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2020-02-25 22:03吴明深兰丽莎
关键词:家庭成员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吴明深,兰丽莎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110034

在“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家庭体育对推进体育发展、维系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和国民健康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目前,家庭体育教育并没有引起学校、社会和政府的足够重视。[2]家庭体育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关系是目前学术研究的空白。笔者认为,构建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协同发展机制,必将会促进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一、家庭体育内涵

家庭体育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家庭成员为主的体育活动。家庭成员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兴趣和爱好,选择个人所需要的体育活动,旨在增强身心健康,联络家庭成员的感情,增进人际交流,增强家庭成员的生活乐趣,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进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

家庭体育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家庭体育有着优良传统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体育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第二种是无家庭体育传统、无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的家庭,这类家庭需要对其进行体育指导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家庭体育成员中,一类是有在读学生人员的家庭,这样的家庭与学校体育密切相连;另一类是家庭体育锻炼中无学生成员。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家庭成员中有在读学生的家庭体育。

二、家庭体育特征

(一)差异性

家庭成员的组成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一是年龄差异。家庭成员通常由多代人组成,有很大的年龄差异,这就要求家庭体育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上有所区别,选择训练量、训练强度不同;二是身体状况差异。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也会导致家庭体育的运动项目的选择会有所差异;三是性别差异。性别不同,偏向的运动类型也会产生差异,如男性通常更多选择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强度大的项目,女性较多选择瑜伽、慢跑等运动强度较小的项目;四是职业差异。有的职业与体育挂钩,有的与体育无关,因此,选择的运动形式有所不同。上述差异导致了家庭成员选择的运动项目不同、运动强度不同、运动形式不同。

(二)影响性

家庭成员的体育锻炼会相互影响和带动。家庭成员中有人坚持锻炼会感染和带动其他人的锻炼,同时也可以督促其他家庭成员进行体育锻炼;学生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可以影响其他家庭成员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习惯,家长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也通过学生的传递影响着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体育知识的掌握不同,也会产生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取长补短,共享体育知识,促进科学合理的科学锻炼,以达成家庭成员共同健康的目标。

(三)自主性

由于家庭成员的生活、工作作息时间不同,休闲时间不同,家庭成员往往按照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时间、运动形式以及运动频率。家庭成员根据自己年龄和身体状况以及经济承受能力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和运动场所,其中,离退休人员自主性更强;上班族选择所在单位的福利性场所或营业性场所进行锻炼,根据自身爱好以及场所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学生在放学后以及寒暑假,根据自己的爱好及环境,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以及运动频率。

三、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一)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

家庭体育是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个成员参与体育活动的开始,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启蒙教师,所以,家庭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传统直接影响到家庭成员的体育锻炼行为与习惯。对于年龄段较小的学生来说,他们刚进入学校,对于家庭的依赖性较大,且部分家庭成员在体育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导致我国小学生体质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3]有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家庭,为学生入学积极主动参与学校体育活动树立良好的运动意识,打下良好体育运动基础,有利于家庭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同时,那些没有体育锻炼传统的家庭,学生通常没有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基础,此类家庭需要加强体育运动意识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养成。

(二)学校体育是家庭体育的延伸

学校体育有完整的体育教育体系,有科学、系统的课程设计与教学规划以及丰富多彩的各项体育活动。因此,具有良好的体育运动传统家庭的学生入校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学校体育环境,体育运动意识与体育运动基础水平较高,技能掌握提高比较快;没有体育锻炼传统家庭的学生,体育运动意识薄弱,体育运动基础水平较低,运动技能缺乏,造成此类学生参与学校各类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给学校和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活动带来困难。因此,学校需对学生采取多种措施,培养此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体育的均衡发展。

(三)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互相促进

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是家庭体育的延伸,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不是彼此独立存在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家庭体育和学校体育都应该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互相监督,为终身体育服务。

家庭体育意识强、有体育传统的家庭,会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由于学生受到良好的家庭体育教育,入校后学生适应能力强,有利于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同时,此类学生通过学校体育的教育,会引导和提升家庭体育的意识与水平;对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薄弱家庭的学生,体育教师要给予重点关注,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提问,多进行个别辅导,同时将运动水平较高的学生与此类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在分组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帮助此类学生提高体育运动意识和体育运动水平,达到共同进步和共同提高的目的,改变这些体育运动意识薄弱、运动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的现状。

四、家庭体育发展的策略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每个家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身体健康,这也是家庭生活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家庭中的长者和老年人由于受年龄等方面的影响,身体健康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老年人更加注重体育锻炼,以期健康状况得以维持甚至转好。家庭体育活动中,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人数比较多,锻炼的时间比较长,锻炼的方式也比较灵活。部分家庭中因长者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榜样作用”会带动和感染晚辈们进行体育锻炼。

(二)正确认识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

学生的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安排得好,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安排不好就会相互影响。[4]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文化课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目前学生学业压力重,每天在校学习时间长达12 小时以上,“久坐”“宅男”“游戏成瘾”成为目前很多学生的代名词,身体健康每况愈下。由于少年儿童的思维和认识以及知识体系不具备能够自己处理好文化课学习和体育锻炼关系的能力,需要家长帮助他们进行合理地安排。因此,树立正确的家庭体育锻炼观念、正确认识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的关系对于学生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三)加强家庭体育锻炼的认识

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待体育是持支持的态度,具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能够与孩子进行体育方面的互动,家长和孩子的运动频率大多是每周1~2 次,运动时间大多是在90~120 分钟,项目多以跑步或者球类运动为主。”[5]学生体育行为的形成来自于家长的态度和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因此,提高家庭体育锻炼的认识,家长的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家庭成员体育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家庭中的青少年学历和文化水平较高,他们可以帮助和指导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使其锻炼科学化和合理化。同时,青少年也可以运用现代网络和图书,针对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锻炼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处方,使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化和有针对性,使其锻炼的效果更好,锻炼的目的更强。

(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是家庭体育锻炼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家庭成员中的青年和少年儿童,要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指导思想,这对年轻人是最重要的。家庭成员中有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成员,对不锻炼的青少年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也充分体现了“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理念。家长也可以强制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对于有一定体育锻炼基础的学生,也可以进行督促和监督。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锻炼不中断,保持体育锻炼的长期性和持久性。同时,家庭中的青少年也可以帮助和促进长辈和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在家庭体育实施过程中不断形成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形成具有仪式感的家庭体育锻炼日,找到最适合的体育运动项目,真正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五、构建家庭与学校体育协同发展机制

(一)完善家庭与学校体育协同发展规划

学校体育工作开展顺利在于学校与家庭的共同配合,共同谋划学校体育发展方向、活动安排及未来五年、十年的学校体育发展规划。为了促进家庭体育的发展,我国出台了关于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法规和制度,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存在有关责任归属问题、维修成本问题、组织管理等诸多问题。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尽快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责任、耗损补偿、人员工资等具体政策、监管评价办法。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共同制定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合理方案,让学校吃“定心丸”,促成学校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政策。

(二)建立家庭与学校体育的沟通渠道

如果家长能和班主任或体育教师建立沟通的渠道,使家长能够掌握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中的表现,这是最理想的模式。这样使家长能够掌握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表现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在体育课和体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不仅包括体育课和体育教学,还包括各类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社团运动会等内容。因此。学生家长仅仅支持督促和检查学生的体育课情况远远不够,还要支持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如运动会、体育社团等。因为学生的体育课每周的学时数是固定的,这远远达不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效果。学校体育的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只有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才能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

(三)鼓励家长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建设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具有体育行业资格证的家长,或是体育教师、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等职业的家长参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学校运动会的策划由学校领导、体育组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完成,运动会项目设定亲子项目,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促进亲子关系。家长可以通过体育专题讲座,专家、助理教练参与运动队训练管理等多种形式,参与校园体育运动节、运动队训练、校园体育设施设计等活动。家长为学校的运动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对学校、班级和班主任都是极大的支持。

在物质层面,家长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给予学校、班级和学生以大力支持,包括学生本人的运动服务、各种宣传用具需要等,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给予资金支持和人力帮助。

(四)促进家庭、社区、学校体育相融合

社区环境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很多家庭成员选择的家庭体育活动地点多在居住社区或附近的公园,因此,社区体育活动的发展状况将极大地促进家庭体育的发展。完善社区体育组织机构,吸纳具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资质的家庭成员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中,共建社区文化活动。[6]可以尝试建立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家庭体育俱乐部”“家庭体育活动节”“社区健身活动日”。设定家庭体育活动套餐,给予必要的服务帮助,利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展社区运动会,鼓励社区家庭成员参加。这样,学生既参与了社区的体育活动,增强了身体健康,同时学生也参与了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发挥了体育的多种功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开放,政府以前已有明文规定。家庭作为社区的一部分,学校体育场馆应该也是向家庭开放的。在开放的过程中,学校、班主任、体育教师应该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保护体育器材的重要性。

家长与学生共同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互相带动和互相促进,同时也可以营造家庭良好的氛围,互相交流,增进感情。在家庭各个成员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地共同进行体育锻炼,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场地器材。只有互相监督,共同锻炼,才能达到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

六、结语

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共同担负着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能够推动全民健身,共筑体育强国,提高国民健康素养,尤其在目前家庭体育教育不受重视的情况下,要改善和加强体育教育,更要促进家庭体育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密切结合,使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体育运动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
幸福的家庭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