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影响

2020-02-25 19:32:33陈胜
山西农经 2020年22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金融机构规模

□陈胜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各国都将建立、落实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作为金融宏观监管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缩小对宏观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波及范围,降低波及力度,即当系统性风险发生后,主要监管机构会主动降低危机的破坏广度和深度,尽可能降低国民损失[1]。其中,加强以央行为核心的监管机构对本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力度,是不断落实宏观审慎、保持一国金融稳定发展的方向。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及各国随后的主要应对措施表明,一国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因资产规模较大、与同业间关联度较密切等因素,在一国金融体系中通常扮演着重要的引领角色,如果其在金融运营中发生不稳定波动,不但会对一国金融体系乃至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会引发连锁反应。因此,当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得到一定控制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建设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措施[2-3]。

为了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体系,使我国金融体系平稳运行,同时防范国内系统性宏观金融风险与境外资本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在2018年底,由央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文件基本划定了我国金融体系内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类机构评选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方式[4-5]。

1 建设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必然性

1.1 与国际监管趋势接轨

从各国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来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因其地位特殊、结构和业务复杂,在一国金融体系中通常居于重要的领导地位。因此一旦其发生金融风险,不仅会对一国金融体系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7个成员国中,绝大部分国家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本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督名单和监管管理办法,我国在评定系统重要性机构方面的进度相对较慢[6-7]。

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部分规模和业务量较大的金融机构在正常运营过程中与其他金融机构业务往来密切且高度关联,能够影响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的稳健性。因此,需要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识别和监管[8-9]。

1.2 我国银行业规模大,监管基础较好

首先,我国银行业总体规模较大。2018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金融行业总体规模约为290万亿元,其中银行业的总资产约为270万亿元,在我国金融业总资产中的占比高达89%。对此,央行行长易纲表示:“我国银行业规模较大,通过建设一批系统重要性银行并让其在金融市场上发挥风向标作用,通过识别并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市场公平有序竞争,从而提高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程度,切实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10]”。

其次,国际上对于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方法已较为成熟,我国可以借鉴他国的经验。与国际现行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认定方法不同,我国的评估办法中不仅包含银行、保险这两类金融机构,而且还将证券、基金等国务院金稳委认定的其他具有系统重要性、从事有关金融业务的机构也纳入评估范围[11-12]。

2 成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意义

首先,系统重要性银行将接受更加严格的监管。监管层将以更严格的监管措施来防范相关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制定监管评估标准,就是要推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由“大而不能倒”向“好而不能倒”的方向转变。通过评估对我国银行资质相关指标进行详细筛选,筛选出独具特色的银行机构,从而进行差异化监管,以降低其发生重大风险的可能性,防范系统性风险[13-14]。

其次,系统重要性银行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承担的责任应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产规模、业务相互关联程度等综合因素相匹配,在行业内起到风向标作用。同时,该类银行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过程中也具有特殊地位[15-16]。规范长期监管制度有助于提高银行的风险吸收能力和可持续经营能力,也能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

再次,系统重要性银行应理性对待被赋予的“名誉效应”。实际上,在相关金融机构的非正式业务拓展中,成为系统重要性银行意味着得到了国家信用“背书”,从而在市场经营活动中拥有不对等的竞争优势,在国际债务融资等方面也能享受优惠利率,可能借此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展揽存吸储业务。同时,通过提升信息透明程度,改善资产质量,使机构获得更大的业务份额[17]。

3 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风险防范路径

首先,开展国内银行业务压力测试。合理规划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体量规模和经营范围,由“非重要而不能倒”向“重要而不能倒”的银行管理转变。合理管控大中型银行的规模和业务范围可以降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关联度和复杂性,并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产品质,减轻政府的救治代价,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18]。

其次,不断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对于潜在损失贷款的吸收能力,提高监管机构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宏观调控力度,从而使系统重要性银行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降至最低。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巩固系统重要性银行对吸收损失的能力[19-20]。

再次,政府应对银行担保信息进行及时披露,通过调整银行经营信息披露制度,有效减少政府的违规担保,降低过度救助危机银行过程中产生的道德风险。在防范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精确信息也可减少银行经营不确定性给市场带来的冲击。通过搭建信息发布渠道和检验有效性,“好而不能倒”银行的预计损失披露应该按周度测量发布,提高政府救助资金的运用效率[21-22]。

在不断拓宽银行经营信息披露渠道的前提下,政府可将隐性担保变为显性担保,强调银行的主体责任,避免商业银行将自身的经营风险转嫁给政府,给人民财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结束语

建设系统重要性银行是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一步,推动银行业总体健康发展、降低尾部风险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目标。通过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建设并通过“标杆”的模式来引导银行业健康发展,使银行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通过评分模式引导银行对规模、同业业务和再融资的持续重点关注,不能一味提倡“垒规模、再垒规模”的发展模式。通过鼓励银行在金融服务领域深耕细作,增加附加服务价值,从而获得市场和监管层的认可。作为金融业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意见》的推出会加快银行业去除“落后产能”,提升行业龙头竞争力。相信随着《意见》的逐步落实,会加剧行业分化,从而实现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金融机构规模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5:02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6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中国外汇(2019年23期)2019-05-25 07:06:20
规模之殇
能源(2018年7期)2018-09-21 07:56:14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6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汽车零部件(2017年2期)2017-04-07 07:38:47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09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07: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