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热潮下A股上市公司更名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2020-02-25 12:47:43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者投资者效应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4)

一、公司更名的原因

公司名称是公司信息的高度浓缩,一般会传递公司持股构成、公司愿景、主营业务等基本面信息。公司更名在市场上是常见的现象,引起公司名称变更的理由有很多,以下我们从市场投资者与政府角度梳理更名动因。

(一)从市场投资者角度

公司更名的原因不可枚举,有些更名事件原因也不容易划分。不少学者表示,观察产业热潮中的公司更名现象,一部分公司是进行了“实质更名”,即其公司随着更名事件,基本面发生了变化;而其实相当多公司进行了“纯粹更名”,即上市公司的更名行为没有任何原因,或上市公司的更名原因并不具有实际意义,与基本面无关,但是投资者却特别“买账”(王晓,2015),或者说是,上市公司进行“策略性股票更名”后却并未出现实质上的举措,战略转型并非其更名背后的真实动机,实则是为了吸引投资者关注(郑志刚、刘思敏,2018)。

理论上,管理者可能希望用包括股票更名公司更名等事件缓解诉官司引致的负面声誉冲击(谢红军、蒋殿春,2017),影响投资者信息识别和评价,起到调控市场交易的作用(廖湘岳,江海潮,2008),也可能是出于对短期市场炒作减持股票高位套现的需要(李心丹等,2014;张晓宇、徐龙炳,2017)。当上市公司面临如此低的信号传递成本时,一些低质量的公司也会倾向于传递相关信号以获取一定的收益,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便有机会利用市场的无效性,更改股票名称迎合市场热点从而获利(Cooper,2005)。因此,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变更名称影响投资者预期。

(二)从政府角度

有学者研究发现,政府补贴的发放具有引导倾向性(步丹璐、郁智;2012),我国政府为刺激经济而出台的相关投资政策对企业决策行为有显著的影响(黄海杰、吕长江,2016),同时企业的策略选择也会影响政府补贴的获得(韩超、孙晓琳,2016),问题在于公司和政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为政府无法拥有产业的的完全信息,所以对于产业来说应该是普遍性的(Rodirk,2004)。政府在发放补助前无法确定合适的补助对象,其只能依据某些客观标准决定是否将补助发放给拟上市公司。倘若公司确定了明确的补助发放标准,公司就有动机根据该标准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黎文靖(2016)研究宏观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的财税手段使企业为“寻扶持”而创新,而这些创新行为并非实质上的创新,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Wu(2010)发现公司更名或多或少会在主营业务上做出改变,但是更名时主营业务往往还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一种可能是,当下热门行业基本上是很新的行业,市场上缺乏可供公司并购的好标的,所以公司主营业务在更名时还没有实质性改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凸显转型意图(徐龙炳、陈历轶,2018)。王红建(2016)指出主并企业更可能对受到产业政策支持的目标企业发起跨行业并购。部分企业跨行业并购后主营收入占比不降反增,其并购后并未将资源转移至新行业,可能仅是一种套取政府补贴的“政策套利”行为(蔡庆丰、田霖,2019)。可见,在政府补助发放前,公司存在逆向选择问题。而公司这种有方向性的向“热门词汇”靠拢的并购重组及更名进入新行业,是否是响应了国家产业政策对各行业不同程度的支持与引导。

二、公司更名效应

(一)公司更名效应的解释视角

在股票更名前后市场反应方面,国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上市公司发布股票更名公告前后,股价会大幅上涨,这种上涨虽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但是在短期内,的确使上市公司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关于公司的更名效应目前学者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结合投资者的思维模式和信息处理习惯,有学者认为简短、通顺、由常见字词组成拥有流畅性以及蕴含良好寓意的公司名称更受投资者喜爱,这类名称更能满足投资者认知,得到投资者的青睐。(贾璐熙、朱叶,2016)。

2、因为受到市场热点影响,股票名称中含有“热门词汇”会引起股价反应(邓建平和曾勇,2005;方辰君,2016),可鉴于 “凸显特征”(Bordalo,2012)会对投资者的选择产生影响,投资者会特别关注有某些热点特征的选择,若市场热点指向性良好,则投资者在对其进行风险估计时会发生扭曲,可能会有选择的高估或低估风险。

3、对于公司信号释放角度,公司更名与相关因素可向市场传递公司将要进行业务调整的信息(Wu,2010),或是发出信号表明企业未来绩效有可能提升的信息(徐龙炳,陈历轶,2018)。公司行为释放信号向市场传递了利好的信息,有趋向性的引导投资者判断。大量学者提出,公司更名的信号作用会为上市公司和股东带来可观的财富效应(Bosch,1989)。

4、同时,国内许多学者从投资者情绪、投资者关注(杨洋,2014)投资者有限关注、过度自信(李小晗、朱红军2011;蒋陆军,2016;郦金梁,2018)的投资者非理性角度来解释公司更名的超常收益。由于人的时间精力的存在限制,投资者不能同时关注市场上的所有股票,不能及时有效的获得和处理市场信息,所以投资者只选择关注部分重要信息。当噪音交易者对预期收益持乐观情绪时,基金的交易价格就会上涨,出现偏离基金资产净值的溢价;当交易者对未来收益持悲观情绪时,基金的交易价格就会下跌,出现偏离基金资产净值的折价。

5、从“政策套利”角度,政府采取合适的财政、税收等调控手段,能够有效的弥补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资金提供不足的问题,引导企业自有R&D资金投入的扩大,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干预,具有激励作用。(安同良,2009;白俊红、李婧,2011;谷丽静、王星星,2017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着外部自主创新投入不足和融资约束的两大瓶颈,仅凭市场力量难以解决,迫切需要政府的激励和引导。政府补贴干预直接体现了国家对企业发展的规划和引导,传递了政府政策倾向。事实上,只有在政府于某些目的,认为有必要干预微观经济主体去追求某些经济利益的活动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比如通过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改善某些产业的收益状况,以促使社会经济资源向某些产业集中,才会产生补贴行为(高艳慧等,2010;王凤翔、陈柳钦,2005;唐清泉罗党伦,2007)。这种扶持政策和优惠补贴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直接的资金收益,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对企业进行补贴前,会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规划,是具有选择性的(Kleer,2010),所以会形成一种认证效果,起到信号传递作用(李小静,2015)。

(二)更名效应研究方法

1、更名短期效应研究

近年关于公司更名的短期效应的研究,普遍学者鉴于事件研究市场模型全面考虑了市场风险以及平均收益等相关因素,沿用Dolley(1933)其方法计算累积超额收益率CAR,来检验公司更名的短期市场反应。对于其短期市场反应,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意见,国外最早研究上市公司更名市场效应的学者J.S.Howe(1982)认为上市公司更名事件的发生不会对市场产生显著的影响,甚至Josev,Chan(2004)认为公司更名事件的短期市场效应显著为负。而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更名事件对于短期股票市场表现显著为正(胡伟、王璐,2017;邓文红,2018;郑志刚、刘思敏,2018)。

2、更名长期效应研究

对于其长期效应的研究,国外学者Cooper M J(2001)早年关于美国1999年的互联网更名热进行研究,认为这种影响似乎不是短暂的,没有证据表明在宣布后出现了负漂移。能够提供公司巨大的和永久的价值增长。而Hung Wang Kot(2011)认为公司在股价及业绩上的表现和股票更名事件基本没有联系,主要和企业各自的经营状况有关。甚至Pangiotis Andrikopoulos(2007)认为股票更名的市场效应长期显著为负,进行股票更名的上市公司长期市场表现并不理想。国内学者认为不宜把部分上市公司进行的上述策略性股票更名过度解读为上市公司未来进行战略转型的信号(郑志刚,2018)。公司获得长期良好的发展不应该从纯粹股票更名入手,而应该重点关注公司如并购重组等实质性经济活动,抓住机会进行业务结构调整(赵红,2019)。

对于更名长期效应的研究方法,林晓梦(2017)追踪更名后一年内公司经营状况,郑志琪(2017)对长期市场效应及更名前后财务状况的比较分析,赵红、伍婷婷(2019)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了股票更名类型、历史财务数据等对公司长期绩效(ROE)的影响。近年一部分学者引入利用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更名样本对照组进行了处理,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其效应的影响。匹配指标包括公司总流通股本、名义股价、营收增长率和营收规模(徐龙炳、陈历轶,2018)和总资产、资产收益率、账面市值比、销售收入增长率(郑志刚、刘思敏,2018)等。

三、文献综述小结

国内外学者对于上市公司股票更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股票更名前后市场反应的研究,另一方面是股票更名效应产生的原因。关于公司更名前后市场反应方面的研究更多一些,而其对长期绩效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其业务业绩基本面的分析,其中近年新文献有引入PSM对对照组的处理。对于其更名原因目的的解释主要都局限在基本面的变化与对投资者的吸引上,对公司更名对政府层面的影响鲜有讨论。关于公司更名效应的讨论中,国内外学者都已经历了长时间的研究,效应变化的原因及带来的效应分析研究存在效应评判指标单一的不足。本文在效应分析中基于此原因,将效应划分为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侧重于分析因更名行为是否是公司转型信号,企业是否有为了获得政府补助,迎合政府做出相应的改变而向相关热点、重点行业更名的研究。对填补公司更名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政府补贴的讨论有重要意义。不仅为理解一段时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出现的上市公司更名潮提供了逻辑解释,同时为未来投资者投资,企业决策,政府补贴对象筛选有丰富的建议意义。

猜你喜欢
学者投资者效应
投资者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2期)2022-05-10 04:13:10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1期)2022-02-17 13:29:10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聊聊“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
懒马效应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中国外汇(2019年7期)2019-07-13 05:45:04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学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