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晋南新闻文化中的红色历史记忆
——以《晋南人民》创刊号为例

2020-02-25 11:56:56李雪梅石英凤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刊号晋南创刊

李雪梅,石英凤

(山西大学 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中国红色报刊图史》曾高度评价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地区出版的红色报刊:“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各地红色报刊不断涌现,如《晋绥日报》《新闻战线》《华北画报》《临汾人民报》《山西日报》《晋南日报》《晋中日报》《太行教育》等。这些红色报刊以党报党刊为核心,真实记录和见证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光辉历程,是中国革命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复兴精神的体现,是一部丰富生动、图文并茂、记载详尽、充满革命激情的历史教科书。”[1]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话中所提及的都是解放战争时期山西地区刊行的红色大报系列。但在这些大报之外,当时的晋南地区太岳革命根据地,还涌现出了大量红色小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它们与大报一样,曾记录红色历史,曾点燃革命热情,但它们在存留与传承中遭遇了比红色大报更多的困难。由于岁月磨灭,当时刊行份数稀少,相关档案馆、图书馆不注意搜集保存等许多原因,许多珍贵的红色小报文献散落于渺远尘烟中,令研究者抱憾。能够传存至今的红色小报在红色文献领域极为珍稀,因为它们记录了基层民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走过的艰难历程,谱写过历史记忆中晋南红色新闻文化的革命强音,同时也于细微处体现出了中国革命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复兴的精神。

我们在对1949年前山西省內红色文献进行整理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两份红色小报文献,报名为《晋南人民》[注]《晋南人民》报,仅见两份,现藏于山西大学文学院资料室,国内其他图书馆、档案馆未见收藏,《闻喜县志》《山西期刊史》《山西通志(出版志)》等著作也未见著录。,实属零种报纸。两份之一为《晋南人民》创刊号,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八月十七日星期五版;另一份为《晋南人民》第四期,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八月二十七日星期三版。《中国红色报刊图史》中提及的“《晋南日报》”创刊于1948年9月10日,起初名为《临汾人民报》,1949年1月1日才改名为《晋南日报》。由此可知,这两份《晋南人民》不仅是《晋南日报》创刊之前身,而且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山西省内最早以“晋南”地域之名称命名的太岳革命根据地分区级报纸。《山西革命根据地出版史》曾对太岳区出版的红色报刊进行总结,其中对《晋南人民》的定义是:“太岳二地委出版的政治类期刊,创刊时间不详。”[注]根据《晋南人民》报纸的原始记载,此报是中共太岳三分区党委主办编辑出版发行的一种分区级机关报刊,并非由“太岳二地委出版”。这两份《晋南人民》报纸的发现,既可作为红色历史文献实证,又可弥补解放战争时期晋南地区红色新闻史料之不足。

一、《晋南人民》创刊背景

1946年6月,蒋介石以大举进犯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挑起了全国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取得了自卫战争的胜利。太岳部队在自卫战争中,从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间,先后发动、参与了闻喜夏县战役、同蒲中段战役、临汾浮山战役、吕梁汾孝战役、晋南反攻战役,攻取了翼城等25座县城,晋南地区除运城、安邑、临汾等孤立据点外,全部解放[3]256。随着战局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在1947年6月决定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将中国革命推向新的高潮,争取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4]。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解放战争与土改运动成为了当时媒体关注的焦点,共产党也积极利用媒体传播思想政策,宣传红色文化。随着解放战争转入进攻阶段,解放区的许多地方报纸纷纷兴起,积极宣传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晋南人民》亦是如此,其创刊号第一版运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晋南人民》的创刊背景:“自四月以来,人民解放军以破竹之势,扫清了晋南广大地区的蒋阎顽伪。咱们二十分区(即三分区)的情况跟着就来了个大变化,咱们由五个县增加到十四个县,由没有一个县城变成有十四个县城的大分区,咱们解放区的人口也由二三十万人增加到一百二十多万,目前咱这一百多万老百姓又正在轰轰烈烈地闹翻身,闹革命,开展诉苦复仇斗争,向地主豪绅奸霸要咱们自己的血汗债、土地、房屋、现洋元宝,这在咱们晋南,真是一件亘古未有天大的事。”由此我们可关注到《晋南人民》创刊前太岳三分区的两大重要事件:一是晋南地区的战场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二是为适应这种大变化,太岳三分区正在开展土改运动。

所以,作为一份新生的地方性报纸,《晋南人民》的创刊,充分体现出了对红色文化与精神的积极宣传。究其具体原因:第一,是为了引领民众适应战场地理环境和时局发生的巨大变化;第二,满足及时反映并指导全区的土改、支前、游击战争的需要;第三,旨在加强全区上下级、党政军民学商之间的联系,准备用更大的胜利迎接即将到来的新阶段。

二、《晋南人民》创刊号版面设置

《晋南人民》创刊号为四开(53.5x38cm)正面两版,背面空白,单面印刷。“创刊号”第一版:套红报头“晋南人民”在上边栏正中,报头左右是两个长方形套红小框,小框内报道重要信息和通知,因是创刊,未登重要信息和通知,而是从“读报、看报、听报、办报、评报”角度刊登了两首五言诗,以此引起读者对《晋南人民》创刊的特别关注。右小框:“群众一张口,大家来投稿,大家同看报,成立读报组,边读边检讨,批评很欢迎,建议也很好,办报的指标!”左小框:“报是群众的,贴起群众瞧,念给群众听,讲解要明了,有报传开看,大家都读到,组织读者多,表你大功劳!”报头下方标注创刊日期、出版周期、出版期号、定价、订阅处(即编辑处)内容。1947年8月17日创刊,每逢一四七日出版,创刊号,定价:每月每份百五十元[注]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为了弥补巨大的财政赤字,滥发纸币,引起通货膨胀。历史学家顾颉刚在日记中曾写到“1947年9月28日理一次发,两万元矣,实四毛也”。由此可见,百五十元为三厘。,订阅处:太岳三分区各县邮局。可知《晋南人民》是中共太岳三分区党委主办编辑出版发行的一种分区级机关报刊。

太岳三分区党政军机关单位当时所在地为闻喜县陈家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共稷麓三区区政府、稷麓抗日民主县政府所在地,从1946年7月解放战争开始,中共太岳三地委、三专属、三分区司令部、宣传队、教导队等党政军机关就驻于此。此外,电台、银行、贸易公司、邮政局、军服厂、印刷厂、医院、总机、公安局、监狱等三十余家单位也驻这里。1947年12月28日,运城解放后,这些机关单位才逐步迁往运城。据《晋南人民》创刊号《创刊的话》所言:“咱们由没有一个县城变成有十四个县城的大分区。”可知在《晋南人民》创刊日即1947年8月17日,太岳三分区共辖14个县。而至同年9月,太岳三分区所辖县份已包括“安邑、夏县、闻喜、平陆、稷山、新绛、永虞、永乐、临晋、猗氏、万泉、荣河、绛南、解县、芮城等十五县。”[3]412

《晋南人民》创刊号第一版中,在醒目位置刊登了时任太岳三地委书记兼三分区政委柴泽民[注]柴泽民(1916—2010),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山西闻喜人,1979年1月1日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美国全权大使。的话:“以群众的语言吼出群众的心声,集中先进群众的创造,指导群众的运动。”在1948年12月调任北京市军管会南区分会主任之前,柴泽民一直奋斗在他家乡晋南的土地上。创刊号第二版中,也以醒目的红色字体刊登了时任太岳三分区副司令员李明如[注]李明如(1911—?),原名陈焕文,江西省吉水县枫江乡上桥下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共产党员,1955年授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的一段话:“以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配合主力反攻,多打胜仗,多歼灭敌人来保卫土地改革,肃清封建势力与地主阶级,彻底实现耕者有其田。”李明如毕业于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1936年“西安事变”后,他一直在山西晋南地区领导统战工作。《晋南人民》的诞生,寄托着这些晋南地区革命领导人的殷切希望。

创刊号第一版竖长方形版框内栏目分三块,第一块头版头条位置是“社论”或“国内外、三分区内重要新闻”。因是创刊号,套红创刊词“创刊的话”就代替“社论”成为了当日头版头条内容。第二块头版中下部位置是“短论”“劳动簿”(区内工农兵立功表扬消息)、“区内地方兵团和县村基层工作动态”。第三块是第一版下边框拐角内的补白,安排了两首民谣:“山西主席阎锡山,逃难躲避到北山。汾南委下辛干委,真是百姓催命鬼。”“后晌麦黄,黑夜征粮。早上编组,晌午抓兵。”这两首民谣运用晋南方言,短小精干,鲜活灵动,直抒胸臆,足见当时民心所向。

创刊号第二版,上边栏正中为报名《晋南日报》,左为公历和星期: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八月十七日,星期四;右为夏历、节气、版次:夏历丁亥年七月初二日,初八日处暑,第二版。第二版竖长方形版框内栏目分为三块:第一块为“区内民兵、正规人民解放军歼敌动态”;第二块为“当前土改闹翻身基层动态和经验介绍”;第三块为“配合当前农村土改政治工作的文艺作品”。

版心处(第一版和第二版之间约2cm宽竖长条空白)栏目有启事、广告、感谢、通知等。其中一项《人民印刷厂承印简章》值得关注,这份简章颇具广告性质,“人民印刷厂”即太岳三分区印刷厂的对外名称,该厂已具有全套石印设备,拥有众多可熟练进行石印印刷技术操作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能够承揽“印制各种精美的石印物品”及“书报杂志文件”,能够满足石印过程相关墨色要求、绘图封面封底设计、仿照制片、套版颜色、封底封面设计等各类技术工作。解放战争时期,这样一个中大型规模的印刷厂,可为太岳三分区印制书报杂志文件、宣传红色文化、处理办公文档等事项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也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取得战争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晋南人民》创刊号内容构成

《晋南人民》创刊号中的具体内容,真实反映出了太岳三分区在区党委的领导下,遵照党中央指示,进行爱国自卫战争、游击战争和土地改革支援前线的情况,为红色新闻文献研究留存了珍贵的新闻档案与社会记忆。

(一)反映太岳三分区的爱国自卫战争和游击战争

《晋南日报》创刊号第一版的《解县城再庆解放晋南地方兵团反攻得胜毙伤敌顽七十余人》、第二版的《歼敌官兵九十四人夏县民兵追击大胜创造民兵歼敌正规军的榜样》,是两篇典型的来自战争前线的报道。前者以四分之一版面的篇幅,详细报道了解县大捷:“本月八日,我晋南地方兵团某部突向解县发动反攻,扫除附近各县流窜该县之杂顽,再次解放解县城[注]解县初次解放是在同年即一九四七年的四月二十六日。,使运城安邑之敌更加孤立。七日晚,该部配合虞县解县游击队,一直奔向敌人驻地的阎家村、雷家庄、社东村等村,将敌包围,到天明时,俘敌一部,余敌狼狈逃命,城内守敌也怕遭受歼灭打击,弃城逃窜。正午,我军进入城中,解县又获解放。据初步统计,这次作战共俘敌人六十一名,毙伤敌十五名,得枪三十支,短枪三支,电话机一部,子弹一千三百五十发。现我民主政府也于九日入城安民。”这是解放战争开始后的第二年,胜负局面还不明朗,但在蒋阎军队人数和统治地域占重大优势的情况下,其正规军竟被民兵追击并全部歼灭,可见其军心动摇之程度。同时,这种现象也为地方武装和民兵进行游击战争提供了绝好条件,并由此揭示出民兵游击战争的深入进行对全国战场和新老革命区的土改运动均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创刊号第二版中有一栏“反攻捷报”的内容,标题为“苏北蒋后人民解放军攻下叶挺城灭敌一师陇海线上又复三城包围商丘”,以上内容分别报导了晋南地方兵、晋南地区民兵及苏北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成果,从晋南地区的解县、夏县到苏北、商丘,处处都在打胜仗,《晋南人民》这样的报道,更增强了晋南人民对战争胜利的信心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与支持。

(二)反映太岳三分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

创刊号的第一版和第二版,主要内容是关注并指导土改、解决相关问题。土改服务于广大贫苦农民,在土改中获得土地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前保卫战争胜利果实,这无疑是部队能够更快在全国范围内打败敌军,解放全中国的重要措施,是共产党赢得民心的重要一环。《晋南人民》通过将“短论”与“消息报导”联系起来的方式来达到在全区推广土改的目的。但是土改无论在新区还是老区都面临着一个问题:三分区所辖十四县包括县城和乡镇虽已解放,但蒋阎残留势力和还乡团以及特务还在活动,人心不稳。第一版《武对武》“短论”中提到一个典型事例:“近来在猗氏、万泉、临晋等县,出现地主恶霸勾结蒋阎特务暗杀农会干部,破坏土地改革情况。”“地主阶级敢于进行流血的破坏,以牙还牙,以武对武,地主阶级越厉害,群众斗争的要越猛烈,我们就要拿起武器来,保护我们翻身斗争的胜利进行。”紧随其后的是一则《万荣检讨‘两面光’思想》报导,针对土改中出现的“斗争地主时,怕惹下人,时常给地主通风报信,讨好地主”的“两面光”思想进行评论,有的人“我心里也想斗争,但打不开情面,不斗,又怕别人说有问题,因此想了个滑头方法,斗争时提小意见,不斗争时提大意见”,一针见血地总结出:“这种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主要因为上了蒋阎特务欺骗宣传的当。”

(三)表彰太岳三分区民众的突出成绩

“创刊号”第一版第二栏“劳动簿”《部队前进报纸前进》,是一篇给邮政三分局全体邮政员工记大功一次的报道:“四月份晋南战役以来,邮政三分局全体同志,发扬了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在积极支援前线,供应前方部队和机关的报纸信件的号召下,立了大功,在五百七十里至六百六十里的干线上,经常五天至七天可以看到报纸,真是做到了部队前进,报纸前进,干部到哪里,报纸到哪里。”战邮工作的开展,在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报道中邮政工作者火热的工作状态,真正体现出了战邮工作目的所在——服务战争、支援前线、宣传革命、鼓舞士气。根据地邮政一直是近代中国邮政史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一报道所呈现出的历史资料,充分体现出了当时邮政工作在思想重视、措施得力、目的明确和艰辛奋斗等方面的努力。正是这些,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奠定了新中国邮政事业发展的基础。

(四)内容普及化、大众化

红色新闻事业必须以群众性为基础,重视内容的普及化与大众化。《晋南人民》在创刊号中强调,要做到“全党办报,全民办报,大家看报”,“好好看报,识字的要看,不识字的也可听别人念”,创刊号各部分内容中,配有不少小插图,图像简单小巧,不失幽默又能点明主题。第二版第三栏有“薛庄村农会的卫立堂编董文写”的《稷山老百姓唱翻身》快板:“八路军,真能干,几天解放十五县。打开稷山救贫民,粮食放了几百石。人人提起都喜欢。八路军,实在好,把百姓苦愁解除了。不要粮,不要款,各样税务一起免……”全文计600余字,通俗易懂,合辙押韵;内容结合实际,将晋南百姓在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土改翻身做主人的欢快心情尽情表露。

创刊号中的漫画、民谣、快板、功劳簿等,内容均与晋南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都以接近口语的文本形式展开报导,这对土改在每个阶级中的深入发展与进行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激发了群众对读报看报的兴趣与对晋南当地新闻事件的关注度。

《晋南人民》一九四七年八月二十七日第四期的头版,曾经刊出“人民日报晋冀鲁豫总分社”在二十一日发来的贺信:“晋南支社、晋南人民报、新闻晋南支社创立及晋南人民报创刊,特致贺意!望努力为晋南农民服务,成为工农大众喉舌!并祝进步!”第二版则登载了夏县邮政局全体同志写给《晋南人民》的一封“读者来信”:“《晋南人民》,你诞生了!你是晋南人民的旗帜和骄傲,在反攻中,我们愿在你的领导下功上加功,除把你平日深入到农村外,特将我们节约的办公费四千元捐给你,表示对你的爱护!”这些朴实的话语,流溢出太岳三分区民众对于《晋南人民》创刊的欣喜,也彰显出这份报纸在他们心中的价值。

《晋南人民》创刊号,不仅是一份保存至今达82年的零种报纸文献,更是一段“小而专”的红色新闻历史记忆。作为地方性报纸,它的受众是晋南百姓,它记录反映的也是晋南革命往事,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在1947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前夜,晋南一隅的风起云涌,恰可证革命火种之播散无边。

猜你喜欢
创刊号晋南创刊
《青年》杂志创刊号封面
神剑(2021年3期)2021-08-14 02:29:40
后稷族居地在关中不在晋南
创刊40周年抒怀
1994:创刊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总第100期杂志“晒创刊号”活动得奖石友藏品展示
中华奇石(2016年5期)2016-07-19 08:21:56
创刊寄语
广东出土东汉晋南朝铭文砖述略
广州文博(2016年0期)2016-02-27 12:48:52
晋南金墓中的狮子砖雕
大众考古(2015年8期)2015-06-26 08:44:40
鲁南晋南 小麦开镰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初航》
作品(2014年9期)2014-05-22 10: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