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殊教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2020-02-25 20:18胡玉君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双师儿童培训

胡玉君 周 丹

(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所谓实践能力是指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1]特殊教育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日常教学的实践环节中能够有效地把已熟练掌握的实践能力运用到某类特殊需要儿童康复与训练当中去,培养特殊需要儿童发展与成长的能力。随着《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2]深入实施,培养和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成为特殊需要儿童康复和成长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

一、提升特殊教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实现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特殊需要儿童和青少年有机会在中小学随班就读,或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作为专门对特殊需要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主要机构,特殊教育学校承载着绝大多数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期望,担负着培养特殊需要儿童成长成材的使命。进入新世纪,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快速发展,特别是近五年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2018年达到了2152所,在校生66.59万人,专任教师5.87万人,[3]数量和规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以及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与提升特殊教育教师实践能力成为当前特殊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成为特殊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特殊教育技术呈现出复杂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对特殊教育学校及机构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呈现真实的问题、真实的事情、真实的情景,为他们解决问题与探究新知识提供工具与材料。”[4]这对特殊教育一线教师的综合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特殊教育教师的实践能力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要体现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现场的特点,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特殊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素质,更要具有过硬的实践教学能力,才能成为高素质专业化的新时代特殊教育教师。

二、当前特殊教育教师实践能力的困境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4]保证特殊需要儿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高素质专业化的特殊教育教师。在理论层面上,特殊学校教师基本具备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层面,受特殊教育学校师资、技术、器械、设施等诸多方面影响,特殊教育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未得到应有发展,与高素质的特殊教育教师标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实践教学能力亟待提高。通过调研、访谈了解到,当前特殊教育教师实践能力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方法掌握不牢。调查发现,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短缺严重,很多普通师范学校毕业的师范生进入特殊教育行业;也有一些普通教师通过转型转岗后从事特殊教育专业,[5]他们普通教育学理论,长期从事理论教学,普遍存在特殊教育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经过转岗培训后,对特殊教育理论知识有了很大提升,但参与特殊教育实践较少,对特殊教育实践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掌握不够。有的教师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实践中与学生互动少,不善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愿参加教研活动,对特教发展近况、新的方法与技术缺乏了解,缺乏对特殊教育现场的认识,不能针对特殊需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实践指导,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二)示范指导经验缺乏。教师实践指导示范能力是教师实践教学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些教师操作能力不强,自己觉得很努力,但指导得不具体、不实用,实践效果不理想,不太清楚如何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不经常更新教学内容、方法,不能及时把最新行业知识引入到实践教学中。不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经常在实践教学中遇到过困难,导致实践指导不到位,暴露了示范经验不足的问题。很多特殊教育学校中没有“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激励机制,导致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非常少。

(三)实践反思能力不足。很多特殊教育教师重视理论教学,投入精力较多,缺乏实践意识,应付实践教学;有的教师缺少反思意识,实践教学后较少进行回顾和总结,能力不足导致问题悬而未解;有的教师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反思能力不足,不会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应付实践教学,不会实践反思,是导致教学科研实践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只有对实践进行反思,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三、特殊教育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对策

特殊教育教师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其实践教学能力更是决定着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与成长。面对特殊教育教师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特殊需要儿童和青少年发展需要的矛盾,我们必须正视特殊教育教师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实际,提出以下四点对策,希冀有利于特殊教育学校实践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一)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既来源于学校的需求,也来源于企业的需求。企业是学校生存的依靠、发展的源泉,而学校则是企业发展的人才库和技术革新的思想库。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共赢的优势。从学校的角度,在企业里设立师资培训的实践场地,使特殊教育教师在实践基地中提升教学技巧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实效;从企业的角度,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对内部员工进行知识培训,开展咨询服务等,校企双方在特殊教育领域内的无缝对接,实现了合作互利,产教融合交织,密不可分。

(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双素质”的教师,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特殊教育学校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这也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是开展“双证书式”资格培训,在取得教师资格的基础上,开展工程师、工艺师等专业技术培训,获得相应资格证书,成为入门的“双师型”教师;二是开展“双能力式”教学认证,要求特殊教育教师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特殊教育教学实践,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三是开展“双融合式”职业晋升,要求特殊教育教师既在学历上实现提升,也要在专业技术上晋升职称,成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三)建立全员参与的培训体系。特殊教育学校要与师范高校合作,利用高校优质的师资、教学科研设备和工具等资源优势,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理论培训、实践培训、教研培训等,形成以高等院校为核心,辐射和影响基层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实践基地的结构模式,促进特殊教育教师提升实践教学水平。要在培训中开展讨论式教学,培养教师与学生积极沟通的能力,采取各种形式进行集中、分散或小组讨论。邀请外来实务专家、优秀一线教师或是特殊需要儿童家长,参与到培训中来,交流实践经验,传播实践方法,帮助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要定期举行教师经验交流会,加强沟通和相互学习,提出疑问并现场讨论解决。要让特殊需要儿童家长、特殊需要儿童、一线教师、学校领导、研究者参与进来,共同促进特殊需要儿童健康发展。要强化教学反思,通过问卷、访问、观察、评估等方式让学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帮助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上升到教学理论,在理论的引领下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四)完善全方位保障体系。国家要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健全经费投入制度和机制,保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所需的经费和支出。[6]地方政府要保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和津贴按时足额发放,并提供给优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项奖金和奖励等,鼓励其大胆创新和实践,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服务。社会应该营造宽松、和谐的特教环境,广泛组织慈善团体、残疾人联合会等机构以及企业、民间等社会力量,设立实践专项基金,用于教师在实践工作中的学习、进修,持续促进特殊教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特殊教育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宽松有序的工作环境,对教师的实践工作给予及时的评价和精神激励,从而增强教师对职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特殊需要儿童的家长要充分理解特殊需要儿童教师的实践工作,配合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共同促进特殊需要儿童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双师儿童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