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高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
——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

2020-02-25 21:28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园林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5)

一、引言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2018 年9 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养的问题做了纲领性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明确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靠思政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是全体高校教师、所有课程的任务和使命。[3]《园林规划设计》是高职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以课程为载体,将课程知识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深挖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使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育人?[4]这是本课程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深入思考的关键点,也是文章将探讨的问题。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这个教育术语于2014 年由上海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和基础课的教育实践活动中,[5]深挖课程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元素,提炼出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相关的教学素材,在教授知识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精神导向,通过思维培养、案例分析、意识渗透的相辅相成作用,构建“学科德育——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德育教学体系。[6]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隐性思政的协同作用,比纯粹的说教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综合素质和职业认同,促进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实现。[7]其一,《园林规划设计》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入,可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深挖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精华元素,使其古为今用,让中国园林继续发扬光大。其二,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将爱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可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培养“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8]这将使园林人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传承下去,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增光添彩,努力实现美丽中国。

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在以往《园林规划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与解惑,而忽略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大部分园林专业的高校教师非师范类出身,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欠缺,缺乏对德育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设计,思政教育生硬,缺乏代入感。[9]而在新时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观,排斥生搬硬套的德育说教,导致专业课程德育教学效果差。[10]因此,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前提下,需要组织教师共同探讨将课程知识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深挖其中的思政元素,并自然而然地渗透于课程教学中,使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

(一)结合教学改革,注重课程思政设计

根据专业方案的统筹布局,结合教学改革,注重课程思政的合理安排。准确制定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合理撰写教学大纲、精准实施备课教学、客观反馈教学评价,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在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课程思政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主要功能。[11]

(二)结合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蕴含着丰富德育知识点,如园林历史与民族自信、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人文素养与爱国情怀,精益求精与工匠精神,海绵城市与生态文明、技能竞赛与立德树人、人性化设计与以人民为中心,等等。挖掘不同章节中隐含的价值主题,应用时政案例来对接知识点,进行精准迁移,善于运用案例中的思政元素,使课程在自然而然中传递育人理念。

(三)结合以德育人,教师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有扎实学识、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有理想信念的“四有”好教师。教师课堂教学,把专业知识点、主导价值观与育人元素串联起来,做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统一起来。[12]

五、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根据《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安排,在每个章节挖掘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价值引导的成分在教学设计和日常教学中如盐在水,做到如沐春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13]《园林规划设计》教学章节包括了园林艺术、园林布局、园林四大要素设计等总论部分,以及道路、广场、居住区、公园等城市各类绿地设计的个论部分。课程教学各章节思政元素挖掘具体如下所述:

(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思政元素挖掘

其一,教授“园林艺术”章节时,教师通过对中国园林五千多年历史发展的介绍,让学生认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知晓中国古典四大园林经历的历史动荡及多次修复,明白园林的发展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只有和平年代才能发展园林,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二,在“园林构成要素及设计”教学过程中融入诚信、法治、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通过介绍园林界泰斗孙筱祥教授设计的杭州花港观鱼景点,实例分析四大构成要素艺术组合的重要性。同时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的设计案例来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人格,增强文化自信。园林规划设计程序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清楚项目规划设计全过程,以及如何应对遇到的棘手问题。任何成功的设计都需要设计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设计思路,以及吃苦的毅力和较强的协调能力。其三,在“公园设计”教学中,从引导学生观看北大俞孔坚教授“小脚革命”的讲座视频入手,讲解城市公园海绵体建设的设计要点,融入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理念,强调技术创新、工匠精神、责任担当等思政教育,同时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节能设计理念灌输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分组进行公园设计练习,培养学生友善、团队协作的精神。此外,在本课程期末为期一周的实训课中通过实践教学,具体项目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及善于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工匠精神,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培养知农爱农的创新人才。

(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思政元素挖掘

首先,在“园林布局”教学中,教师由白居易、苏轼有关杭州西湖的诗句,引出两大诗人与杭州西湖的历史渊源故事,进而介绍杭州西湖的发展及西湖十景。讲授园林布局、园林造景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政教育。其次,在“城市道路及广场绿地设计”授课过程中融入绿色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师法自然、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由城市内涝“看海”图片引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道路设计应结合城市海绵建设。在广场绿地设计教学中,用不同案例比较、分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盲从不跟风,要人性化设计。再次,在“居住区绿地设计”教学中,强调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实用性和安全性,创建和谐小区。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居住区设计风格的发展演变。由盲目崇洋媚外到蕴含丰富中国元素的“新中式”设计风兴起,激励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提升文化自信,鼓励学生继续深挖古典园林中的精华元素应用于当代园林,树立爱国爱家情怀。最后,在讲解医院绿地设计时,可回顾医护工作者在2020 年辛苦抗疫的图片,他们舍小家而顾大家的精神,值得人们敬仰、学习。教育学生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对时代的爱,不追明星,追名师,做对社会有贡献的新时代好青年。疫情过后,做好医院绿地设计、美化医院环境、优化医院空气,是时代的需要,也为医护工作者紧张工作之后的短暂身心放松提供健康保障,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六、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在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思政的改革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每个章节的思政元素,结合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大国三农”的情怀,真正做到高校教育立德树人。

猜你喜欢
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规划园林
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探讨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与对策
细节处理在园林规划与施工中的探讨
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新思路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