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思考

2020-02-25 14:35李后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理论课肺炎新冠

李后东,刘 健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夯实学生思想基础的主阵地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主战场,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和全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我国近年来大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互联网+”高度融合的改革创新成效得到了很好的检验和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时代之势、发时代之声、起时代之效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也更加凸显。

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客观凸显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特殊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众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已经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在此情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学生无法正常到校上课,要通过各种“线上”教学解决“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疫情防控过程中以及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在疫情中成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网络社会的“信息病毒”更加肆虐。对“宅”在家里“网”看天下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了解国内外情况的主渠道和主窗口。再加上他们社会阅历少、涉世不深,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比较容易受“信息病毒”的影响和误导。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污名化中国的“政治病毒”肆虐。中国近几个月来的坚持和努力表明,中国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早受害国,也是截至目前抗击疫情的最大贡献国。但国际上有些国家和媒体,从未放弃对中国的“污名化”。美国《华尔街日报》刊发《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1],德国的报刊上刊发《新型冠状病毒——“中国制造”》[2]等报道,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与特定国家、地方联系起来,在国际上攻击中国、给中国贴标签。从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有助于制造业加速回流美国”的机遇论,到“福克斯新闻”主持人卡森的中国道歉论,再到美国共和党议员麦卡锡叫嚣新冠病毒是“中国冠状病毒”,再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的发文和白宫新闻发布会上的讲稿中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3],这些都罔顾事实,违反科学常识和国际共识,成了传播“政治病毒”的反面教材。“抹黑中国的各种说法,除了制造恐慌、谣言、偏见,损害全球共同抗击疫情的努力外,别无他用。时间和事实将证明,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双重标准的‘政治病毒’比新冠病毒更可怕、危害更大,只不过是政客们推卸防控不力责任的政治游戏。”[4]二是“网络喷子”和“批量化”“系列化”谣言四起。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客观上给网络社会的各种不良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为以下两种。一种是网络语言暴力,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网络喷子”,他们中有人谩骂湖北人民,有人乱骂基层防控人员,甚至有人辱骂钟南山院士、援鄂医疗队。有些人将限制出行自由的不满、“宅”在家里的不适无端发泄,责骂国家救援不力,医疗技术落后,官员无知无能,法律法规制度缺失……可以说,这些人见什么喷什么,有时是完全不动脑子,纯粹就是人云亦云,有时是搬出一堆完全经不起推敲的歪理,胡搅蛮缠。另一种是“批量化”“系列化”的网络谣言。身处网络社会,我们几乎每天都会被各种各样的网络谣言烦扰。疫情发生后,一些人为了寻求所谓的存在感、博人眼球,对一些事情以偏概全、断章取义、添油加醋。更有甚者,一些公号假借疫情、利用人们的疫情焦虑,挂羊头卖狗肉,有目的地涨粉,借机敛财。如“疫情之下的某某国:店铺关门歇业,华商太难了!”的自媒体文章。无论是网络上的语言暴力,还是借疫情散布的大量谣言,都严重破坏了网络生态,影响了广大网民对正常信息的需求。更严重的是,由于各类群体在信息获得上的不对等,这种虚假和不良信息很容易诱发偏向性的情绪传染,加重人们的焦虑、恐慌,危害人们的心理健康,扰乱社会秩序。事实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医务工作者执甲、逆行,出征最需要的地方;武汉人民和湖北人民顾全大局、顽强不屈,为阻击疫情做出巨大牺牲;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海关关员、基层干部、下沉干部不辞辛苦、日夜值守,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牺牲奉献;快递小哥、环卫工人、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新闻工作者、志愿者等各行各业工作者不惧风雨、敬业坚守[5]。激浊扬清,及时将这些典型事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迫切任务。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工作总揽全局、协调八方,多次提出明确要求。2020年1月25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对于疫情防控“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社会信心”[6]。2020年2月3日的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更多具体要求,强调:“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要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7]2020年2月10日,他在北京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再次强调:“要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营造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8]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尤其是要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等的心理疏导工作。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氛围。”[9]不仅如此,习近平还着眼长远,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9]2020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10]“要加强人文关怀,组织开展心理疏导,稳妥做好疫情善后工作,防范化解社会矛盾。”[10]可见,习近平精辟阐释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辩证法”。既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又特别关注人民群众的心理状况;既全面调配疫情防控的“硬实力”,也重点部署疫情防控的“软环境”;既把目光聚焦湖北、武汉、北京等重点地区,又坚持全国一盘棋;既牢牢把握疫情防控的紧迫性工作,又着眼疫情防控之后的长远战略。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根据时与势的变化不断完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深化,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11]这里,习近平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提出了“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的任务和要求。2020年5月6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听取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指导组工作汇报,研究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时提出:“及时总结和运用好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防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围绕暴露出的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理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要坚持预防为主,创新爱国卫生运动的方式方法,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12]可见,随着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习近平进一步从全面深化改革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大局出发,积极推进我国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的完善。在上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6月7日发布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白皮书”从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情况。这是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的重要文献。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内容和成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指导和遵循。因此,深入解读讲话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大政治任务。

三、讲好中国战“疫”故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无论是舆论引导、政策措施解读,还是凝聚力量、提振民众信心;无论是疫情防控期间的智力支持和精神鼓舞,还是疫情过后的经验教训总结,对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具有独特的学科专业优势、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广阔的传播平台等优势。因此,习近平的上述要求虽不是专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但在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敢于担当、主动出击,讲好中国战“疫”的“思政”故事,发挥疫情防控的“思政”力量。这就要求,做到“四个讲好”。一是讲好战“疫”中的中国力量。疫情发生以来的有力防控和重大成效,再次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力量的伟大。这种伟大,既有中国制度优势的发挥,也有中国精神的激励;既有中国国力的支撑,也有中国文化的引领;既有中国人民的担当,也有中国智慧的彰显。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比较的视角去发现、体会中国力量的伟大,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切实增强他们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讲好战“疫”中的家国情怀。“宅”在家里“网”看全国,是疫情发生以来大学生的基本生活状态。但这也为他们更加静心、真切地体会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机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挖掘、梳理、分享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勇敢“逆行者”、舍小家为大家的先进典型,了解这些感人事迹,让他们从中体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壮举以及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三是讲好战“疫”中的科学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地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更要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体悟科学精神,结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强化他们尊重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意识和遵守秩序、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四是讲好战“疫”中的青年担当。据统计,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13]。青年人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勇敢担当和突出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20年3月15日,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1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系统梳理和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勉励青年人的系列重要讲话,使他们深刻认识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四、“互联网+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大中小学生都不能上课的情况下,由“互联网+”信息技术支撑的“线上”课堂较好实现了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这也客观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创新发展

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提出“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15]。2015年11月19日,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在“十三五”期间,“要把握‘互联网+’潮流,通过开放共享教育、科技资源,为创客、众创等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教育公共服务”[16]。之后,教育部先后下发《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将“互联网+教育”统筹规划为“十三五”期间国家教育事业的重大战略,并就如何具体实施给出了系列指导意见。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课程建设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也迅速发展起来。2016年12月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不仅总体明确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还专项提出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任务要求,强调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17]。三天后,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特别注重探索“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8]。在“互联网+”时代,“知识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创新性、碎片化的特征,人们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多元化,学习场合从传统校园和教室不断向智慧校园和虚拟校园拓展,人们的学习方式呈现连接一切、跨界参与、创新驱动、个性化定制、碎片化和泛在化学习等特征”[19]。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课程形态和教学模式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成效提升等各个环节,进一步推动课程建设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这是大势所趋、时代必然。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有效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必要手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下,大学借助爱慕课(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网、学银在线、超星尔雅网络通识课平台、人卫慕课、优课联盟、好大学在线、融优学堂(原北京高校优质课程研究会)、华文慕课、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高校邦、优学院、人民网公开课、智慧职教、高校一体化教学平台、正保云课堂、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平台(e会学)、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实验空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EduCoder在线实践教学平台等教学平台以及腾讯会议、云直播、快手等直播软件,很好地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专业优势和平台优势,深入挖掘战“疫”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打造出了现实感超强、科技感十足、影响力超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云课堂”。2020年3月9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在人民网“云开讲”,全国高校学生5027.8万人次观看了在线直播,相关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总访问量达1.25亿人次。这堂特殊时期的网络大课堂,在内容上,“通过小切口、小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战‘疫’中彰显的中国精神、中国制度、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将刻骨铭心的感动和启示深植广大青年的集体记忆,感悟新时代赋予青年群体的担当与责任,有力地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20]。在形式上,全国的大学生通过人民网、咪咕视频客户端等观看了课程直播和相关视频回放,并依托善思学堂(Blackboard Learn+平台)等学习平台开展在线交流和讨论,通过微博、微信、腾讯会议等新媒体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是一种“互联网+”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通融的积极探索和尝试。

(三)“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互联网+”进一步融合的新起点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下不能正常开学上课的情况,各级学校、各科老师主动应对、大胆探索、积极适应,不仅有效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也在进一步推动课堂改革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此次疫情中,也暴露出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一些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整体看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念相对滞后。相较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课”,其教学理念的更新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在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等方面的开发和利用起步较晚、数量较少、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的交互性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比,其对情感教学目标的要求比较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要让学生有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感上的激发。“线上”教学的实时交互或非实时交互虽然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了更多便利,但在本质上它更多的是一种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感知往往虚拟性有余、真实性不足,学生更不能切身体会到教师、同学、班集体和学校对他的关怀,学校教育、班级教育不能及时有效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教育合力。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的开放性不够。相较于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目的性和时效性特征比较明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一堂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离不开中国战“疫”这个主题,需要精心选取既是社会热点也是理论难点和学生疑点的问题来讲,需要给学生讲清楚其中蕴含的政理、学理和事理,以理服人。而这些不仅仅是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大学生所需要的,也是特殊时期的社会大众急需了解的内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平台传播优势,进一步加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受众更多、传播更广、效果更大。前文提到的“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就是这方面的积极尝试。总之,我们要紧紧抓住此次疫情防控所带来的契机,进一步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不断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金课。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经得起更大的挑战,才能真正迎来春天。

猜你喜欢
理论课肺炎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