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张晓利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医联体建设中花费不少心思,擦出多种医联体建设火花,既提升了自身影响力,又提高了医联体成员的医疗服务实力。
建设全国罕见、福建唯一的“府院共建模式”融合型医联体,打造县区总医院、分院式紧密型医联体以及独具特色的专科联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县域医院正擦出多种医联体建设火花。
在“第十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2020年9月27日上午,开设的“高水平医院影响力与医联体建设”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场,引发强烈反响。该院“合作共建、责任共担、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医联体建设经验给现场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网络直播中,更是收获了近7万人次的收看效果。
论坛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法务部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林琴棋主持。
林琴棋 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林章雅 党委书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明强 院长福建医科大学卫生健康研究院
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五项基本医疗制度”之首,是“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的要求之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医疗联合体建设作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李克强总理要求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高水平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
在论坛致辞中,医院党委书记林章雅表示,为响应国家“在医联体建设中,高水平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的要求,医院先后与百余家医疗机构,缔结了医联体合作关系,成为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信息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另外,医院在建设高水平医院的同时,同步打造了省域、市域、县域三个层级的“医疗服务均等就医圈”,有效放大优质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分级诊疗实施。
福建医科大学卫生健康研究院院长明强分析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成、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医联体的目标、建立医联体基本要求、医联体模式、医联体建设的基本内容、目前医联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建议。
明强指出,目前医联体建设存在如下问题:其一,职责不明、责任不清、政策不配套,联而不动、动而乏力,主要依靠行政推动、合作协议约定和医疗机构自觉性来维系。
其二,医联体涉及不同类别、层级的机构,如何组建医联体的路径、方式、方法,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制度设计。
其三,医保对医联体激励约束机制尚未 建立。
其四,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办医主体不同,利益补偿渠道,人、财、物各项管理权分割,难以实现整合一体化,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人化治理和对医疗资源的统一管理。
其五,各类别和各层级整合一体管理复杂,牵头医院面临管理能力不足、管理成本增加、负担加重问题、动力不足的问题。
他建议,医联体建设由党委政府主导;充分调研论证;妥善处理好参与各方的切身利益,形成利益共同体;不能急于求成,宜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医疗服务和技术共享入手,逐步向资源配置、人事管理、财物管理、运行管理、医保支付推进;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做好专业化管理人才培养和政策、管理知识培训;加强政策理论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及时纠偏,防范风险,不走歪路、歧路和回头路。
作为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立项建设的区域医疗中心和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医院,多年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断思辨、求索,与县域医院擦出多个火花,实现多种模式的医联体合作,并让医联体成为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从而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泉港区医联体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泉港区人民政府联合办医。“这一探索首开省市三甲医院与县区政府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先河,是我省唯一、国内少有的医改新实践。”副院长王柠称。
将时钟拨回至4年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泉港区政府联合办医签约仪式在泉港区隆重举行。据了解,在省委、省政府和福建医科大学的大力支持下,附一医院在全省公立医院中首开先河,整建制接收国企职工医院,成立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闽南分院。在国家大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下,根据2016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和《福建省推进医联体建设指导意见(试行)》要求,为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泉港区医疗服务整体实力提升,附一医院再开省属医院与县区级政府联合办医先河,整合闽南分院与泉港区医院,建立融合型“医联体”。
据王柠介绍,双方创“联合党委”新模式,组建了双党委领导下的医联体管委会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医联体管理委员会,责权共担。其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充分应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发挥大型公立医院在医改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泉港区人民政府履行政府办医主体职能,建立了支持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财政投入长效保障机制,承担“医联体”基本建设及医疗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投入职责。
双方以“三不变三统一四落实四提升”作为整合原则。它们分别是功能定位与职责任务不变,单位性质、资产隶属、人员身份不变,成员单位法人资格保持不变“三不变”;人财物“三统一”;落实政府办医职责、落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落实差别化的人事政策、落实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四落实”;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升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员工幸福感、提升社会满意度“四提升”。医联体内还实现了管理同质化、信息同质化、硬件同质化、文化同质化、医疗服务同质化“五个同质化”。
与此同时,双方在“医联体”内实行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阅片等,支持和保障信息惠民服务。
“医联体成立以来,联合办医成效显著,老百姓就医满意度持续攀升,更有台湾同胞千里赠字。”王柠表示。
王柠 副院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为了放大医联体效应,构建医疗均等服务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泉港区政府进一步拓展合作内涵,延伸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打造了3+2+1+X医共体模式。
府院共建3+2+1+X医共体模式,是“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靠山(3),区医院为龙头(2),卫生院为枢纽(1),卫生所为触角(X)”的区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实现省级医疗资源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逐级下沉,患者从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逐级上转,构建了国家医改要求的分级诊疗体系。其中,泉港区政府作为医共体建设的责任主体,福建医大附一医院作为人才技术下沉责任方,由泉港区与附一组建的医管委牵头,整合区域内医疗机构,成立紧密型医共体——泉港总医院。成员单位建立人、财、物高度集中统一,建立泉港总医院内部运行新机制。
双方不断创新医共体管理体系。具体表现在,其一,上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明确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医院的管理带头作用,明确人事管理权限,实行成员单位(分院)院长负责制,泉港总医院对各成员单位实行一体化管理。
其二,建立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医联体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明确监管部门权责清单,以“三不变三统一四落实四提升”等医联体核心机制垂直下沉医共体。
其三,建立紧密型利益共享机制。建设共享平台,推进一体化管理;建设资金统筹平台,实现内部结算;建设集中采购平台,共享成本下降;明确医保基金打包支付;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打包支付;试点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付费改革。
副院长程波以皮肤专科医联体为例,讲述了有效提升区域诊疗水平的具体操作。医院皮肤性病专科医联体,联动了45家成员单位,其中有三级综合性医院、皮防专科医院、县级医院以及闽南医院。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通过签署长期协作协议的方法,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皮肤性病专科医联体实行理事会的领导管理体制,其成员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下联动、信息互通”为组建原则。
医联体内一方面,通过病例讨论,线下培训、会议,线上直播及讨论等方式,加强学术交流。另一方面,通过设立医联体联合门诊接诊疑难复杂、难治性患者;无偿承担成员单位的疑难病理接收会诊工作;病房接收省内疑难复杂、危急重症患者,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途径促进医疗质量提升。
“皮肤性病专科医联体为松散型医疗团体,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通过签署长期协作协议的方法,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医联体成员坚持原单位名称、机构性质、法人地位、职能职责、人员人事关系、财政投入、收费标准、债权债务不变的原则。”程波表示。
程波 副院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他指出,皮肤性病专科医联体坚持政府主导,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实施网格化管理;坚持政府投入,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医院互动,引导医联体内建立完善分工协作与利益共享机制;坚持患者受益,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疾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
欧启水 副院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因检测能力不足,小医院的标本需要送出去检验;不同医院之间优势互补需要以及集中多家医院的标本利己利他等需求,医学检验联盟有着明确的现实需要。”副院长欧启水分析。但医学检验联盟有着天然的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公立大型医院收集检验标本缺乏主动性、民营检验所竞争能力强、新检验项目的试剂盒申报审批滞后、新检验项目的定价滞后。
如何更好地打造医学检验联盟呢?在欧启水看来,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医院补偿机制,鼓励创新药物和技术使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医学检验联盟打破瓶颈的关键。
“而区域医疗中心恰好可以起到很好的助力。”欧启水表示,区域医疗中心可充分利用区域医疗中心的影响力和福建省检验医学重点实验室的影响力,然后创新检验项目自主定价、大力拓展LDT检验项目,与区域医疗中心的主打学科融合等,最终实现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医学检验联盟创新发展。
“基于政策的大力支持,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供需缺口,以及极强的抗周期属性等特征,医疗服务行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我国医院发展现状正呈现多元化办医态势。”该院医务部主任,福建省医疗界资深的法律专家叶世岳分析,当下,我国正探索医疗机构多种合作模式。
叶世岳 医务部主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他指出,公立医院医联体协作模式有IOT模式和购买服务模式,其中IOT模式(投资-运营-移交)是主要投融资模式,即通过承诺对公立医院作出固定资产、改善医院的医疗设施和诊疗服务水平以换取医院的管理运营权;并在未来若干年内收取基于表现的管理费并供应药品、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若期限结束时未续期,则将管理权移交给医院所有者。
“相比于收购医院或重建医院,通过IOT模式,能够以较少的投资换取医院的管理运营权;并且IOT模式不会改变医院的公益性、非营利性。”叶世岳表示,无论何种形式的合作,合作协议约定均至关重要。如何打造利益共同体,合作协议要先讲清楚。
他指出,在医联体合作协议中,须明确管理相关费用、全职医务人员薪酬以及临时性手术、会诊、查房等相关费用合同约定。“原则上,全职医务人员薪酬比照不低于原执业机构薪酬,由受援医疗机构全额拨付,由原执业机构发放并交纳五险一金;而临时性手术、会诊、查房等,相关费用合同约定,由受援医疗机构支付。”同时,他呼吁,医疗投融资的相关法律问题应顶层立法。
另一维度,医联体多样化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助力。信息中心副主任林志刚表示,无论是业务协同、医生社交、学习培训,还是从医院数据采集、整合及交换,到医疗业务协同及应用,再到数据展示及应用,均需要信息化支撑。
目前,医院信息化水平足以满足医联体内医疗协同服务需要,像统一医技预约、检查预约;双向转诊、转会诊、转康复;远程门诊、远程门诊、远程诊断中心;影像中心云平台,线上教学直播,在线练习考核;MDT会诊申请、医联体内MDT会诊讨论和视频会诊、线上MDT等业务,皆一一得以实现。另外,医院还打造了神外专科联盟、影像专科联盟平台。
“利用新技术赋能医联体平台,构建多样性的服务能力和开放的架构,深度融合业务、教学、社交等功能,实现功能的全面移动化和互联网化,是未来信息化的大方向。”林志刚表示。
林志刚 信息中心副主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