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章甫学杜

2020-02-25 12:55吴怀东
关键词:杜诗杜甫诗歌

秦 榕,吴怀东

论章甫学杜

秦 榕,吴怀东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进入南宗之后,受社稷变迁和时代苦难的激发,尊杜、学杜之风渐热,而章甫学杜正是当时文坛风潮的反映。章甫对杜甫其人其诗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思想的继承与化用杜句入诗、借鉴杜诗艺术手法。章甫学杜除了环境因素影响之外,与杜甫相似的人生经历及其师友影响也是他师杜的重要因素。

章甫;杜甫;继承;化用;艺术手法

章甫,字冠之,自号易足居士,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生卒年不详。章甫生活于南宋中兴时期,名位不显,《宋史》无传,不过,与当时的文化名人陆游、张孝祥、韩元吉、吕祖谦等多有唱和。章甫对杜诗心慕手追,好之甚笃,多次在诗作中表达对杜甫的倾慕,如“绝胜诗人杜拾遗,所历诸家才一饭”(1)本文所引章甫诗歌,俱出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第47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不另出注。(《种基祖蔡仲逸孙祖显一时宦游荆州官闲无事五日一宴集使仆持钵其间念既饱食不可无语》),“隐几维摩诘,伤春杜拾遗”(《问祖显疾》)等等,其刻意学习和摹拟杜诗,并自称“着鞭未落少陵后”(《益睡》),自觉学习杜诗,所以,钱钟书先生就认为章甫“诗的风格极像杜甫”[1]346。迄今为止,学界对这一问题尚未展开论述。本文以章甫《自鸣集》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分析和文本细读来讨论章甫学杜,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章甫的人生经历及其师友渊源来探析章甫学杜之原因。

一、继承杜甫的思想

杜诗堪称“诗史”,正在于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具有史学上的认识价值。章甫在诗歌中继承并发扬了杜诗忧国伤时的传统儒家精神以及推己及人的悯世情怀等深刻的思想内容,则可见出章甫学到杜诗之“灵魂”。

首先,章甫与杜甫一样关心社稷国运。刘熙载说:“少陵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2]59忧国忧民是杜甫思想的最大特征。外族入侵的屈辱,当权者的严重腐败,章甫对此都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与体察,在送别、登览、吊古、行役、饮酒等多种题材的诗歌中,章甫以多种形式和手法来表达其忧国伤时的思想情怀。以其代表作组诗《即事》为例,章甫在其中学习杜甫以时事入诗、以议论入诗的写作方式,通过对事态的叙写,真实地表现了人民的苦难和渴望收复河山的家国意识,并揭露和抨击当权者屈辱妥协的卑劣行径。如《即事》(其九)诗曰:

敌骑仍深入,城边即弃捐。休兵虽上策,讲信竟虚传。

人事今如此,天心恐未然。忍令唇齿地,重此被颠连。

诗歌的开头写金人言而无信,不遵从协议的条款,为了满足自身想吞并中原的野心,横行霸道。后四句讲述了由于南宋朝廷对金人所施行政策的错误而致使国家的形势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这与杜甫《北征》中所描写的“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2)本文所引杜甫诗歌,俱出(清)杨伦《杜诗镜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不另出注。这样揭露唐军因作战不利而让百姓蒙受苦难的内容与思想相一致。

章甫与杜甫一样关注国运战势,留下了诸多如杜诗《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收京三首》、《洗兵马》等一样反映朝廷在积极作战后捷报频传,军民们欢欣鼓舞的作品,如《即事(其七)》一诗:

探报无虚日,淮东有捷音。周王方薄伐,汉策未成擒。

四海当多事,群公在一心。祖宗功业盛,德泽结民深。

据《宋史》记载,隆兴元年(1163)四月,孝宗下令北伐,宋军在这段时间里多次战胜金兵,并屡屡传来佳音。[3]622此诗记录的便是这段历史。首联写南宋军队在北伐金兵时节节胜利,字里行间都跳跃着诗人的激动和喜悦。颔联将宋孝宗北伐比作周王北伐,在诗歌的最后诗人勉励南宋将士们要同仇敌忾,驱逐侵略者,充分体现了章甫关心国事的拳拳赤诚之心。

其次,章甫还继承了杜诗推己及人的悯世情怀。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深重,“安得广厦千万间”的仁爱思想在其诗作中不胜枚举。章甫亦然,如其《早雪》一诗中“冻坐孤吟还自宽,边头牵挽人夫寒”一句与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末尾所表达的“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这样由自身的悲惨境况而联想到他人的悯世情怀是相同的。章甫常常在其诗作中反映民生疾苦,为百姓发声。如《悯农》一诗云:

前村后村水车声,咿咿轧轧终夜鸣。皇天不雨四十日,高田何止龟兆出。

田家眼穿望早禾,早禾不熟奈饥何?今年神祠祷不应,沽酒买牛空费多。

天公高民居父母,有耳应闻下民语。乞我滂沱半朝雨,免遭县吏鞭笞苦。

乾淳年间,旱灾频发,《悯农》一诗便生动再现了这段历史。此诗开头写饱受旱灾之苦的乡民们为了解决缺乏雨水灌溉庄稼的苦恼,只好终日不停地用水车来浇灌庄稼。第五至八句写村民为了求雨买了很多祭祀用品,但却导致家中更加贫困。最后诗人无奈地向天呐喊,希望上天听听百姓们的痛苦声!恩赐这些可怜村民们半天大雨,以免受赋税之苦!相同题材的还有《田家苦》《苦旱》《濡须道中》《白露行》《荐饥》《分蝗食》等诗,从中都可见出章甫对底层百姓深切的同情,其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民性与杜诗是一脉相承的。

最后,章甫与杜甫一样,还在诗作中留下了大量表现诚笃恳挚天伦之情的诗歌(3)葛晓音先生在《“少陵野老”的性情面目》一文中指出:“杜甫一生遭逢世乱,饱尝人生苦况,对于亲情友情尤为珍惜。乱离之中的骨肉之情更加深切,老妻幼子、弟妹诸侄,无一不在惦念中,这种诚笃恳挚的天伦之情与家国之忧融合在一起,正是杜诗最感人之处。”详见葛晓音《杜诗艺术与辨体》,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62页。。如《多日不收家信再和呈丁合州》一诗:

邮亭盘礴已六日,清坐了无尘事随。书寄弟兄犹未到,梦游京浙不胜驰。

江边短艇雨千点,竹里疏烟梅一枝。儿女未知为客恨,但争柑橘绕庭墀。

短短的一首诗里既有对儿女的牵挂,也有对兄弟的思念。颔联里写寄信给兄弟,兄弟还未收到,心里颇不平静。这与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一诗中所言的“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样担心家人在战乱中罹难而十分盼望家书的心情如出一辙。尾联想象儿女因为年幼无知,不懂父亲在外思念他们,只知道绕着庭院争夺柑橘嬉戏,也与杜甫《月夜》中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情感相贯通。

章甫的这些诗歌,或反映战乱的现实,或揭露金军的罪行,或暗示对朝廷政策的不满,或记录自然灾害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或抒发乱世下自己与亲友真挚的情感,无一不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真实,其继承了杜诗广阔的思想内容,与杜诗一样,同样拥有着“诗史”的价值。

二、直接化用杜诗成句

章甫的诗作中有不少都可以窥见杜诗的影子,甚至有些诗句直接袭用杜诗而成。如《移家谢赵再可》中的“广厦期公千万间”直接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章诗中的“愁阴错昏晓”(《秋雨未已客怀不佳夜诵少陵遣兴诗至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三复感喟增感每字赋一诗》)化用杜诗名句“阴阳割昏晓”(《望岳》)。《和俞若晦晚步》中的“宿鸟未安枝”出自杜甫《无家别》中的“宿鸟恋本枝”。章诗“蚯蚓升吾堂”(《秋雨未已客怀不佳夜诵少陵遣兴诗至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三复感喟增感每字赋一诗》)来自杜诗中的“蚯蚓上深堂”(《秦州杂诗(其十七)》)。《鹿角》一诗中的“呦呦鸣鹿群”化用杜诗“春草鹿呦呦”(《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章甫《送陈弥高》中的“濳鱼畏吞钩”脱胎于杜甫《咏怀二首》中的“潜鱼不衔钩”。章诗《早凉》中的“须发新添数茎白”套用自杜甫《乐游园歌》中的“数茎白发那得抛”。章诗“平生嗜酒眈佳句”(《元用见过诵诗剧谈因成古风以成戏恼兼简若晦唐卿》)奉杜诗中的“为人性僻眈佳句”(《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圭臬。章甫《分题得草果饮子》中的“大或仁者心”化用自杜诗《过津口》中的“恻隐仁者心”。章甫《次吕伯恭见寄韵》中的“镜中须发今沧浪”隐括自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鬓发各已苍”。章甫《卜宅》中的“世路转逼仄”出自杜诗《春归》中的“世路虽多梗”。章甫《寄题极星亭》中的“南极一星落江湖”套用自杜诗《覃山人隐居》中的“南极老人自有星”。章甫在诗中感叹的“恨身不生太平时”(《濡须道中》)则与杜诗中的“我衰太平时”(《上水遣怀》)如出一辙。章甫《移家谢赵再可》中的“尘缨屡费沧浪水”化用自杜诗《壮游》中的“渔夫濯沧浪”。章甫《赠李玉君(其二)》中的“发因闲事白,眼为好山青”出自杜诗《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中的“别来头并白,相见眼终青”。章诗《次郝泽民韵》中“山明初过雨,沙静不多泥”套用自杜诗《到村》中的“碧涧虽多雨,秋沙先少泥”。章诗《戏简乐长卿》“中原犹未息兵戈”一句的后半部出自杜甫《羌村三首(其三)》中的“兵戈既未息”。章甫诗歌中的“高楼空北望”(《即事(其二)》一句则毕肖杜甫《中夜》“危楼望北辰”一句。章甫《题王履方画渔樵扇》中的“五陵美少年,宝马珊瑚鞭”由杜诗《秋兴八首(其三)》中的“五陵衣马自轻肥”点化而来。章诗“万里长酸辛”(《赠叶伯永》)出自杜诗“万事益酸辛”(《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一句。章诗“旧雨来人今不来”(《用前韵赠高持一》)则化用自杜甫《秋述》中的“旧雨来,今雨不来”。杜甫在诗中表达“有愧百年身”(《中夜》),章甫则摹拟为“愧此百年身”(《即事(其六)》等等。

章甫对杜诗的一些句法语典尤为钟爱,多首诗歌化用杜甫一个诗句的情况时有出现。如《赠叶伯永》中的“老泪欲沾襟”、《送十八兄》中的“临分老泪亦沾裳”等均化用自杜诗《喜达行所在(其二)》中的“呜咽泪沾巾”。章甫诗歌中的“感时思弟妹”(《秋雨未已客怀不佳夜诵少陵遣兴诗至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三复感喟增感每字赋一诗》)、“弟妹今安在”(《即事(其六)》)、“新年思弟妹”(《忆弟妹》)、“遥怜弟妹寒”(《不寐》)等则都化用自杜甫《又示两儿》中的“团圆思弟妹”一句。另如章诗中的“倏焉四十发斑斑”(《送王纯仲》)、“尘土眯眼须鬓斑”(《元用见过诵诗剧谈因成古风以成戏恼兼简若晦唐卿》)、“时时令人变鬓斑”(《盱眙馆中题云山图》)、“空使鬓毛斑”(《闻下亲征诏志喜》)、“年来多病鬓毛斑”(《送彬禅客》)等则都点化自杜甫《秦州杂诗(十五)》中“休镊鬓毛斑”一句。章甫《赠叶伯永》中的“余生各加餐”、《送张寺丞》中的“祝公但加餐”等都化用自杜诗《无家别》中的“还闻劝加餐”。

此外,章甫的诗句还存在着分用多句杜诗点化而成的现象,如《春日村居(其一)》中的“雷雨起龙蛇”化用自杜诗《火》中的“旧俗烧蛟龙,惊慌致雷雨”两句。章甫《十二月朔巢县道中》的“瘦马从摇兀”化用自杜甫《瘦马行》中“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两句。章甫《同汤叔度兄弟赋秋声》中的“茅屋疑鸣雨”一句由杜诗《雨不绝》中的“鸣雨既过渐细微”和《久雨期王将军不至》中的“天雨萧萧滞茅屋”两句点化而来。章甫《戏答王通一》中的“短衣他日欲射虎”一句化自杜诗“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曲江三章章五句》)两句。章甫诗歌中的“江山惊客恨”(《新凉》)一句由杜诗《寄杜位》中的“峡中为客恨”和《夏日李公见访》中的“客意已惊秋”两句点化而来。另如章诗《次韩无咎途中别陆务观(其四)》中的“论文酒一尊”点化自杜诗《春日忆李白》中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两句。章诗中的“骑鲸入海穷冥搜”(《采石》)一句则由杜诗《戏为六绝句》中的“未掣鲸鱼碧海中”和《同诸公登慈恩塔寺》中的“足可追冥搜”两句隐括而来。

以上所举仅仅是章甫化用杜句入诗的一部分,然而从中仍不难看出章甫所读的杜诗之多,学习杜诗之用心。

三、借鉴艺术手法

章甫对杜诗的推敲和学习没有停留在点化杜句上,他还对杜诗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具体表现为在其诗歌中大量使用叠词、时空对、流水对、“对话体”以及组诗几个方面。

叠词用于诗歌,始于《诗经》,但这一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直到杜甫手中才算被运用到了极致[4]50,诚如明人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所言“诗中叠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5]257。杜甫使用叠词之精当,如“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三)》),“短短”和“轻轻”既写出了桃花和柳絮的形状特征,又暗示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又如名作《兵车行》中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杜甫抓住了从军出征时“辚辚”的车辆声和“萧萧”的马鸣声,叠词在此处的使用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别具一种音乐美。章甫刻意追步少陵,在其诗作使用了大量的叠词。据笔者粗略统计,在章甫现存的三百余首诗歌中,有97首诗歌都使用了叠词,且章甫诗中俯拾皆是的“萧萧”“纷纷”“冥冥”“悠悠”等,据前辈学者统计皆是杜诗中高频出现的叠词(4)于年湖在《杜诗语言艺术研究》中对杜诗常用的叠词做了统计,“萧萧”是杜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叠词,共使用了30次;“悠悠”居第二,共使用了21次;“纷纷”和“冥冥”居第三,各使用了16次。。此外,章甫还学到了杜甫遣用叠词的妙法,如“秋意拂拂生梧桐”(《谢张倅惠茶》)一句,“拂拂”一词既能见出梧桐树在秋风中招摇的姿态,又将秋具象化、拟人化,仿佛一只温柔的手,“拂拂”地抚摸孕育着梧桐树的成长。再如写村居环境的“惊犬时时吠,归鸿字字斜”(《春日村居》),叠字的使用不仅使得所写景物如在目前,“时时”与“字字”两相对仗,且都是语句的逻辑重音所在,诗句的音律也随之更加整饬和谐。

杜甫作为一代诗圣,对诗歌的写作形式做了多方的探索,在针对诗歌的对仗艺术方面,杜甫有意突破常规,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杜诗中这些颇具特色的对仗艺术也为章甫所学。

首先,是“时空对”,即通过时空对举的对仗方式,从而使诗歌“呈现出广阔的宇宙感和深远的历史感”[6],如杜诗《春日江村五首(其一)》中的“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上句着眼于空间,“乾坤”和“万里”写出空间的阔大,下句着眼于时间,“时序”和“百年”写出时间之漫长,通过这样的时空对举,使得春日江村这一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无限延长与阔大,从而使得诗人在诗歌末句感叹道的“漂泊到如今”,给读者以极大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章甫诗作中亦有不少摹拟杜诗“时空对”的实例,如《春日村居(其五)》中的“陇亩三年梦,亲朋万里心”,上句的“三年”写在异乡村居时间之长,下句“万里”刻意点出了与亲朋的距离之远,时空对比之中更见诗人的困苦寂寥。又如“去路逾千里,离筵惜寸金”(《送孟希道》)、“一江烟水分南北,千里雲山自古今”(《同杨德骏任致道登北观留题壁间》)、“归去须三径,飘零又一年”(《江北》)等,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章甫还在创作实践中着力学习杜甫常用的“流水对”。流水对,又称串对,指一个意思由两个诗句连贯而下表达出,如流水之连绵不断。清人许印芳曾夸赞杜甫使用流水对的技艺之高超:“少陵妙手,惯用流水对法,侧卸而下,更不板滞。”[7]1115杜诗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便是属于因果关系的流水对,这样的写法使得两联之间思绪相连,逻辑贯通,却不着刻意雕琢对仗的痕迹。章甫学杜能得杜诗之精髓,正在于其刻意追步杜诗的句法谋篇。章诗中随处可见流水对的使用,如“浪迹踰三纪,知音只数公”(《次王勉夫见招》)属于转折关系的流水对,“誓将三寸舌,成此百世勋”(《赠叶伯永》)属于顺承关系的流水对,“是非既未定,泾渭何当分”(《赠叶伯永》)属于递进关系的流水对,“便令江海竭,未厌虎狼求”(《即事(其三)》属于假设关系的流水对等等。

同时,章甫还在作品中毕肖杜甫古体诗中常用的“对话体”,以扩大诗歌的描写内容和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以《田家苦》一诗为例:

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未灼火钻乌龟。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忧风愁煞侬;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这首诗由商人和农民的一问一答所构成,属于“对话体”,杜甫的名作“三吏”采用的即是这种对话体[8]1232。凭借这种“对话体”,诗人在其中不发表主观的议论,而是将感情都熔铸于对话当中。诗人通过模仿农夫的口吻,用通俗易懂、纯朴生动的语句真切地道出田家的心声,使得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在寥寥数语中越发鲜明。

杜甫作为一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了在诗作中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写下了诸多如《秋兴八首》《后出塞五首》《戏为六绝句》《羌村三首》等组诗,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为中国诗歌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章甫努力钻研杜诗,在创作实践中也书写了大量的组诗来叙事言情,其中有描写村居生活的,如《春日村居五首》《春日山居三首》;有记游的,如《独登南楼兼怀严圣几俞若晦三首》《陪王漕右司游东园三首》;有叙写宋金战争的,如《即事十首》;有缅怀友人的,如《舟中简祖显二首》《雨中简孙文辅三首》;有抒发个人感怀的,如《秋晓五首》《荐饥二首》等等。这些组诗结构严谨,情感诚挚,从多个维度真实而又完整地记录了南宋初年社会风貌。

四、章甫学杜之原因

杜甫生前寂寞,死后却赢得了“千秋万岁名”,作为一名“集大成”的诗歌创作先驱,其卓越的作诗技巧和包罗万象的诗歌题材指示后辈诗人开拓创新。王安石所言的“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9]90和蒋士铨在《辨诗》中所感慨的“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10]9也并非空穴来风。杜甫树立的丰碑难以逾越,但却成为后人作诗可供效仿的一个楷模。章甫着力学杜,既有绍兴年间时代背景和学杜风气的客观原因,也有其与杜甫相似的人生经历及其师友渊源的主观原因。

首先,章甫学杜,多少受到绍兴年间时代背景和学杜风气的影响。靖康之变后,金兵进一步南侵,宋高宗赵构渡江南逃,中原沦丧,国家风雨飘摇。章甫便出生成长在这样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家国之变给诗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动,较之杜甫所处的安史之乱有过之无不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葆有着强烈淑世精神的宋代文人,在转徙流离之中直面国土的沦亡和民生苦痛,对杜甫的诗篇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于是在北宋诸多文人崇杜宗杜的基础上,经由家国巨变的推波助澜,尊杜和学杜的风气在绍兴年间达到了高潮[11]185。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论:“靖康之难发生,宋室仓皇南渡,身经乱离的宋人对杜甫发生了一种心心相印的新关系,因为宋代诗人遭遇到天崩地裂的大变动,在流利颠沛之中,才深切体会出杜甫诗里所写安史之乱的境界,起了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同感。先前只以为杜甫‘风雅可师’,这时候更认识他是个患难中的知心伴侣。”[1]212比如当时的宰相李纲便对杜甫推崇备至,他说:“汉唐间以诗鸣者多矣,独杜子美得诗人比兴之旨。虽困踬流离而不忘君。故其词章慨然有志士仁人之大节,非止模写物像风容色泽而已。”[12]随着学杜风气的兴盛,当时诗话如张戒《岁寒堂诗话》、黄彻《䂬溪诗话》等都对杜诗评价极高,在绍兴年间还出现了赵次公《杜诗注》这样专门的杜诗注本,为时人学习杜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平生忧国寸心赤”(《王梦得捕蝗二首(其一)》的章甫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学杜尊杜的文坛风气下渐渐崭露头角的。

其次,与杜甫相似的人生经历是章甫学杜的人格与思想基础。章甫受儒家思想影响深重,常常在诗作中自称“衰儒”(《闻下亲征诏志喜》)、“迂儒”(《放歌招孙祖训俞国宝饮》),也就自然地秉持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并屡屡在诗作中表达他的忧国之思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独下伤时泪,谁陈活国谋”(《即事(其三)》),“忧国书生志,安民圣主仁”(《荐饥》)等等。但不幸的是,生逢乱世的章甫,科考之路并不顺畅,其终身布衣,只考取了秀才的名号,“智略无所施,短褐还逡巡”(《赠叶伯永》)的无奈感叹在其诗作中不胜枚举,加之因遭逢战乱,家乡被毁,章甫的大半生都处于旅途的奔波之中。又因为疏于家庭经营,使得其经济生活困难重重,“数间破屋城南街,坐卧一榻心如灰”(《与北山长老》),无法为自己找到物质和精神的依托,因此,寻找与他相似人生经历的历史人物以勉励自己,或能让他得到慰藉。于是,在当时文坛尊杜学杜风潮相当浓厚的氛围中,“贫穷束缚人,智慧无所施”(《秋雨未已客怀不佳夜诵少陵遣兴诗至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三复感喟增感每字赋一诗》)却又“平生一饭不忘君”(《寄淮东总领许叔庸》)的章甫自然对诗圣杜甫投去了关注的目光。

最后,师友渊源也是章甫学杜的一个重要原因。章甫作诗师从江西诗派,其自称“人入江西社,诗参活句禅”(《送谢王梦得监税借示诗卷兼简王佥》),而江西诗派正是将杜甫的诗歌作为创作标杆。章甫对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点铁成金”的诗歌创作论十分推重,“文章虽云一小技,妙处非难亦非易。染丝织锦未足工,点铁成金始为贵”(《张君明昆仲袖唱和诗见过》)。经由黄庭坚提出并倡导,被后生章甫所继承的“点铁成金”的作诗方式其实就是强调学习杜诗创作中的“炼字”“炼句”之法。章甫的不少诗作中都可见出其着力学习老杜炼字的痕迹,如“棋枰角胜负,文字工切磋”(《送孙文辅尉新城》),“肠枯漫索惊人句”(《用前韵赠高持一》)等等。此外,章甫虽然诗名不彰,但交往的好友中有不少都是当时的文坛巨擘和学杜大家,比如“中兴四家”之一的陆游。章甫在《别陆务观》一诗的最后写道:“人生相知贵知心,道同何必问升沉。客袂此时成暂别,诗盟他日会重寻。”从中可见出章甫因躲避战乱而在西津(今江苏省镇江市)邂逅陆游的期间(5)隆兴二年(1164)二月己卯,陆游被调至镇江任职。同年,金兵占领了淮南,章甫为了躲避战乱而从家乡赶往西津(今江苏镇江),从而与陆游相交。详见陆游《入蜀记》,《渭南文集》卷四十七。,两人不仅成了心心相惜的知心之交,并且在诗艺上也有过切磋交流。众所周知,放翁关心国运民瘼,心系复兴大业,期望能扫胡尘、靖国难,在诗歌创作和人格精神上都着意学杜尊杜,留下了诸多咏杜诗,陆游的诗作也被后人认为“学杜深稳,又能成家”[13]394。同时,另一位学杜大家爱国词人张孝祥也与章甫交好,从章诗《陪韩子云吊张安国舍人墓》中的“曩以门下故,获登君子堂。招呼连屋居,此意讵可忘”可知两人情谊深厚,并且在《连屋》一诗中,章甫表达了对张孝祥诗歌的倾心:“十年诵公诗,正自识孙楚。”正是在与陆、张等崇杜文人的交流唱和与切磋诗艺之余,章甫不可避免地受他们影响,从而在创作实践中朝着尊杜学杜的路子上走。

受时代背景和绍兴年间文坛师杜风气的影响,加之章甫与杜甫相似的人生经历和师友渊源,使得章甫对杜甫推崇备至,并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学习杜诗。但由于缺乏杜甫短暂仕宦生涯的高层政治体验,以及杜甫长期漫游祖国各地的丰富人生阅历,使得章甫虽然着力学杜,但其诗作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远不如杜诗广阔,只能将关注点聚焦在其日常所面对的村居生活和底层百姓上。相应的,章诗的气象和意境也远不如杜诗,比如同是以“秋”为主题,杜甫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这样气象磅礴浑厚的名句,而章甫却只能着眼于眼前的“小窗无晤对,风叶暮潇洒”(《秋兴》)。虽然囿于个人才力,章甫学杜尚还存在着境界狭小等未至之憾,但章甫的诗歌成就不应该就此埋没。正如辛更儒先生在《宋才子传笺证》中对章甫的评价:“以一布衣而忧国忧民,骨气具在,不失为南宋中期有特点的诗人。”[13]49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认其诗歌“骨力苍秀,亦具有研锻之功……尚能脱化町畦,自成机杼,颇为不坠雅音”[15]1383。章甫生活于杨万里、陆游等“中兴四大家”光芒万丈的南宋初年,能与当时的文坛巨擘交好,说明他在当时有一定影响,比如吕祖谦在《寄章冠之》一诗中便夸赞章甫“君才甚硕气方刚,身虽欲隐文则彰”,可见章诗自有一番气韵,不容忽视。对于宋诗的研究,我们不应当只关注大家、名家,还应该关注诸如章甫这样的小家,他们共同反映了某段时间内的文学倾向和嬗变,因此章甫及相关的南宋初年的诗人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1]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2]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9.

[3]脱脱,等.宋史[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622.

[4]于年湖.杜诗语言艺术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7:50.

[5]范况.中国诗学通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257.

[6]刘明华.杜诗对仗的辩证艺术[J].杜甫研究学刊,1989 (3):20.

[7]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115.

[8]缪钺.宋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1232.

[9]胡仔.苕溪渔隐丛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90.

[10]程千帆.读宋诗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9.

[11]魏景波.宋代杜诗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85.

[12]李纲.读四家诗选[M]//梁溪先生文集:卷十七.

[13]邹进先.宋代杜诗学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394.

[14]宋才子传笺证 南宋前期卷[M].傅璇琮,主编.辛更儒,本卷主编.沈阳:辽海出版社,2011:492.

[1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 纪昀,总纂.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1383.

A Study on Zhang Fu’s Imitation of Du Fu

QIN Rong, WU Huai-do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39, Anhui)

Inspired by the great changes of Song Dynasty and the sufferings of wars, in the period of early Southern Song Dynasty, more and more poets tended to respect and imitate Du Fu, among whom Zhang Fu was a representative at that time. Zhang Fu imitated Du Fu and his poems in three ways: inheriting Du Fu’s thoughts, using Du Fu’s verses in his own works and adopting Du Fu’s poetry writing skills. Zhang Fu tried to imitate Du Fu because of the disordered era environment, his similar life experience with Du Fu and the influence of his teachers and friends.

Zhang Fu; Du Fu; inheritance; utilization; poetry writing skills

2019-12-20

安徽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AHSKY2019D118)。

秦榕(1996- ),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吴怀东(1966-),男,安徽广德人,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0.14096/j.cnki.cn34-1044/c.2020.01.14

I206

A

1004-4310(2020)01-0078-07

猜你喜欢
杜诗杜甫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杜甫改诗
诗歌岛·八面来风
贫困无田杜太守
杜甫与五柳鱼
贫困无田杜太守
绝句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在当代我们如何读杜甫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