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威
论影响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因素——质化解释型现象学分析研究
王智威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对于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诱因,虽然很多学者使用了量化分析和文献综述分析过,然而很少有研究论文从学生视角来讨论。使用定性研究方法中的解释型现象学分析法,收集了比较真实有用的研究数据,并且通过编码翻译创建了6个质化主题,研究结果表明了,学校在激励引导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上的局限性,在进一步的推动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中需要加强和家长之间的合作,而本地区志愿者活动的氛围也会对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意愿产生重要影响。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定性研究
我国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倡导和鼓励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界六十年代的学雷锋活动[1]。1993年,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在简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把实施鼓励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跨世纪青年文明工作”作为重要组成内容,由此进一步推动了全国高校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2]。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发展,许多高校对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有了大量经验和相对完善的激励管理体制[3]。因此,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很多高校都有较好的推广和开展。
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对大学生本身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已经被很多学者充分的讨论过和实例验证过。比如吴映强提出了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切身体会到加强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他认为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的奉献精神有紧密的相关性[4]。饶林峰讨论和总结了志愿者活动对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的积极作用[5]。桑运川和刘敏分别在自己的论文中,也都对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正面意义有详细的阐述[6,7]。
根据以上学者的研究报告,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会对三个层面,即学生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都有益处和良性作用。但是如何提高在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积极性一直是困扰志愿者活动组织方的一个问题。很多学者也就此问题展开过讨论,比如吴信蕾就提出过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存在认知和行动上的脱节,并且缺乏相对应的激励机制,这使得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时较为被动[8]。胡兴祥和刘兴民认为部分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时间和学习时间有冲突,所以造成了学生们的低参与度。他们也认为志愿者活动队伍的不稳定性是降低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积极性的原因之一[9]。卞飞用Psykey测量表得出了大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参与度的数据报告,这一量化实证进一步印证了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10]。
尽管大量讨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论文归纳总结了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意义和所面临的问题,但是此类研究论文采用的方法绝大部分为定量研究分析法和文献综述法,缺少大学生对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低参与度的深入解析。本文的研究目标为运用质化定性现象学分析法,以实证为基础,根据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大学生的真实切身体验,讨论总结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诱因和动机,其意义在于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可梳理和分析诱导大学生们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积极因素。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里,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动机可以通过对其心理活动的描述来解释。功能性动机理论就是其中一个应用比较广泛、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社会心理学理论。该理论是由学者Clary、Snyder、Ridge、Copeland、Stukas、Gaugen、和Miene在1998年提出,用来解释大众如何评估加入一种社会活动,比如志愿者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和风险[11]。该理论认为所有参加某种活动的人群都是带有目的性的和目标指引性,虽然他们的目的可能各不相同,比如有些人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社会研究和阅历,另外一些人是为了自身的兴趣。根据此理论,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动机可被理解为,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既定目标去参加志愿者活动,而这个目标往往是为了满足个人心理上功能和个人发展的需求。这些功能具体可以被功能动机理论学者具体量化为:①价值功能。即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活动是为了体现出个人认可的自身价值比如帮助残疾人、帮助贫困山区的儿童和孤寡老人。②增加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性功能或者理解性职能。某些大学生期望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增加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加深自己对不同职业的认知。③强化思想和自我发展完善功能。比如某些大学生希望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的预备党员清洁社区的功能,提高自己爱国爱党的思想层面上的认知。④事业功能。部分大学生期望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学习到对自己未来工作有帮助的职业技能和技巧。⑤社会纽带功能。部分大学生期望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认识更多的朋友,建立起自己的社会人际资源关系网,为将来进入社会职业工作打下基础。⑥负面情绪消化功能,即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可以通过贡献社会,加入集体,消除自己的部分心理负面情绪。下面的图表1是功能性动机理论的示意图,进一步的梳理总结了影响大学生选择的各种功能性动机。
图1 功能性动机理论的示意图
根据功能性动机理论的研究视角,上图罗列了影响大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六个目的性动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功能性动机理论同时也认为,不同的人们为了满足自己不同心理层面的需求会做同样的事情,或者参加同一社会活动。这点可以解释诱导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功能性动机的多样性。比如在参加同一志愿者活动中,有的大学生志愿者是为了强化自己的思想,而有的大学生则是为了建立自己的人际资源网络。同时,大学生们在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时候,吸引他们的心理动机也未必是单一的,可能是多重重合。比如一个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可能满足了自己的价值功能的同时,也达到了消除自己负面情绪的功能[12]。
尽管上诉讨论的理论和文献里都讨论到了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对自身发展的帮助与提高、和对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意义;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主观意愿量化分析。但是可以清晰地看到,针对中国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经验分析的实证性研究论文很少从质化数据出发,对大学生的经验和心理动态做深入的分析与解读。缺少了深入的、以学生真实经验和感受为第一视角的研究,并不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以提高大学生自发性的加入志愿者活动为目的的解决方案。本论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质化视角的实证分析数据,建立起对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诱因的深入理解。根据在校大学生参加过自愿者活动的经验,提取激励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抓手”。鉴于此,这篇论文的研究问题设计如下:
研究问题:根据参加过志愿活动大学生的理解和自身体会,他们的哪些人生经历促使了他们参加自愿者活动?
为了建立一个系统的、深入的对大学生志愿者动机的综合性理解,定性研究分析法中的解释型现象学分析法被引入进行研究。在针对大学生志愿者动机的研究调查中,使用定性解释型现象学分析法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首先,由于研究问题提出的是针对一种社会活动现象的解读,使得定性解释型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回答研究问题。从研究角度来看,定性解释型现象学分析法可以帮助提取分析经历过这种现象的研究对象的社会经历,并且帮助研究对象们更好的解读和说明他们自身的经历[13]。其次,定性分析法中的解释型现象学分析法可以让研究对象提供更多、更加充足的信息。由于解释型现象学分析法是建立在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深入访谈基础上,研究对象会提供大量的结合自身经验的信息。质化数据中含有的充足的信息量会有可能使得之前学者们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被重新探索和发现出来[14]。再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对自己做出的加入志愿者活动的诱因进行解读是非常重要的。质化现象学分析研究中的第一视角的解读使得学者们可以回归问题的本质,而不是采取主观的解读和“想当然”的解释,保证了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会避免像量化研究法那样只是有一个简单的数字化的理解,而不是对研究对象本身和环境建立深入而全面的解读。最后,解释型现象学研究法是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的互相了解,深入访谈,问题研讨共同建立起的针对特定现象的解释。这种解释的阐述,包括研究者和研究对象双方面的共同贡献。虽说故事、经历、体会、和感想需要由研究对象阐述,但是受访者的语言释义会经过研究人员的重新提炼、加工、编码和解码。这种双方共同贡献的研究方法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和问题讨论的深入性。
美国学者Smith, Flowers和Larkin(2009)在讨论使用质化研究现象学分析方法的时候,强调过解释型现象学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不宜太多,最好不超过10个人。这是因为在现象学研究方法中,过大的样本数量会造成庞大的数据记录,从而最终影响到数据整理,对整个研究产生负面的消极作用[15]。虽然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进行调整,但是学者Smith和flowers等人的建议是针对一般的博士级研究,研究对象不要超过10个人。鉴于此,这次研究样本数量为8人。这8名研究对象的筛选依据为:①必须为大学生;②在大学就读期间必须至少参加过一次自愿者活动。
研究样本的抽取方法为熟人介绍法。由于研究者为大学老师,很快通过自己的学生找到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每个研究对象在接受研究前都已经知道了自己并不会因为支持此研究而得到经济上的补偿,也充分了解到了研究的主题、意义和目的,并且对研究方法有大概的了解。为了保护研究对象,他们的名字不会被公开,任何可以定位出他们身份的信息都已经被删除。表1是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罗列。
表1
研究对象编号性别分院年级参加志愿者活动次数 一号女传播工程大二5-10次 二号女传播工程大二5-10次 三号男机电分院大三10次以上 四号男人工智能大一1-2次 五号女传播工程大二1-2次 六号女传播工程大二10次以上 七号男传播工程大二3-5次 八号女传播工程大三5-10次
所有研究对象,都来自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其中6个研究对象是来源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传播工程学院。8个受访对象中男女比例是3:5,即3个男学生,5个女学生。其中1个是大一新生,5个为大二的学生,2个为大三的学生。超过一半的受访研究对象都有丰富的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经验,参加过超过5次的志愿者活动。
数据采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采访阶段和采访之后的后续跟进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当中,有兴趣且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人员被安排面对面的非正式会面。非正式会面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向受访者解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所使用的方法、采访时间长度和大概的内容等。使得他们对接下来的访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非正式的会面地点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内部和周边的咖啡厅。在非正式访谈中,研究者也回答了受访者的种种提问,建立起了初步的信任,为接下来的深度访谈做准备。
研究的第二阶段是由一系列的半结构式的采访所形成。除了其中一个访谈占用了约80分钟左右,所有的采访都控制在了60分钟以内完成,采访的时间跨度为43分钟至78分钟。在8个采访里,其中3个访谈是由微信及时通话完成,另外5个采访是面对面的完成。面对面采访的完成地点是在学校空置的教室。微信及时通话完成的地点是在研究人员封闭的房间,以确保研究对象和研究者的内容不被泄露,通话质量也不会被外界干扰。所有的采访完成后,都被录音,然后转换为文字记录,用以随后的数据分析。
研究的第三个阶段为后续跟进访谈,一共实施了三次。后续跟进访谈全部采取的是电话式访问,主要是用以询问3位受访者在第二阶段深度访谈中说的比较模糊的话,以精准保证研究者没有误解受访者的语义。
在质化研究中,数据分析是整个研究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为了找出研究数据中的主题性模型,采用了三重循环式的阅读法。三重循环阅读模式去定位质化研究中的数据分类是由美国学者Smith、Flowers和Larkin(2009)提出,每一重阅读都有其自身的功能和任务[16]。第一重阅读是描述性阅读。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们会针对研究对象给予的显著性信息做笔记和标识。这样显著性的数据会被在第一轮阅读当中显现出来,并且被编组标记。比如六号受访人在讨论其参加动机时有以下描述:“我觉得帮助别人会使得我快乐。哪怕是做一件很小的事情,只要可以帮助别人,我都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意义”。这样的显著性数据,直接表明受访人心理活动的动机和意图,会在第一轮阅读中就被标记出,归入编码。
第二重阅读是语义性阅读。这个语义性阅读的阶段,研究者会分析研究对象所用语言的真实含义和隐藏性含义。考虑到中国本身的文化属性偏于高背景复杂型文化属性,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会更加的婉转和用比喻来表述自己真实想表达的含义,所以研究者在这个阅读阶段重点是翻译和找出潜在的编码组[17]。
第三重阅读是概念性阅读。在概念性阅读中,所有有相识性含义的数据会被分类到不同的主题中。通过使用三重循环式阅读分类法,最终所有的数据都被编码。编码后的数据先被归类为子主题,再通过研究人员对每个子主题的对比、筛选、合并和摒弃,最后形成了本文的6个超级主题(见以下的研究结果部分)。
为了回答研究问题,什么样的经历促使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8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在读学生被邀请参加了此次研究调查。整个研究从访谈问卷设计到数据采集与编码整理一共用了大概六个星期。针对8次半结构化的深度访谈和3次跟进访谈的数据一共整理产生了14个概念性的子主题。通过合并子项同类主题的方法,最后一共产生了6个大的方向性主题。这6个主题反映了受访对象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理解所归纳出影响他他们参加志愿者活动的诱因。这6个主题分别为:①家庭与城市文化的诱导性因素。即大学生会受到自己家庭文化和城市文化的鼓励,去选择参加志愿者活动。②学校的政策规定与引导。学校在管理层面上的政策,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去参加志愿者活动。③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去参加志愿者活动。④个人提升需求。大学生视参加志愿者活动为一个良好的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⑤“领头羊”效应。领头羊是指,当一个群体里,如果有一个人通过做某事取得了成功,会给这个群体里其他成员树立榜样,而使得其他成员效仿。根据数据显示,8个受访对象中的6个人都有讨论到其他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人对自己的影响。⑥志愿者活动内容的设计。大学生很看重志愿者活动的内容,某些活动会对大学生志愿者更加的吸引,而另一些活动则会让他们失去兴趣。所以,志愿者活动的地点、形式和内容本身也是决定大学生是否会积极参加的诱因之一。
为了更加直观的理解研究结果,关于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诱因形成示意图见图2所示。
图2 质化主题示意图
这次研究结果部分印证了之前学者所用的定量分析法得出的结论,比如质化主题中的第二个主题“学校的政策性引导”和学者卞飞在《提升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质量之反思》所用的量化分析法得出的结论相重合,但是,本质化研究结果也有新的和有较为重要参考意义的研究发现:
根据研究结果,家庭文化和城市文化在大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抉择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诱导性作用。7个受访者都强调了自己的家庭对自己在参加志愿者活动中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往往都是积极的。比如其中有3名受访者表示自己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是自己的父母带着自己去的。有受访者坦言自己第一次做志愿者可以追溯到小学,且自己的行为受到了父母鼓励和正面肯定后会更加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由此可见,在推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并不应该是单方面的宣传和鼓励,而是应该紧密地跟家长合作,取得家长的支持,这样会提高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学校在推广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时,可以考虑采取在家长会时,宣传学生在参与志愿者活动时获得的种种收益,借此让家长助力游说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
此外,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深圳市大力发展志愿者活动的良好氛围和文化对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产生着巨大的积极推动作用。受访者们表示,在深圳随处可见的针对“争做志愿者”提倡和鼓励的标语、符号、或者公益广告都在不同程度上激励了自己去参加志愿者活动。比如深圳市公交车站台旁的印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广告牌,就会提醒和激励大学生们去参加志愿者活动。由此可见,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工作也并不完全属于学校单一层面的工作,市、区、甚至街道的重视、鼓励和宣传都会对大学生加入志愿者活动的意愿产生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
“领头羊”效应是指,当其他大学生看见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人是优秀的学生(即领头羊),或者被接触过的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人员所感染,那么这些大学生会因此被激励,继而对参加志愿者活动变得更加积极。在数据采集中,一个研究对象分享了这么一个亲身经历——在她12岁读小学的时候,她们学校来了一批大学生志愿者来他们小学做义务教学的志愿者活动,在吃午饭的时候,其中一个大学生志愿者把自己碗里的鸡腿送给了年幼瘦弱的受访者。青年大学生志愿者的这个举动让当时年幼的受访者很受感动,所以,那时起她就立志成为一个优秀的志愿者,去帮助更多的人。其他的五名受访者也有类似的受到“好榜样”激励而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经历。受访者们同时也表示,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是他们理解中的好大学生的标志性行为之一,所以,有上进心的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意愿会相对较高。
志愿者活动中的“领头羊效应”给了学校很多新的启示,可以让教育工作者们有更多的方法去激励和鼓励大学生去参加志愿者活动。比如在志愿者活动内容的设置上,可以适当的多增加一些小学和中学的志愿者活动项目。通过让志愿者去小学和中学进行服务,使得更多的孩子们在小的时候,就感受到志愿者的“正能量”。此外,“领头羊效应”也使得我们认识到,如果鼓励拥有善良勤劳等美德和学习较好的学生群体去当志愿者,作为模范和榜样在大学生群体树立推广,会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志愿者活动,达到更好的动员效果。
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同学之间的互相鼓舞对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根据调查研究结果,老师对学生的建议有很大可能性会对大学生是否参加志愿者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比如一名研究对象在访谈中详细的阐述了他所在的传播工程学院的辅导老师对他的鼓舞和激励,使得她对志愿者活动从被动参加到主动参与。由此可见,如果大学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任教师高度重视志愿者活动,并且愿意多花时间对学生群体进行必要的志愿者活动的介绍和给予更多的沟通,可以极大程度上地提高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意识,增加学生群体对参加志愿者活动所带来的良好收益的理解。
虽然参加志愿者活动确实可以给大学生带来很多收益,比如增加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扩展大学生的人际资源网络和强化大学生的爱国思想认知,但是,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可以正确认识到参加志愿者活动会给自己带来的上述诸多好处。而这种认知的提高往往需要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所以除了老师的推广和介绍,同学之间的交流和鼓励也是有效提高认知的方法。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学校方面考虑增加有参加志愿者经验的大学生向新生群体介绍志愿者活动收益的宣传推广,以加强大学生群体的内部经验交流,可达到更好的宣传激励效果。
就像其他的很多研究一样,此研究也面临着一些缺陷。最严重的问题是此研究数据样本来源单一,大部分数据源都出自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传播工程学院。而根据受访者反馈,传播工程学院老师群体在建设志愿者活动事务上是积极而努力的,并且受到学生们的高度好评。这种样本来源单一有可能干扰了数据分析结果,使得数据缺少代表性。比如,很难以此数据判断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其他二级学院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学生受访者,会把“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作为强有力的诱导性因素之一。此外,深圳市政府对志愿者活动的高度重视和发展,也使得深圳地区内的大学都有相对比较良好的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传统。所以,此研究结果很难被其他地区——尤其是相对不重视推广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地区内的大学所参考。
未来深入研究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学者们应该强化定性分析法的使用,以便于研究视角可以更加贴近大学生的视角,而不是学生管理者视角。如果仅仅从量化分析的视角得出的数字化结论,是无法深入理解学生真实的态度和想法。而以数字化分析得出的结论来制定的政策,往往因为忽略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研究质量上也许会差强人意。
[1] 张玉立,张玲玲.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1(4):102-103.
[2] 常春梅.“跨世纪青年工程”是推动青年素质教育的系统成功[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Z1):17-18.
[3] 窦玉光.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探析[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4] 吴映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工作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5] 饶林峰.奥运志愿者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影响[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4).
[6] 桑运川.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2006(3).
[7] 刘敏.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新西部,2007(24).
[8] 吴信蕾.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9] 胡兴祥,刘兴民.关于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几点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3).
[10] 卞飞.提高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质量之反思[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34-38.
[11] Clary EG, Snyder M, Ridge RD, et al. Understanding and assessing the motivations of volunteers: A functional approach[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8,74(6):1516-1530.
[12] Clary E G, Snyder M. The motivations to voluntee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99,8(5):156-159.
[13] Moustakas C.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M]. 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4.
[14] Creswell HW. Qualitative inquiry &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approaches[M]. Thousand Oaks, CA: Sage, 2007.
[15] 王智威,孙欣,权欣,朱绮君.高职学生转专业的动机与诱因分析——基于质化合作的研究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2020(10):75-80.
[16] Smith J A, Flowers P, Larkin M.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Theory Method and Research[M]. Los Angeles, CA:Sage, 2009.
[17] Markus H R, Kitayama S. 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and motiva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1,98(2):224-253.
Why College Students Take Part in Volunteer Activities?—A Qualitatively Phenomenological Study
WANG Zhiwei
()
What make college students take part in volunteer activities has been a strong research interest to many Chinese scholars and educators. Yet only a few research papers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shape college students' mind to join volunteer activities on their own accord. This research aims at filling this research gap by applying the qualitatively interpretive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 With the interpretive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ology, 8 research participants were invited to contribute their life experiences and 6 them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accordingl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has revealed that schools need to cooperate with parents in stimulating students' motivation of attending volunteer activities. Volunteer activities atmosphere in the local area also influences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get involved.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activities;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s; qualitative study
2019-11-27
王智威,男,广东深圳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与新媒体文化。
G417
A
1672-0318(2020)06-0037-07
10.13899/j.cnki.szptxb.2020.0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