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舒宁
(延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吉林 延吉 133002)
为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并具有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模式也在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改善,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在各类旅游相关单位从事管理、策划、服务等工作。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实习基地单一,实践岗位有限,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选择范围窄,学生参与兴趣度低,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丰富的实践教学。现如今,各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多为酒店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快速的背景下,酒店行业发展迅速,根据消费者需求导向,酒店从低高档型酒店密集发展逐渐开始转变为中档型酒店密集。虽然我国的酒店行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其在刚刚发展之时,并不是由专业的人员来建立和工作,因此酒店行业并不像其他行业那样重视人才,导致酒店管理的专业人才的缺乏[2]。并且酒店发展依靠消费者需求导向、市场动态不断变化,因此酒店业具有动态性强,变化快,人才流失率高,淘汰快等问题。这对旅游管理专业带来了一直需要面对适应市场变化的动态难题。因此以往单一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日后就业未能起到有效性帮助。
当前,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行了旅游管理专业课的改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还未能完成从教到学的转变。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组织课堂时,往往不自觉地采用最为传统的讲授法,即通过讲授相关的课程内容传授知识,以学科、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教材进行讲解的学习方式;以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为主,但是这一种教学模式本身存在目标单一、趣味性差等特征,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缺乏主导性。对于学生来说,能做的仅仅是听取老师的讲授,而无法更好地融入,进课堂之中,由于这种方法单一并且缺乏变化,导致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严重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实践性能力培养,更难以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法,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存在教材选取不当的问题,教材是课程内容的直接来源,也是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1]。对此选择一本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相符的教材尤其重要,应用型高校所要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应用型人才,理应侧重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在其选取实践性和涉及广泛学科知识的旅游管理专业教材时,往往出现理论性内容过多、而实践应用性内容则相对较少的现象,这就与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相适应。
以往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更多的是向酒店业输入旅游专业性人才,但随着新兴行业的不断崛起,现当代旅游创新新模式“1+N”等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与旅游企业共建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实践平台。不仅仅是酒店相关企业,还应向新业态企业进行横向、纵向拓展,如主题酒店、乡村民俗民宿、邮轮、会展、文创园、创客驿站等,不断丰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校企合作内容,扩宽择业渠道,增加学生职业通道。达到实现知识、技能、情感“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和向企业输入新兴应用型高素养人才。
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是一门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先进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需要通过课程教学得以实施,制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从课程教学切入得以应用,因此,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采取较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项目导向法等,又由于旅游管理课程具有行业性,专业教师应该树立新知与经验的连接,解释信息必须依靠原有行业经验,让学生在思维上通过易于接受的知识认知的相似性类比,来接受新知识,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教师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在传达概念时,必须经过表象、情境的转化将概念具象化,通过案例、经验等为学生创造心灵的体验。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要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素养,还要提高要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应当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能力培养,不定期举办相应的教学培训、参加相关讲座等;
在教材选择上在精选教材时应以适应教学及培养目标的需要,从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相符的教材,好的教学教材对日后教学质量的提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选择上应体现内容标准的基本点。除了只关注出版社与作者,在内部评价基本点上需围绕教学目标、教材组成部分、教学指导思想、素材的地道性与真实性以及行业动态性等多项因素来抉择;在外部评价基本点上,更应考虑适用对象的合理性,教材是否符合专业课程标准、教师是否能合理的有效使用、专业学生是否能易接受教材内容等。因此,选择“接地气”的、有新理念和符合当今社会行业发展方向的适用教材是完善教学内容的必要因素。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迎合市场需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践与创新,不断改善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符合旅游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