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徐成东从事铅冶炼的第25个年头。25年里,徐成东“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勤业、精业、乐业,将铅冶炼事业视为生命的重要部分,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组织培养、领导关心、工友的支持下,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质量工匠”等荣誉。
2018年9月以来,徐成东就没有休息过一天,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驰宏锌锗”)综合利用公司160kt/a 废旧铅酸电池综合回收项目工程(以下简称“再生铅项目”)已进入带料试生产倒计时。为保障项目顺利投产,从2017年至今的两年半时间,徐成东和他的团队日夜奋战,一期项目试生产顺利达产达标,二期项目也取得重大技改突破。在这高强度的工作中,没有一点昂扬向上的创新精神不行,没有一点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不行,没有一点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也不行。
今年,是徐成东从事铅冶炼的第25个年头。25年里,徐成东“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勤业、精业、乐业,将铅冶炼事业视为生命的重要部分,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组织培养、领导关心、工友的支持下,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和“全国质量工匠”等荣誉。
乌蒙山蜿蜒横亘的云南省曲靖市会泽铅锌矿是驰宏锌锗“源头”,徐成东就出生在离会泽铅锌矿50 公里的地方。小时候,徐成东经常目睹当地人土法炼铅,看着矿石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形态,引发了他极大的兴趣。1991年,会泽铅锌矿、电力局、水务局、烟草局同时招工,徐成东毫不犹豫地选择进入会泽铅锌矿。1995年,一心想成为冶炼工的徐成东梦想成真,当上了烧结班班长,这一年他22岁。经过不懈努力,他带领全班创下了连续三年产量第一的纪录。
“我非常珍视冶炼工这个岗位,看着矿石在一定温度下可以生成不同形态,我就想‘透过现象看本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想弄个明白。”不久后,班里新来了一名学冶金的大学生,赠给他一本《有色金属冶炼》的专业书。从书本中,徐成东不但明白了冶炼原理,更看到了一个令他神往的工艺——艾萨炉冶炼工艺。他预感这将是铅冶炼发展的未来趋势。
2000年,驰宏锌锗决定走出大山,到曲靖异地建厂,公司“冒险”地从澳大利亚引进了一座艾萨炉。为掌握艾萨炉操作原理,公司派了20多位大学生到澳大利亚学习。当他向厂长提出也想去学习时,却因学历低,不懂英语,差点被拒之门外。但徐成东并没有放弃,他找来大量关于艾萨炉的书籍和学习资料,通过自学掌握了扎实的冶炼基础,最终通过了艾萨炉主控手严苛的四轮考试,以每轮考试第一的成绩脱颖而出,那一刻,徐成东喜极而泣。“从1995年到2005年,是我走过的最漫长的10年,当我成为艾萨炉主控手时,我充满了感恩,终于在我的 ‘冶炼梦’上又进了一步。这种兴奋、幸福的感觉就像高中生考中了清华!”即使现在回忆起来,徐成东仍然非常激动。
艾萨炉是引进设备,国外主要用于炼铜,炼铅没有先例,驰宏锌锗是国内首家引进艾萨炉用于炼铅的企业。很多问题外国专家团也没有遇见过,也是在摸索中“指导”,并且他们在操作、调试时,中国工人不能在场,给操作工的技术材料是全英文,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学习难度。为了攻克难题,徐成东每天提前一小时进厂,熟悉设备流程,每天晚上背英语单词,凌晨才入睡,一有机会就跟在外国专家身后,悄悄观察、琢磨他们处理问题的办法和技巧。短短三个月,徐成东竟然熟悉了主控操作页面上的所有标识和英文图标,并能进行简单操作,顺利拿到了艾萨炉操作证书。
用艾萨炉炼铅存在很多技术难题,最初开炉的时候,就出现了熔池凝结的严重问题,外国专家团使用燃油加热模式的方法,结果,耗费了大量燃料,烧坏了多支喷枪都无济于事。徐成东经过细致观察,认为是熔池传热效果差、渣型恶化引起的,他针对性地提出了用高品位的铅精矿补充熔池内在高温下挥发的铅,上层烧熔、逐步推进的方法。果然,短短两个小时,整个熔池便全部化开,取样表明,渣含铅质量指标接近目标值。这个结果震惊了在场的每个人,让外国专家对徐成东刮目相看。
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接踵而至。从2005年5月25日到7月31日,近三个月的时间,艾萨炉没有产出一点粗铅,这个项目如果失败,驰宏锌锗将损失七亿元人民币。艾萨炉炼铅过程中还遇到了硫化铅溶于金属铅问题、连续熔炼问题、炉砖、喷枪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外国专家也束手无策。徐成东临危受命成立攻关小组,经过多次研究,他向外国专家团提出专项操作改进方案,并由他本人亲自操作,2005年7月31日,徐成东当班期间首次产出粗铅,他成为世界上用艾萨炉熔炼铅精矿产出粗铅的第一人。此后,围绕着艾萨炉的运用,徐成东的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通过工艺改造有效控制了泡沫渣,极大地提高了一次铅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也大大减少了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调整给风量、给氧量的平衡,使原来使用不到1天的喷枪使用寿命逐步提高到6天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成本200余万元;研究适合铅、硫品位高、中、低特点的配矿方案,不断优化调整,提高了艾萨炉对各种复杂原料的适应能力;通过技改,使艾萨炉作业率从外国专家撤离时的50%提高到了90%以上,最终达到了100%;“烟尘率”从开产时的30%左右大幅下降到18%以下,达到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硫酸铅渣富氧顶吹熔炼技术得到重大突破;降低柴油单耗,每年可直接节约700余万元;通过处理复杂物料,节约高品位铅精矿矿源的费用,一年就可节约1200万元。
工艺打通了,但徐成东并非止步于此。2010年大检修炉砖更换后,他带领团队狠抓工艺操作、精心配比物料、加大设备巡检力度、完善炉体监控措施等,使艾萨炉的炉砖寿命达到了865天,创历史新高,比国外专家预计的365天高出了500天。2012到2015年间,更是创造了炉龄978天的历史记录,达到了世界同行业最好水平。2012年,徐成东带领艾萨炉全工序员工,分析物料、调整工艺,成功处理铜浮渣等复杂物料6801.06吨,增加7319.66万元经济效益,使艾萨炉炼铅实现了利益多元化、效益最大化。
至此,徐成东所在的团队创出的铅艾萨炉富氧顶吹沉没熔炼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烧结——鼓风炉还原熔炼工艺,成为一项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铅冶金技术,驰宏锌锗也因此在铅冶炼领域成为了真正的领跑者。
2017年5月,驰宏资源综合利用公司再生铅破碎项目开始建设,徐成东作为项目重要技术骨干,将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放弃了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不分昼夜地查阅相关资料,全程跟踪、落实、检查、确认设备安装的每一个细节。“徐师傅比厂家的专家们还熟悉情况,特别是他根据在艾萨炉的自动化运作经验,进行技术提升,全程参与技改,一共提出了200多项合理化建议,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他的工友告诉我们,“2017年12月,项目提前达到试车条件,但厂家的技术力量还没有到位,徐师傅就找来说明书,自己一边摸索一边研究压滤机、微孔过滤机工作性能状况,试车非常成功。”“去年9月开始,项目进入带料试生产倒计时,我们团队进入了‘冲刺状态’,无论是快退休的老师傅还是年轻的职工,大家都铆足了劲,把家里的事放一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我非常感动。”徐成东说:“那段时间,我每天平均要接打一百多个电话,和领导沟通想法,和监理方、施工方对接技术参数,虽然有压力,但我不觉得累。我是一名一线冶炼工人,要说动力,我从我的师傅、工友中获取了很多‘能量’,他们都是一些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埋头苦干的人,高温炙烤、挥汗如雨、熔渣飞溅、汗流浃背,他们从没有一点怨言。”
正是这股和自己叫板的精气神,在这个项目上,徐成东和他的团队攻克了再生铅一期项目铅酸分离不彻底、塑料易卡死、设备冷却水断流、塑料色选分选不彻底等问题。提出了增加余热表冷旁通的方法解决布袋损坏问题;还原炉水套扩孔设计改造、铸渣机安全通道设计改造等意见,增强了水套和铸渣机实用性;完成了艾萨炉电收尘尾部皮带改刮板、艾萨炉余热与电收尘接口喷吹、艾萨炉12 号皮带落料安装螺旋回收、电铅捞行皮自动化4个项目的改造,极大地改善了作业环境,为再生铅项目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2019年7月6日,驰宏资源利用公司熔炼厂还原炉艾萨炉点火,7月16日投料当天拉通工艺,顺利产出了阳极板。
勤于学习,应该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追求。徐成东从一名普通工人到技师、高级技师,又当上了劳动模范、敬业楷模,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学书本知识,他还在实践中学,带着问题去学,靠坚持学习,使自己跟上新技术。“如果我们只是等待,等到新技术来了再去学习也有点晚。因此还要关注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前做好知识储备。”徐成东说。正是这种学习、学习、再学习的钻研精神,让徐成东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多次支援会泽冶炼分公司、呼伦贝尔驰宏公司项目建设中,徐成东针对设备上的能用、不好用、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技改,两个公司都在第一时间就顺利达产达标。在到呼伦贝尔驰宏支援期间,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奥斯麦特炉,他废寝忘食地学习,掌握了奥斯麦特炉与艾萨炉在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差异。在奥斯麦特炉开产初期,由外方专家主导的熔炼一段还原出现渣铅过高、喷枪寿命短、烟尘率高、熔炼时炉体晃动过大和晃动时间过长等问题,徐成东不惧外方权威,提出对工艺操作参数和物料配比进行调整的建议。建议实施后,渣含铅大幅下降,喷枪使用寿命也由以前的一炉一支枪提高到四炉一支枪,最高达到了八炉一支的良好成效;炉子晃动大大降低,有效提高了炉砖使用寿命,各项生产指标超过了设计要求。
“‘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从不灰心丧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这段话是我的座右铭。”“畏惧错误就会毁灭进步,我不怕吃苦,也不怕失败。我的下一个梦想是实现铅冶炼氧化还原一体炉,我会继续努力,实现梦想。”徐成东正在向下一个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