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0-02-26 01:28王培培
关键词: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数字化

王培培

( 1) 山东管理学院会计学院,250357,济南; 2)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50100,济南 )

1 引 言

进入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表现出坚定的决心、强大的信心和高效的行动,在防控疫情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彰显出中华民族应对灾难空前的凝聚力和中国制度的优势.受疫情影响,全国中小学、高等院校延迟开学,在“停课不停学”的大方向下,教育部组织学生在家接受大规模在线课程学习,各类在线教育教学平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仍有小范围的疫情出现,突发状况时有发生,我国步入“后疫情时代”.显而易见,后疫情时代并非是完全回到了疫情前的社会状况,尤其是受到疫情影响严重的教育行业,有太多的经验教训需要总结,同时也需要面对更多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比如,很多学校在线教育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网络瘫痪、平台故障频发等各种问题,而一贯相对落后的农村教育则更是无力响应国家号召,甚至有些农村地区一度束手无策,即使是勉强应对,教学质量也无法保障,很多地区和学校在全面复工复学之后,不得不组织师生重新学习.

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并不能简单地归因于突发疫情,实质上是人类对信息时代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的改变认知不足,对社会发展阶段对教育的需求变化认识不够,导致教育教学转型不到位,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要求.

早在2016年,我国在《“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就明确提出实施在线教育普惠行动,到2020年基本建成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1].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我国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校校通宽带,大部分地区构建了网络学习空间,分享优质教学资源[2].但是,由于农村地区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尚处在满足基本教学需求阶段,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大大限制了农村教育的服务质量和效果.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这些弊端就充分暴露出来,过渡到后疫情时代,农村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必要性得到了普遍重视.

为应对时代变化对农村教育的新要求,围绕后疫情时代农村教育转型发展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教育实际需求,提出通过建设乡村先进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统一、开放、完善的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普惠便捷的信息教育惠民体系,进一步推动农村教育转型和质量提升.

2 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现状

2019年1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 2017年国家对农村的教育支出一如既往地持续增加,但是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经费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全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学点相较2016年有所减少.在乡村教师关注的晋升方面,乡村教师各级平均晋升年限显著高于城镇教师,同时2017年我国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比也低于国家标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乡村小学和普通初中建立校园网率分别为56.81%和 68.37%,远低于城镇同类学校[3].显然,我国长期的二元制发展模式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农村教学点教学规模小、教师晋升难度大,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完善程度较低,无法满足乡村社会发展的需求,总体社会吸引力较差,发展较为滞后.

2.1存在的问题通过上述分析,结合教育信息化视角,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发展较为缓慢,具体说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不均衡.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城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缩小城乡教育公共服务差距,在农村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投入了较多的资本,通过实施“校校通”、“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以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目的明确的工程来促进农村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的完善[4].虽然这些工程为农村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但是距离真正意义的现代化农村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仍有一定距离.政府出资协助农村学校建设了基本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但是乡村教师依旧习惯于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最多就是将传统意义的讲授化为PPT模式讲授,并非现代意义的充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5].同时在现有考试选拔机制下,农村教师偏好于将精力时间用在数学、语文这类备受重视的基础学科上,而体育、音乐、美术、自然等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难以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来,这也客观造成了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2) 数字教育新形势提出新要求,农村教育人才信息化技能相对匮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愈加丰富.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运用到生活当中,这就需要大量能够充分运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人才,以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从现实调研来看,由于大量的农村学校相对偏远、师资结构不够合理、年龄结构偏大、信息化水平低,无法吸引更多掌握信息化的年轻人才加入,这些都阻碍了农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普及.现有的乡村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秉承着“考试成绩第一”的理念进行教学,显然目前这一考核方式很难促使其引入数字化教学.目前的乡村教师更多的是熟练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教学操作,无法深度运用数字化信息资源实现现代信息化的教学,这必然阻碍了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降低了数字化时代带给农村学校应有的红利.

3) 农村教育数字化建设资金来源单一,数字化建设速度较为缓慢.

相较农村,城市教育数字化建设除了政府资金外,还能吸引很多社会资本的加入,但是由于农村教育数字化公共服务的经济附加值相对较低,很难吸引到偏好逐利的社会资本,仅仅依靠财政资金拨付,农村数字化教育建设速度很难得到有效保障,而且在当前农村教师信息化人才匮乏的情况下,就算建设了高水平数字化教学设施,也很可能出现无人会用的尴尬境地.虽然我国一直在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但是由于农村教育长期落后于城市,有太多短板需要补齐,很难拿出过多资金投入到数字化建设中.

4) 农村教育数字化管理体系尚未构建,信息化发展水平滞后.

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基于农村教育数字化管理体系构建的,目前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滞后,数字化管理体系严重缺位,具体体现在长期二元制下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滞后、国家相关具体实施政策的缺失以及教育数字化管理机构的不健全[6].

长期以城市为中心的二元制发展理念很难通过短期发展实现纠正,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发展条件较好的城市教育,这也加重了乡村信息化发展缓慢的程度.由于国家缺乏针对乡村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发展的具体指南,仅仅是从宏观提出乡村数字化资源构建的方向,地方政府缺少切实可行的政策指导,同时无法获得相应的经费保障,很难积极推动乡村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同时,由于数字化公共服务管理专业机构和人员的缺失导致了即使有专项资金的拨付,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很难保证资金的有效运用.

2.2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总结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是偶发性的,而是多方面原因长期累积形成的.

首先,农村本土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与现代教育数字化发展相背离.传统乡村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是通过代代相传、乡贤引领、面对面交流以及书面传播等形式,而现代教学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则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先进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入到乡村教育中来.随着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显然离不开乡村本土文化服务体系,而乡村文化体系的弘扬宣传也可以依托于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两者融合发展,相辅相成.

其次,我国社会转型中城镇化对农村教育的冲击.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尤其是社会中坚力量——青壮年劳动力.城市教育水平、教学定位更符合他们的需求,他们宁肯将孩子带离农村教育体系,而不是协助完善.这不仅仅使得农村教育资源流失,同时也冲击了农村教育的自我认可与完善,制约了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的完善.

第三,我国虽然一直努力构建城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但是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制经济发展模式,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共服务已形成一定的差异,只有实现真正意义的城乡融合发展,才有可能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构建城乡一体化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3 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构建原则

通过分析当前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现状及其原因发现,构建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十分必要,如果要构建完善的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则需要满足普惠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动态发展性原则、差异化原则等.

3.1普惠性原则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原则是指其提供的公共服务应满足社会公众共同的基本教育需求,以使得每一位公民都能受惠获益[7].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普惠性原则要求资源配置公平普惠、受教育机会公平普惠以及教育获得的公平普惠.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是推动我国教育均等化的重要途径,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是我国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随着科技发展衍生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数据时代的农村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表现形态.基于此,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应保证资源配置的公平,力图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科技化手段,主动、积极和相对均等地促进教育资源获得公平性,使得每一位乡村教师和学生无论是在什么环境、什么条件下,都能获得同等受教育的机会.

3.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其内部各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同时与外部要素互通有无,紧密相连.目前我国农村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对分散,各类资源基于不同的目的和存在形式活跃在乡村教育中,但是由于信息不共享,很难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效果,也影响了农村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的效用.在未来建设中应当遵循系统性原则,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构建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体系的效率.根据乡村教育发展阶段的不同,设置每个特定发展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构建资源统一接入机制.通过阶段性服务体系的构建,实现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的有机整合和资源配置最优组合,促进其有序的建设和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总体功能的最佳发挥.

3.3动态发展性原则动态发展性原则要求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能够适应农村教育需求的变化,实时、实地地自我完善和发展.农村数字教育资源应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选择,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构建及时更新、覆盖资源广、服务内容丰富的多层次、多类型、开放性的资源库,为乡村学生提供实时、有效的教育服务.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造就了学习知识的日新月异,以往的通过构建固有知识知识库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但是简单地引入碎片化的网络资源,并不能够解决农村教育服务滞后的现状,甚至不仅不能给教育带来正效应,还冲击了传统乡村文化的发展.农村数字教育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应该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实时更新换代,同时通过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深层次推进,实现真正意义的动态发展和应用,通过动态优化区域资源库和应用共同体,达到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育目的.

3.4差异化原则差异化原则是指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构建时,应考虑到不同服务区域的服务需求不同,针对不同服务区域的特点,构建差异化的服务资源库,在保证基本服务资源普适性的同时,通过对地区特色的细化,构建具有区域特色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这就需要对某一区域内的学习者进行调研,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将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细分成不同的类型,通过对当地农村文化特色的融合,有目标地培养面向农村建设的人才.例如,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可以构建针对民族语言、生活习惯等特色的教育资源库,通过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培养、发展当地文化,同时也可以对外宣传其特色,由内而外实现教育促进文化传承、传播.

4 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路径

构建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当前农村教育转型、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依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实际构建中仍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为此,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

4.1加强农村数字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建设农村数字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仅仅是农村教育服务体系完善的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提升生活品质的迫切需要.通过农村教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发现,目前农村教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够满足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要求.只有通过有效的建设手段切实改变我国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情况,才能够为构建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物质保障和实施条件.

农村数字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是典型的公共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显然政府是其建设和维护的主导力量.但是我国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地区发展滞后,仅仅依靠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难以实现对农村数字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维护,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政府更偏重的是保障基础民生.因此,农村数字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引入多元主体(农民、企业、慈善机构等社会各界)参与,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数字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做到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努力构建社会全员参与、管理和监督农村数字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氛围.其中,村民虽然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是他们了解乡村风土人情,可以协助各单位顺利开展建设工作;企业、慈善机构等社会各界可以通过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方式补足政府财政短缺、技术不达标等短板,当然,这离不开政府对社会各界的引导和支持,政府应该给予这些机构一定的税收减免或个人奖励政策.总之,资金充足是农村数字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应多方面筹集资金才能够保障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4.2重构我国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目前我国农村教育还是以传统方式为主,学生处在流水线作业般的教学内容中,难以实现自我的更好发展.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具有多渠道、多维化、多媒介、多元化以及互动性的特点,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尤其是在我国农村这种地域广阔但发展相对滞后、人口众多但构成复杂的地区,如何创新和拓展数字化公共教育服务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必要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8]乡村公共教育服务的要素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原本依托学校存在的教育要素开始打破学校的围墙,生长在更广阔的社会时空中.农村数字化公共教育服务需要重构农村教育生态,为农村教育质量提升注入了更多、更好的运转基因.

1) 重构学习空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数字农村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够使得学习者除了在固定的学校学习外,还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加智慧化的学习空间,学习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教育服务和知识,学习者的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基于全国共享和地方特色资源补充,能够涵盖农村教育所需,同时深层次推进教育改革,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2) 重构农村教育资源库的内容和质量,成立区域性实践和应用共同体.数字农村教育资源的来源将不仅仅是学校,还将包含个人、图书馆、教育机构等,这大大充盈了农村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通过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获取更多服务体验.同时整合区域内资源,节约建设成本,构建基于本区域特色的实践和应用共同体.

3) 重构农村教与学的方式,建立学生学习新模式.基于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堂外实现自主学习、泛在学习、虚拟仿真环境下的探究式学习、游戏化学习、远程实时协作学习、社交性学习以及社会性学习等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也不仅仅是拘泥在课堂一方天地中,可以充分运用各类教学平台,精心准备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化认知,构建自我知识体系.

4) 重构农村教育的管理和评价,优化教育评价机制.数字农村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够为教育管理者提供除了学生成绩外同样直观可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实时掌握各地区教师教学动态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两者融合的学习效果.使得教育评价机制更为合理、智能和可靠.

4.3完善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立、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对高新科技和教育人才队伍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教育者的个人素质匹配上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的软硬件设施,才能够发挥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最大功效.

首先,针对现有的农村教育工作者,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技能培训.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工作者多数只是具备简单的电脑操作知识,无法胜任较为复杂的数据平台使用.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农村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和技能情况,通过系统的基础培训和阶梯式的分层次培训,使农村教育工作者掌握先进的数字化设备操作方法,完善数字化知识结构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操作中,最终推动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其次,充分运用各类政策,吸引外来人才.例如,通过城镇教师援助乡村计划,下派城市中熟悉掌握数字化技能的教师走进农村,协助当地教师掌握相关技术;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到农村支教,补充农村教师队伍等.同时还应增加乡村教育投入,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到农村执教.

第三,通过对口、订单式培养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人才.对口培养和订单式培养都能够根据乡村教育的特色,培养适合我国乡村教育的人才,培养的同时要与被培养人签订服务年限要求,减少专业人才的流失,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

5 结 语

新冠疫情加速了乡村教育改革的步伐,使得乡村教育数字化从被动改革变为主动寻求发展.我国目前正处在后疫情时期,也处在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的决胜期,农村教育的发展作为乡村脱贫、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地位尤为重要.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不仅仅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状况对乡村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乡村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必由之路.

本文在分析当前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深入挖掘,从一定程度上找到了目前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症结所在.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普惠性、系统性、动态发展性和差异化等原则,最终在此原则下,提出从加强农村数字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重构我国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完善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构建农村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的决策建议.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数字化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公共服务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