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中心小学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学习方式都呈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开放性,“互动生成”已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因此,教师能否及时有效地催化激活、捕捉和利用互动生成的信息,是实现“动态生成,主动建构”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积极做好言语授课的准备工作,还应提高驾驭和处理非语言行为的能力,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诸多“表情和动作”有的放矢地灵活掌控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的教学工作经历,我认为,为更好地课堂教学中捕捉生成信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捕捉。
小学数学更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教师如果及时捕捉这些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并对自己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往往能使课堂更有灵性,从而推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学生的脸是一张情感丰富的展示台,是一张无声的课堂评价表。如在教学《统计》这一节内容时,我要求学生根据各自背诵多少首古诗的情况进行调查,并把结果用统计图表示出来。结果有的学生只写出数字,有的学生把条形统计图画得大小不一甚至东倒西歪,也有的学生有了真正的数据却不知怎么作图。当我把学生们所画的统计图显示在屏幕上时,学生们脸上立刻就呈现出不同的表情。我从这些学生的表情上已经知道,很多学生已经知道这图没有画好,我乘势再问:“同学们对这些画得图感觉怎么样?”我乘势幽了一下“默”笑道:“是不是有的图画得不像个样子,这些歪歪斜斜的,要是宝塔这样的话,那不是要倒下来了,这很危险呀!你们觉得有办法画出直直的塔身吗?”学生都笑着欣然接受并想出了办法。于是,我让学生们共同分析“画得不好”的地方,并让学生纠正过来。
课堂教学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尽管在教学前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面对一群具有生命力的学生,教师依然会遇到太多的、出乎意料的情况。在教学中教师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头脑中的教学理念决定事态发展的走向,事实上,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是相当难得的课程资源,只要处理得当,很可能转化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唯有从容应变,敏锐地捕捉即时生成的教学机遇,反而要抓住这些生成的教育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方能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突然遇到课堂出现“杂音”情况时,绝对不能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棍子打死”,因为学生提出的这些奇怪“问题”,很有可能就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或创新能力的一个题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得如何精彩,重要的是能适时激起学生的认知行动。教师遇到的这种“不和谐”,通过互动生成教学过程,必然加深学生对学习情感、知识形成过程和教学价值的体验。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中,“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开始,我就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独立探究。在巡视学生作业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用沿着高剪开后平移的转化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再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然而也发现有小部分学生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显然,他们的操作都是对的,这种共性互化的思想和方法,是学生对自己所参与的活动不断有效进行解读和反思的结果,有极高的数学价值。由此可见,在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更要关注隐藏在学生稚嫩的十指间所流露出的那份“灵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及时和有效地催化、激活、捕捉和利用互动中生成的信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传递者和生成者。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灵动而美丽的动态过程,不仅需要教师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案、预设学生,以灵动的教育驾驭课堂上的各种生成,对学生进行胸有成竹的引领,还需要教师“以生为本”,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以开放课堂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生成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