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实践中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0-02-26 02:40
卷宗 2020年33期
关键词:美术思政学科

李 飞

(豫章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3)

课程思政并不是课程与思政的简单结合,课程思政倡导的是课程理论视角下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核心价值观强化的深刻的教学变革,是思政教育思想在学科教学中的充分渗透。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具有“课程思政”价值。因此美术教育实践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现实必要性。

1 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

当前关于课程思政的界定有两大主流观点,一种是强调课程思政理论引领价值。追求的是课程思政理念价值与目标结果的统一。另一种更关注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以过程为重点,强化课程教学中学生思政认知、觉悟及素养的提升,以实现学生学科学习过程中思政认知的内化,转变为规范的行为和正确的价值选择判断。其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政治引导

课程思政的落脚点是思政教育,因此思政教育也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课程思政带来学生思想认知的深化和思想觉悟的提升,实现其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随着对外交流的深入,西方各种文化思想冲击着学生的思维,也对学生的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带来一定的冲击,以课程思政指导学生,提高学生对不良思想的抵御能力。

1.2 教育推进

思政有着鲜明而深刻的教育价值,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也带来学科教学的深化,学生在正确的思政认知之下,以自然规律的有效把握,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并能主动地改造世界,完善发展自我。教师应致力于挖掘课程的思政素材,避免思政教育流于形式,以思政教育丰富的内涵,让学科教学取得理想效果。

1.3 服务社会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教育教学使得师生具有较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守,切实有效地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专业的学科学习,较高的政治素养,更好地服务社会。

2 美术教育中课程思政融入的必要性

美术教育的学科特点和规律决定了美术教育必定是从课堂到社会,从技法、理论学习最终落实到创作实践上。教学与实践活动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提升其审美能力以及艺术素养。美术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经过美术欣赏活动,让学生拥有视觉方面的良好体验,提升他们的审美认知与意识,进而有

效提升学生的生活水平与质量。美术教育教学非常重视美,课程思政与之结合,指导学生以美的视野和正确的认知思维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感知事物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于艺术熏陶而言,美术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也带动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和人以及任何社会之间良好相处,陶冶学生情操,保持内心的真善美。美术教育在我国艺术教育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将“课程思政”内容全面融入其中,让学生学习与掌握更多的思政知识与美术知识,培养他们的思政素养与综合能力。

3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美术教育实践路径

3.1 理念先行,思政教育更自觉

只有思想上足够重视,才能带动课程思政的落地。在美术教育中应转变教学理念,美术教师应自觉进行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一方面美术教师要认识到美术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认识到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在美术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方面的思考,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导向,让教书与育人真正结合起来。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获得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引导。具体来说,教师在向学生教学思政课程知识内容的时候,需要保证自身的与时俱进性,保证“课程思政”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的广泛渗透。全面学习与掌握“课程思政”内涵,在美术学科实际教育教学的时候渗透思政观念。与此同时,教师要重视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实际兴趣当作是着手点展开美术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在美术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全面设计美术课程内容,明确此课程教学活动的有关规律,将其和思政内容有效整合起来,在美术课程实际教育教学当中广泛渗透思政内容。

3.2 尝试探索,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

课堂是美术教学的主阵地,也应成为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场所。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想实现课程思政的渗透与深化,必须发挥课堂主阵地的积极作用。而课堂涵盖多个方面,我们可以将为列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一课堂就是我们常规意义上所认为的教学课堂,在教学课堂上课程思政的落地需要教师进行本源性的坚守,比如开设红色基地写生,优秀共产党人头像写生,革命事迹情景再现创作等等。潜移默化地进行价值观教育。第二课堂主要是活动课堂,更多的是课下的社会实践锻炼。基于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美术教学中应思政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融于社会实践锻炼,让思政教育的学习从理论转变为实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美术竞赛,鼓励学生组建美术社团,建立美术学习小组等,让学生在课下也能自主开展带有思政色彩的美术活动。如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时拟定与德育教育相关的主题,如“伟大领袖”“红色之路”“中国好人”“大美河山”“唱响希望”,等等,使学生在德育教育主题下进行作品创作,授课期间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讲授相关的历史知识与人物简历,也可以让学生查找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对创作主题有深刻的认识,带着个人情怀进行绘画,创作有温度有情感的作品

同时要积极关注第三课堂,第三课堂主要是网络课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课程思政教育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教师应抓住教育的契机,让思政教育与美术教学有效结合,可以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传播、资源共享等优势,让学生接触最新鲜的思政材料,开展话题探讨。也借助微信微博短视频等,让学生观看学习思政方面的知识,获得有效的思政熏陶。美术作品赏析、古典美术思想,甚至在美术家的成长经历中,都蕴含着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借助网络阵地和即时交流的便利性,充分挖掘美术的思想内涵,大力弘扬美术的民族特性,积极以美术为载体宣传新时代党和国家建设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断探索美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模式,推动课堂教学与德育实践的深度融合。

3.3 统筹规划,加强资源管理与组织建设

美术教学中,要想实现课程思政的实效发挥,也需要统筹规划,做好资源管理与组织建设工作,实现教育合力的凝聚,以课程思政教学在美术教学实施中的科学部署,让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挖掘更深入,也带动课程思政优秀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共享。学校方面应建立思政教育专题小组,各部门统筹配合,让课程思政项目实施导向清晰、责任明确、推行有序。课程思政与美术教学的融合,仅仅是其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具体体现,其也应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其他学科教学也应与美术学科课程思政实施一样,具有统一的规划指导,步调一致,达成教育共识,细化方案支持,人力物力财力部署到位,课程思政教育才能更富实效。以美术教学为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做好课程思政教育影视资源、政治教育素材、典型案例的汇总整理,筛选整理为优质的教学资源,校内共享或者更大范围内共享,群策群力,大家按照类型、风格、科目、年代等差异,做好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科学归类,建立资料数据库,提升思政教育建设实效。学校方面以鼓励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师面向学科教师进行专业知识讲述,分享优秀经验,让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让美术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具备充分的条件支持。

4 结束语

综合来说,课程思政理念的落地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美术学科的特殊性,使得其课程思政教育实施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其本身具有思政教学的天然学科优势,理应成为学课程改革的一大方向。在美术学科教学中,让知识教学与素质教育、立德树人、工匠精神培养、价值观教育等充分结合,让思政教育变得鲜活生动。

猜你喜欢
美术思政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意美术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