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2020-02-25 02:10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师道(教研)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材内容

文/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深刻影响着国家人才培养,关系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在教育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工作,要求从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加强教材建设。2019年12月19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明确了中小学教材的管理、编写、修订以及使用等各项要求。

中小学教材(以下简称“教材”)是指中小学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用书,及作为教材内容组成部分的教学材料(包括配套音视频、图册和活动手册)。根据《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11号)规定编写教材事先须经有关教材管理部门核准;完成编写的教材须经教材审定机构审定后才能在中小学使用。教材的编写、审定,实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级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国家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审定管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地方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审定管理。

教材建设的完整流程包括编写、审查、出版、发行、选用和使用等环节。本文通过梳理当前中小学教材编写与出版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对中小学校教材建设有所助益。

一、教材编写的意义

学校教育工作千头万绪,核心是教材。教育思想和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等,都集中体现在教材中。

《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指出:中小学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小学教材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小学教材要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二、教材编写常见问题

笔者在比对多种中小学教材的编辑、送审、出版过程中发现,中小学教材编写常见的问题有以下五方面。

一是教材不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工具,首先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做人的职责。部分教材因为没有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而成为“不合格品”。

二是教材偏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根本依据,教材应符合相应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求。个别教材对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内容要求等没有很好地落实,无纲可依。这类问题在校本课程教材较为常见,如有的教材“一把抓”从小学一年级通用到六年级,其结果是低年级学生看不懂,高年级学生吃不饱。

三是教材内容选择欠妥。教材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内容选择直接关系教材质量。如有的阅读教材国外选文所占比例过高,国内选文所占比例过低。又如有的选文虽辞藻优美,但其作者历史评价负面,这类选文也是坚决不能选用的。

四是教材组织编排不当。教材组织编排是根据知识逻辑、教学逻辑和学生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有序的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如有的教材章节容量太大,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难以完成,某《STEM》教材就要求学生一章学会一种编程软件,这是无法实现的。

五是教材语言使用不当。教材语言具有严密的完整体系,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越是教育的低级阶段,教材语言的作用就越重要。如有的教材把教案语言、教案语言和教学语言混淆使用,不利于教师使用和学生阅读。教材语言就是要处理好“给谁看”的问题,要始终站在读者即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表达。如语言文字过于学术化或口语化,将不利于学生理解。

三、教材编写优化建议

1.保证教材的思想性

首先,教材编写人员应符合以下条件:(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遵纪守法,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形象和师德师风。(2)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方案、学科课程标准,有丰富的教学或教科研经验,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熟悉教材编写的一般规律和编写业务,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育行政部门和国家公务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

其次,教材建设作为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它是事关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教材编写工作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

一是教材须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方针。所有对党和国家的基本国策、基本方略、基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等,确保完全正确。同时,编者需关注相关政策法规、政治性或政策性提法,能及时对教材进行修订和更新动态。同时,编者要把握时政观点的正确提法以免进入误区,如“一带一路”的核心话语是倡议而不是战略。

二是教材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学科特点,以恰当的方式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

三是教材须确保价值导向正确。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不得出现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内容,不得出现恐怖、残酷、色情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2.保证教材的科学性

一是准确反映课程标准内容,既尊重学科规律,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内容容量适宜,深度广度科学,难度适切。

二是内容选择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选择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将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的内容。

三是整体设计合理。须统筹规划教材整体内容,做到各年级有序衔接,知识呈现科学、严谨、螺旋式上升;单本教材中各单元、各章节风格一致,栏目数量均衡,知识顺序科学,图文比例合理。

3.保证教材的教学性

一是适合教师使用。教材应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便于使用者顺利把握编写意图,组织教学。如合理设置前言、目录,各章设置导语、小结、学习评价等与正文关系密切的栏目,这些有助于使用者整体把握相关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二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教材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要,把抽象、复杂的学科知识,转化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如栏目设计应丰富多样,激发学习兴趣;图表清晰准确,图文配合得当,可读性强;习题设计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作业设计系统科学,有思维含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是适应区域差异,体现教育公平。教材要适应我国多民族、多人口的基本特征,能适合不同地区和学校的现状和发展需求。例如要考虑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不同地区学生特点,体现教育公平。同时,不得有民族、地域、性别、职业、年龄歧视等内容,在语言、文字、图表等内容呈现需平衡不同群体。

4.保证教材的规范性

一是注重教材的系统性,结构设计合理,不同学段内容衔接贯通,各学科内容协调配合。内容设置宜采用“循序渐进式”“螺旋上升”表现形式。

二是语言文字规范。语言文字使用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汉语拼音方案》等规定。不使用繁体字和错别字,不使用国家已废止的异体字和简化字、印刷字形等。不实用网络语言。

三是呈现形式科学。字体字号、版面尺寸等符合《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要求》《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印规范》等文件要求。数字和标点符号等的用法符合《出版物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计量单位要使用国际单位制,符合国家标准。中小学教材使用的地图须经过审定方可出版。

四是符合知识产权保护、著作权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使用他人作品要标注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引用网络资料要注明来源和引用日期,尽可能使用原创图片,不使用有版权问题的网络图片。

五是不得有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中小学教材不得出现二维码链接、网址等不安全网络因素。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和相关资料不够全面,尚无法全面展开论述,在此提出一些思考与不成熟的建议,意在抛砖引玉,为中小学教材编写人员做些参考。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材内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