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摘除体积对腰椎微创手术预后的影响

2020-02-26 03:57韩玉东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年4期
关键词:椎板腰椎间盘腰椎

韩玉东,田 军

1.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骨科,陕西延安 716000;2.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医院骨科,陕西商洛 7115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成年人中,且多见于男性患者,临床症状为慢性腰痛,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的腰椎前凸会不断减少,导致腰椎发生屈曲挛缩畸形[1-2],其治疗方法是摘除脱出的髓核组织,从而解除对患者的神经压迫[3-4]。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往多采用内固定融合手术及开放减压手术,而其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患者术后不易恢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可减少对腰椎后方椎旁肌的剥离及对腰椎结构的破坏,最大程度保持腰椎的稳定性,从而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5-6]。而有研究发现,微创髓核摘除术中的髓核摘除体积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7]。本文分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髓核摘除体积对腰椎微创手术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51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39.6±4.5)岁;腰椎间盘突出位置:L4~546例,L5~S129例;患者的病程为4个月至9年,平均病程为(1.5±0.4)年。纳入标准:75例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8],经医学影像学显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髓核脱出及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放射痛及腰骶部疼痛,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者,患者均同意采取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排除标准:仅有下肢麻木、疼痛、腰痛等症状但未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者,腰椎滑脱者,椎间盘炎者,存在微创髓核摘除术手术禁忌者;因各种原因无法配合研究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本研究75例患者均行微创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纤维环缝合术,根据术中髓核摘除体积的不同,将75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患者的髓核摘除体积≥5 cm3,对照组38例患者的髓核摘除体积<5 cm3。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腰椎间盘突出位置、平均病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75例患者均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纤维环缝合术,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取俯卧位,悬空患者腹部,病变部位采用C臂机进行透视定位,之后取正中纵向切口,在病变部位做一个4~6 cm切口,并将切口进行分离,暴露上下椎板、椎间隙及其他小关节,将相邻的椎板间黄韧带及病变部位周围部分骨质用咬骨钳除去,用神经剥离子对神经根进行牵引,将病变的椎间盘暴露出来,之后用尖刀将纤维环切开,再用髓核钳摘除病变髓核,摘除时注意保护切口处的纤维环,再次探查神经椎管、根管,松解神经根,最后行止血,对伤口进行冲洗,将纤维环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进行缝合,再用专用剪线刀剪短缝合线,留放一根引流管后缝合伤口。

术后75例患者均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激素等,当引流量低于50 mL/d时拔除引流管,术后1周患者可佩戴腰椎固定支具适当下地活动,并针对患者恢复情况指导直腿抬高和腰背肌功能锻炼,术后佩戴腰带超过4周,注意3个月内不能剧烈运动。

1.2.2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手术效果,按照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标准于术后1个月对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评定,其中分值<10分为差,10~15分为可,16~24分为良,25~29分为优。(3)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腰背及下肢的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法进行评定,评分越高,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重;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越低,患者的功能障碍越低。(4)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2.2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优良率为94.6%,对照组为92.1%,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2.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背痛、下肢痛评分及ODI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腰背痛、下肢痛、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对照组为5.3%,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腰背痛、下肢痛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分)

注:与组内术前相比,*P<0.0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病变[9],其多是因患者的髓核发生不同程度退行性改变,之后在外力作用时,引起患者的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对相邻的脊神经根产生压迫,引起患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肢胀痛、腰痛、肢体乏力、麻木、跛行、腰背部叩击痛等症状[10-11]。其诱发因素包括患者的腰姿不正、腰骶先天异常、腹压增加、遗传因素等。一般多采用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其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需给予手术治疗。其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摘除髓核组织,减免神经压迫,减缓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加重,同时也可维持脊柱稳定性[12-13]。以往多采用开放减压手术,其手术成功率较高,因其将患者椎旁肌肉进行脱离,患者的关节、腰椎骨及其韧带结构受到破坏,导致患者术后愈合较难[14-15]。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纤维环缝合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其操作简单,可摘除髓核,可避免单纯髓核摘除术的不足,即刻恢复纤维环的完整性,避免残留髓核再次脱出,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复发[16-17]。

本文结果表明,本研究75例患者均完成治疗,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纤维环缝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摘除不同的髓核体积,不影响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不同髓核摘除体积不影响患者的优良率,主要是由于该手术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微创性也比较好。术前,两组患者的腰背痛、下肢痛、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增加患者的髓核摘除量,可进一步缓解患者的腰侧、下肢疼痛症状,降低患者的功能障碍。这主要是由于增加摘除髓核体积的同时,也可去除患者黄韧带的肥厚[18],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表明增加髓核摘除量,不会显著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增加髓核摘除量可行。

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病例资料较少,且远期随访时间较短,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行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纤维环缝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可适当增加髓核量,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减少功能障碍。

猜你喜欢
椎板腰椎间盘腰椎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