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林
为了培养和提高同学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老师往往要求大家学写状物类文章,借此弄清楚笔下的动物(如狗、猫、兔等)、植物(如花、草、树等)或静物(如书、文具、小闹钟等)的特点,同时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做到主题突出。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状物类文章呢?
一、仔细观察,把握特点
仔细观察,是写好状物类文章的第一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全面细致地观察某种事物,从它们的外形、颜色、声音、气味和姿态等不同方面加以观察,写出它们的特征。如《我爱故乡的杨梅》 -文,作者深入地观察了杨梅的形、色、味,还有形、色、味的发展变化,使我们对杨梅有了清楚的了解。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到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布丰《松鼠》)
布丰抓住松鼠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以及吃东西时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准确描写,凸显了其外形特征,使松鼠的漂亮与可爱,真切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二、描述有序,恩路清晰
描述某事物时要紧扣其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写动物,可以按照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与人的关系的顺序来写;写植物时,可以按照枝干(茎)、叶、花、果的顺序进行描述;写静物,可以由整体到部分、由外部到内部、由外形到用途的顺序写。比如《鸟的天堂》一文采用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描绘大榕树的枝、叶、干、根的形态,言之有序,生动逼真。
第一奇是外形。爬山虎的根部很粗,茎部很细,茎上长满叶子。叶子一开始是嫩红的,不几天,就长大了,变成嫩绿的了。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入注意,令人注目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长大了的叶子,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十分均匀,不留一点空隙。一阵春风拂过,满墙的叶子就荡漾起来,美丽无比,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习作《爬山虎》)
文段先總说爬山虎“第一奇是外形”,吸引读者兴趣。然后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描绘爬山虎的粮、茎叶子的形状,尤其是详写了叶子的色彩变化、叶尖一顺儿朝下等特点,顺序得当,使人如见其物。
三、联想想象,凸墨神韵
若想把笔下的事物写得鲜活生动,就要展开恰当的联想或合理的想象。如写翠鸟飞行,可以联想到射箭,突出它飞得迅疾的特点;写大树的外形,可以将其想象成撑开的大伞;写刨笔机,可以根据其外形特点联想到动物和房子。
近看瓜叶菊的花朵,有的只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有的则是绽放一点儿的迷你小花。我仔细看了看小花,那花瓣仿佛是十几根短短的绣花针,煞是好看!还有的就是完全绽放的,花瓣呈水滴状,围着那黄中透紫的硬硬的花蕊,宛如绚烂多姿的烟花,而且很有几分“外柔内刚”的趣味。用手摸摸,感觉光滑柔软;凑近闻闻,淡淡的清香中透着几丝苦涩的味道。
花儿的下方,托着的是青绿色的叶子。叶子呈心形,又有些像手掌,仔细看看又如南瓜叶一般,摸着毛绒绒的。绿叶托紫花儿,就像妈妈的手托着心爱的孩子一样,多美多温馨啊!(习作《家中有盆瓜叶菊》)
选文首先描写菊花的不同形态,由眼前的花瓣联想到绣花针、水滴,以形传神,同时又将花蕊比作烟花,趣味横生。其次由菊叶的外形想到心形、手掌,尤其是由“绿叶托紫花儿”联想到“妈妈的手托着心爱的孩子”,温馨感人。
三、灵活施法,抒发情志
我们不能为了状物而状物,而应该在描写事物的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感情,或者在状物描写中穿插议论,也可以在状物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情,如写小燕子机灵可爱,唤起人们爱鸟、护鸟的行动;写梅花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激励人们不屈服于生活中的困难;写落花飘零化为泥土,鼓励人们积极地乐于奉献。
鹦鹉有一对灵活又明亮的眼睛,一张红红的嘴巴如同尖勾一般,一身鲜艳的羽毛把鹦鹉衬托得格外美丽,好像穿了一件色彩斑斓的外套,它长长的尾巴上还有着许多花纹,看起来漂亮极了!
鹦鹉会学人说话。每天早晨,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它打个招呼:“早上好!”鹦鹉似乎很愿意与我讲话,便用它那清脆的嗓音回了一句:“早上好!”我满意地笑了。有一次我和姐姐玩捉迷藏,我躲在阳台上让姐姐找我,姐姐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突然鹦鹉大叫我的乳名:“徐毛,徐毛!”姐姐听到后赶快跑到阳台把我揪了出来,乐得哈哈大笑。
(习作((我爱鹦鹉》)
无论是描写鹦鹉的外形特点,还是描写它的“学人说话”的习性,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对鹦鹉的喜爱或赞美之情。可以说托物言情,使文章的内涵丰富而深刻。于是乎,连读者也想养一只这样可爱的鹦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