;179-180.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5]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6] 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求是,2019(1).

[7] 朱永坤.工匠精神:提出动因、构成要素及培育策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9(2).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Creative Thinking—Taking “Exploring Professionalism” in SZPT as an Example

SUN Xiaoling

()

Based on a 5-month survey, Shenzhen Polytechnic carried out a one-year teaching endeavor to innovate i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hey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Exploring Professionalism” into teaching. Several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to enhance the integration: converting from theoretical class to practical class; fully mobilizing the leading role of teachers and the main role of the students; colleges interacting with enterprises; students communicating face to face with outstanding craftsmen or engineers. The key to this study is to answer why and how to develop practical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Xi Jinping; creative thinking; Eight Unifications; Exploring Professionalism

2020-06-19

本文系2018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18JDSZK076)、2019年广东省学校德育科研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2019GXSZ100)阶段性研究成果。

孙晓玲,女,江苏建湖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职业精神、制度与文化。

G416

A

1672-0318(2020)06-0028-05

10.13899/j.cnki.szptxb.2020.06.005

猜你喜欢
工匠统一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统一数量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