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青
(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南京 211800)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与进步,使国内企业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趋增大。企业必须及时转型,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与管理能力,才能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寻求新的机遇。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发展需求,为了使企业未来健康发展,改革会计管理模式成为必然。会计实时控制是一种新的会计控制观,适合当前及未来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能促进企业管理战略目标的达成。
会计控制是会计的一种重要职能,目的是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顺利实现经济目标提供保障。详细来说,会计控制是由会计人员或部门通过财务法规、制度、计划目标等对企业的日常资金流动进行监督和约束,确保企业财务目标达成,是企业财务部门的重要管理职能。
20世纪初,蒙哥马利在《审计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内部牵制理论,他认为内部牵制就是账户的支配与控制不能由一个人完全独立完成,即账户的支配与控制应该分给不同的人负责,这样就形成了相互制约的效果。
20世纪50年代,会计控制概念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首次提出,明确了会计控制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会计控制作为企业重要的内部控制方式,具有独立性和协调性等特点。
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教授提出价值链概念,倡导企业发展应该从价值链与核心竞争力两个方面入手。实现价值链管理目标,首先要形成一个价值链战略,这样做的目的是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完美衔接链条当中的每一个组成环节。成功的价值链可以将链条中的所有参与者整合为一个整体再运行,每个参与者的最终目标都保持高度一致,形成更准确的市场信息并获得更快的反馈速度。价值链中各成员的融合度越好、配合度越高,能更高效地为客户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管理水平、经营效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产品价值与服务水平,降低成本。
企业管理历经上述变化后,国内外学者更加关注信息技术与会计控制的相互关系,IT环境与价值链管理条件下的企业会计实时控制问题得到了重新审视。一些学者从搭建会计实时控制的框架体系入手,对IT视角下的会计控制观进行阐述,探讨会计实时控制对企业管理目标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会计界针对会计控制展开了深入研究,收获了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具体表现在会计控制由监督性向控制性转化,对会计管理活动论、控制论、价值链等会计理论进行了探讨研究,多视角、多层面分析了会计控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1]。虽然西方国家先受到了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洗礼,但我国并没有停下脚步。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思想的影响,国内企业管理正在发生剧烈变革。企业管理面对的客观现实要求传统管理必须向信息化管理转化,同时企业管理的转变也迫切需要新会计控制理论进行指导。在迫切需要会计控制的前提下,企业的传统控制观发生了转变与创新,会计实时控制应运而生。
当前,会计实时控制并没有权威定义,各界人士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从我国对会计实时控制的研究方向以及当前国内企业实践案例来看,会计实时控制是指在信息技术(IT)环境中,财务会计人员(部门)通过技术手段,对企业日常的资金活动过程进行指导调节、约束促进,对数据进行实时对比分析,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提高企业经营效率[2]。
会计实时控制与传统会计控制的区别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受控对象不同。传统会计控制主要保证企业资产与资金安全完整,以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控制对象;会计实时控制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为控制对象。二是受控内容不同。传统会计控制围绕企业资金施行;会计实时控制围绕价值链施行,对系统、网络、数字等多个维度实施控制。三是控制方式不同。会计实时控制强调了控制过程中实时数据的重要性,控制方式转向企业经营活动过程或企业生产过程。四是受控信息不同。传统会计控制仅针对会计信息或者货币量进行;会计实时控制强调了时间量、实物量、货币量等信息的利用。五是受控属性不同,从传统会计控制的单一属性向多元属性转变。企业会计的实时控制有3种特有属性,即过程、动态与时空。过程属性强调对经营全过程的实时控制,在IT环境下,包括企业产品从研发到生产、从销售到服务的各个环节,还涵盖了制造、供应、销售、客户的相关活动;时空属性具有信息跨越时空的特性,通过互联网传输与共享,能在最短时间内从世界各地获取会计控制所有的必要信息;动态属性则代表会计控制由静态数据采集逐渐向动态数据采集转变,即在IT环境下,企业会计控制信息的获取由过去企业经营活动后的数据采集,转化为企业当前活动实时数据采集。
企业要实现战略管理目标与提高企业价值,需要积极树立实时控制观,设计并搭建会计实时控制框架体系,系统研究体系中的IT环境、会计流程再造、控制方法、控制模式4个重要部分。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在企业内的广泛应用,保证了企业控制的数据信息能够快速传递;企业内部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后期审计与管理;会计管理软件(AIS会计信息系统)可以系统地收集、分析、总结企业活动的历史和实时信息。
IT环境是会计实时控制措施的重要载体,在整个实时控制体系中有重要地位,是构建会计实时控制框架体系的基础[3]。当前国内诸多企业内部的IT环境已经创设完毕,由于不同企业的发展方向与经营管理存在差异,导致各企业对AIS体系结构的设计标准不一致。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企业部门间的信息集成不同,有的体系结构支持实时控制,有的体系结构不支持,给实时控制带来了诸多不便。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结构大部分停滞在部门内的信息集成,不能与其他部门传递与分享信息,形成了信息闭路。事后结算、事后报告的控制形式使得发生经济业务时,AIS采集的数据对市场、对手、客户、自身等情况反映不全面,不具有实时性,无法实施会计实时控制。因此,企业会计实时控制要从IT环境的创设与优化开始,通过研究与分析得出满足实时控制的AIS系统结构,支持各部门之间或者企业与合作单位之间信息共享,实时传递与反馈数据,为后续会计流程再造及实施控制方法和模式创设相应的IT环境。
由于不同企业的业务范围、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不同,会计流程也有较大差异。可以将实际会计流程抽象化后进行研究。抽象化后的企业流程大致可分为业务、会计、管理3个流程,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在3个流程中,会计流程是其他两个流程的桥梁,从业务流程中实时采集与加工数据,然后生成管理流程中必需的经营活动信息。企业只有将业务流程再造作为指导,将IT环境与3个流程有机结合,确立实时控制观,才能保证信息采集与加工的实时性。
随着企业业务不断发展,会计实时控制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对会计控制时效性的要求逐渐提高,许多传统会计控制方法的效力逐渐减弱,但预算控制、责任、标准成本等先进的会计控制方法逐渐兴起。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更有利于应用会计实时控制方法的发展空间,研究会计控制准则并加工成能够融入IT环境的标准,为企业会计控制标准提供选择。对会计实时控制方式进行深入探索与讨论,为会计实时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会计实时控制模式可以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分类。横向控制模式对企业从研发到售后多个阶段的经营过程进行实时控制,最大的作用是可以减少企业积压的库存产品,保证企业资金流转顺畅和利润最大化,协同部门和合作伙伴正常有序地开展工作。纵向控制是对企业与企业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进行实时控制,将不同地区的成员通过网络连接并整合起来,随时获取企业资金情况。
会计实时控制观是传统企业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的必然产物,顺应了时代变革,满足了新时代企业管理的各方面需求。IT环境、流程再造与会计实时控制方法、模式密切相关,要想发挥会计实时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实现企业会计控制目标,必须对相关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就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发展现状来看,会计实时控制对企业内部组织、制度、经济效益的控制发挥着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键作用,为企业达成管理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是当代企业管理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