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澜
(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江苏 太仓 215400)
2005年8月,太仓市实验小学以城乡结对的形式,与县域内的两所乡镇学校结对帮扶,开始了城乡学校的集团化办学实践。
15年来,太仓市实验小学依托学校草根文化的内生力量,基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政策,尝试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二元分割矛盾,先后经历了结对试水期、托管探索期、一体化深化期和联盟推广期四个阶段的集团化办学实践探索。期间,与农村学校、新建学校、转型中的城乡学校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城乡教学共同体,逐步形成了以“文化融合与重构”为关键路径与核心策略的城乡教学共同体的基本经验与实践范式,有效推动了集团内学校“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全面、全程、全员的教学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文化在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激励愿景、塑造思想、规范行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教育研究与改革的关键要素。文化融合与重构,就是以优质学校的教学文化为基础标杆,并持续融入时代与社会的先进文化元素,在此基础上实现城乡教学文化互动。融合,是为了重构;重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草根文化”内涵丰富,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程与教学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方面都有整体建构。因此,凭借草根文化的内生力量与农村学校的教学文化进行互动、融合、重构,我们成功探索了教育集团城乡教学共同体的策略、路径、机制、关键要素和评价机制,在个性中彰显共同体建设的共性,为其他教育集团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城乡教学文化共同体,融合的是人心、精神、价值观和愿景,重构的是学校课程规划、教学主张、研修方式、教与学方式与评价制度。太仓市实验小学从一所公立名校的视角,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授权下,进行了长达15年的集团化办学个案探索,以建构城乡学校教学共同体为抓手,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集团办学经验。
实践证明,影响城乡教学共同体建设成功的核心要素是共同愿景、学科领导者、共享的教学资源库、互动机制和高效能。这五大核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共同愿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有高期待,二是对儿童发展有高期待。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就可以走到一起。
学科领导者是教学共同体中的“定海神针”,起着指引、稳定、推进、决策的作用。中国在小学阶段设置的学科都有成熟的专业体系,包含着很深的学科逻辑,一定要有学术有专攻的人在其中引领。否则,即便城乡教师在互动中产生了好的思维火花,也不一定被捕捉,为大家所用。
共享的资源库包括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两种,静态的资源包括录像、课件、视频、教学参考书等,动态的资源主要指科研院所及高校内一流的课程与教学领域专家、学科教研员和一线教学名师等莅临教学现场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而生成的资源。动态的资源对城乡教师的成长发挥了推进作用。
互动机制创生过程要兼顾城乡学校各自的需求,在校际之间找到平衡点。要兼顾到共同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保证人人有所收获。
高效能也包括两层意思,一要保证城乡教学共同体研修的高效能,二要保证研修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学生学业成绩的大面积提高。要保证高效能,城乡教学共同体人数不宜过多,否则活动中很难关注到每个人。
在托管探索期,学校与九曲小学、直塘小学三校共同创生了“主题五环式跨校研修”的互动机制,并在一体化管理科教新城实验小学期间进一步加以完善,在联盟期得到推广。
主题五环式跨校研修的五环包括:围绕主题独立备课、抽签上课、课堂观察、评课议课和人人上课。每个环节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第一环节,独立备课重视教师的独立思考;第二个环节,抽签上课,让每位老师都有准备、有思考、有行动;第三个环节,课堂观察,激励教师从不同视角(儿童的学、教师的教、组织形式、效果、教学资源的生成等)集体反观伙伴的教学行为与细节,学会用“教学现象学”分析课堂的行为价值;第四环节,基于同伴课堂观察后的专业评点;第五个环节,城乡学校回到自己的课堂按研讨后的教案,人人上课,必要时人人上交课堂录像备份以便推动。
跨校研修的主题从校际互动协商到教学前瞻性项目的分解,既要有效破解一线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又要保证有一定教学前瞻性。备课时要求教师围绕主题做文献学习,评课时要求教研组长有主题文献的推送,活动结束后要总结反思。因此,我们创生的主题五环式跨校研修做到了教、学、研的一体化,让理论与实践真正得以融通。
首先,从城乡教学共同体的类型看,可以从多角度组建,如按学科组建,语文教学共同体、数学教学共同体、英语教学共同体等;也可以按教学环节组建,可以组建为教学资源研发共同体、课堂观察共同体、作业设计共同体、考试评价共同体等;还可以按研究项目组建,譬如“学科+”儿童哲学教学研究共同体、儿童戏剧教学共同体、游戏教学共同体、小组合作教学共同体等。共同体类别的多元共生决定了主体的多元性。
其次,从城乡教学共同体的组织性质看,是半行政半学术组织,它既需要学术层面的自由与开放,也需要学校行政层面提供平台与保障,并且在城乡校际之间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这也需要共同体多主体管理。
我们从“责任分担、优势互补、分权领导、补齐短板”的原则出发,创生了“一会五中心”的多元治理模式,在教育集团中通过“一会”——“校长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五大中心”协同工作。跨校五大有中心:管理决策中心、课程研发中心、质量监控中心、学习指导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各大中心的主任由教育集团内各联盟学校校长自主申报(兼任),并在校长联系会议上协商并最终确定。
校内年级督导制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课程意识觉醒后,对原有的“教学六认真检查制度”的转型,由校行政与学科带头人、融入教师、外聘专家组成团队,逐一对1-6年级的课堂教学、学生人格与素养发展、师生成长的生命状态进行“动态跟踪”“协同研究”的一项制度。
在平等对话、民主协商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接受了一次新的教学理念的“洗礼”,也保证了新教师与农村教师对教学标准的自觉认识,有效破解了因教师流动带来的班级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保证了全员、全面、全程的教学质量。当联盟学校根据各自办学目标灵活迁移这一评价机制之后,各校的办学综合水平均获得了跨越式的大幅提升。
太仓市实验小学在集团化办学期间,先后与十所学校结成了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在教师流动每年至少15%的基础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始终保持区域综合考评第一名。一大批骨干成长为“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者”,截至2017年底,学校先后输出25名骨干担任兄弟学校校级领导,快速带动了乡镇学校教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15年来,太仓市实验小学与乡镇兄弟学校一起,先后完成了教育部规划课题“文化融合视野中学校共同体建设的个案研究”等多项省部级重点课题及项目的研究,共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成果奖一二等奖5项,苏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特等、一等奖4项。
太仓市实验小学的集团化办学经验还被写进了《太仓市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成为江苏省学校集团化办学的五个典型样本之一在《江苏教育研究》专题介绍,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经验两次被刊载在《人民教育》。2018年11月,“文化融合与重构: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的个案研究”研究成果在第四届全国教育创新公益博览会展出。
2017年8月,太仓市实验小学的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模式,在太仓全市得以全面施行——三纵(小初高纵向联盟)九横(城乡学校横向联盟)的教育联盟格局正式形成。
实践证明,城乡学校教学共同体的建设可以遵循这样的内涵发展规律:“文化尊重——文化互动——文化融合——文化重构——文化自强”。城乡学校教学文化的差异是始终存在的,我们首先要尊重差异,把“差异”转化为“资源”,在差异中寻找教学资源。城乡学校也不会无缘无故进行互动,因此,要让各自的学校产生互动的需求,能“为我所用”而互动,为各自更好发展而互动,为平凡走向卓越而互动。
融合不是用城区学校的教学文化取代农村学校的教学文化,而是通过城乡学校的比照,对自己学校的教学文化有自知自明的认识与觉醒,自觉融合先进的、优质的教学文化元素,摈弃落后的、劣质的文化糟粕。譬如:拖堂、题海战、一言堂等。
重构则是不断创新、创造的过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迈向未来、迈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这就呼唤着城乡学校都要去重构新的教学文化。如果城区学校的教学文化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农村学校的教学文化也有可能超越城区学校的教学文化,后来者居上。
文化尊重与文化互动是融合与重构的基础,文化融合与重构是走向文化自强的策略与手段,文化自强是融合与重构的追求与目标。
当然,在集团化办学的各个时期,都面临过许多困难,比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一直存在,实践与思考还不能很好自洽,学校行政领导频繁调动导致城乡学校共同体发展缺少可持续性,对城乡学校教学共同体价值与效能还缺少权威专业的评估等。
未来,我们将通过草根“淘金”计划,聚焦联盟各校的特色课程建设,通过草根“新绿”计划有序推进联盟各校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草根“播种”计划更好地落实联盟各校的学生培养,进一步深化联盟期的城乡教学共同体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