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的伦理困境及解决对策

2020-02-25 20:18周姊毓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伦理冲突困境

周姊毓

(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一、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内涵

特殊教育同其他社会工作一样,会面临价值选择方面的冲突和矛盾,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内涵与其他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内涵有共同之处。学者弗兰克(1988)认为:“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起源于作为现代社会特点的价值的多元性和矛盾性。当一名工作人员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价值时,伦理困境就可能会产生,诸如公正与平等、服务效用与效率,或者能力与平等。”[1]如果这些价值冲突出现在特殊教育中,就构成了特殊教育的伦理困境,正如我国学者陈秀敏(2011)认为:“特殊教育的伦理困境是指在特殊教育工作中,特殊教育教师面临的具有伦理特性的问题或困难。”[2]由于特殊儿童在身心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他们的教育需求千差万别,因此特殊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特殊教育教师在特殊教育工作中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也会遇到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问题和困难往往都带有伦理特性,容易诱发具有伦理特征的问题和困难,即“伦理困境”。特殊教育的伦理困境既具有教育的普遍性,更具有其特殊性,表现在对象的特殊性、残疾种类的多样性、残障人群的敏感性等方面,因此,在界定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内涵时,必须考虑到其特殊性。综上,本文认为,特殊教育伦理困境是指特殊教育教师在特殊教育中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冲突的价值观时,出现的观念冲突及由此带来的教育方式选择的难题。

二、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类型

特殊教育的伦理困境来源于特殊教育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价值冲突和服务群体的复杂性,基于此,特殊教育教师面临的伦理困境种类多样,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价值观困境。价值观困境是特殊教育中常见的伦理困境的类型,在特殊教育中,教师对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教育训练等环节出现的问题会持有不同的态度,由于态度不同,特殊教育教师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部分教师会面临行为选择的两难境地,这种由价值观的差异引发的伦理困境被称为价值观困境。例如,关于智力障碍儿童究竟是应该发展其智力,还是发展其社会适应能力的问题,特殊教育教师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态度,这种不同的见解和态度就形成了特殊教育中的价值观困境,影响到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而影响到特殊儿童教育训练的效果,也影响到特殊教育目的的达成。

(二)利益困境。特殊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复杂性体现在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利益,同时还要考虑到家长、社会其他群体的利益,而这些群体之间的利益有时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这种由于利益的冲突造成的特殊教育中的伦理困境被称为利益困境。例如,特殊儿童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往往存在利益冲突,如某特殊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问题,其问题行为虽然存在,但并不是需要被迫切解决的,他还有更加被亟需解决的问题行为,但是家长的需求却与之相反,那么,教师在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中究竟应该考虑谁的利益,如果考虑特殊儿童的利益就要牺牲家长的利益,如果从家长的利益出发,又伤害了特殊儿童的利益,这种利益的冲突造成了特殊教育中的伦理困境。

(三)角色困境。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他们是教师、亲人、朋友、医生、心理咨询师、保育员……多重的角色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要求也是多重的,这种由于角色冲突引发的困境被称为角色困境。当特殊教育教师是专家、权威的时候,社会要求他们绝不能心慈手软,要公事公办,要服从大局;当特殊教育教师是亲人、家长的时候,他们就要对特殊儿童施以亲人的关爱。可见,社会对特殊教育教师给予了不同的角色期待,当特殊教育教师不能实现这些角色的转换时,就会出现角色困境。

(四)责任困境。特殊教育教师经常面临责任与义务的冲突,这种冲突和矛盾便是责任困境。例如,决策权是每个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但面对没有自我决定能力的特殊儿童时,特殊教育教师究竟如何判断和选择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是否有权利为特殊儿童作出选择。同时,特殊教育教师在履行价值中立、告知实情、隐私保密等职责中也会面临矛盾和冲突,形成在特殊教育工作中的责任困境。

三、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知识教育,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特殊教育教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思想素养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1995年,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制订了《特殊教育教师准备和资格的国际标准》,从教学实践、教学环境设计、课堂管理、特殊儿童行为矫正、社会交往技能管理、职业道德等方面提出了特殊教育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3]。通过知识教育,可以帮助特殊教育教师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观和特殊教育观,帮助特殊教育教师养成勤勉、敬业的职业伦理道德,以及全心全意为特殊儿童和家长服务的专业情怀,进而把道德规范和原则内化为自身的理想和信念,促进特殊教育教师自觉地选择符合职业伦理要求的教育行为。

(二)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认同特殊教育教师身份。特殊教育教师是否具有职业认同感,关系到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行为的主动选择,是解决特殊教育伦理问题的关键所在。首先,强化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意识,让特殊教育教师在教师角色职责范围内开展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是特殊教育教师履行自身道德行为规范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他们适应自己角色能力的重要标准。由于社会期望与教师角色之间存在差距,这种差距会引起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冲突和压力,进而影响其的心理健康。消除由此产生的伦理困境的唯一办法就是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弥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缩短特殊教育教师实际角色和社会期望的距离。其次,认同自己的特殊教育教师身份。大量事实证明,有些特殊教育教师自我评价偏低就是源于不认可自己特殊教育教师这一职业身份,因此,对特殊教育教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是解决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关键因素。

(三)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特殊教育伦理委员会。目前,我国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和机构还没有设立特殊教育伦理委员会,由于没有对特殊教育的伦理道德建设引起足够重视,致使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伦理培养缺乏监督机制。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儿童康复机构要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的伦理道德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建立特殊教育伦理委员会,制定管理章程和实施细则,在特殊儿童教学、教育咨询、康复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

总而言之,特殊教育的伦理困境是发源于价值观的冲突,不同的价值观促使特殊教育教师选择了不同的教育行为,引发了特殊教育中的价值观困境、利益困境、角色困境和责任困境。伦理困境的解决需要特殊教育教师具有高度的道德责任感,事实证明,如果没有对社会、职业和特殊儿童的高度道德责任感,没有为特殊儿童谋福利的使命感,就不可能承担起特殊教育教师的职责。基于此,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特殊教育教师自身的角色意识,完善特殊教育监督机制,是解决特殊教育伦理困境的出路,也是特殊教育目标达成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伦理冲突困境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困境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中国“富二代”家庭教育的困境
对当前PPP模式困境的几点思考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