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读者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

2020-02-25 10:42:40邹晓峰邢珍珍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个性化图书馆资源

邹晓峰,邢珍珍

1.亳州学院图书馆,安徽亳州,236800;2.中共亳州市委党校图书馆,安徽亳州,2368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运用越来越多。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使用给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读者到馆次数减少,信息焦虑越来越严重,读者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的困难日益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大部分数据库厂商只注重满足读者的普通要求,一味地堆积,盲目追求电子资源的数量而非质量;另一方面,读者的专业知识、检索方法等因素直接影响了读者获取信息的结果[1]。高校图书馆须以读者需求为导向,转变服务方式,应对技术带来的冲击,构建个性化信息服务,为读者解决信息焦虑是当前发展的要务。为了减少读者自身因素对信息获取结果的影响,在收集读者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精准地为读者推送所需的信息。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与读者的双向互动,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服务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的读者采取不同的服务; 二是服务的主动性,图书馆根据读者的个性特征和使用习惯向读者推送各种资源,提供各项服务。

1 大数据时代读者个性化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1 目前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两个:一是信息资源建设。当前,文献信息资源众多且不断涌现,图书馆需要订购哪些资源、已经订购的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情况如何、读者在图书馆已有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如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馆如何对庞大的数字资产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等问题都亟待解决。二是读者服务方面。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过于表面化,仅停留在满足读者提出的需求上,没有对读者潜在信息需求进行挖掘,缺乏读者的信息反馈和参与。

1.2 读者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方向

现代社会网络环境下的读者对信息需求越来越严苛,形式多样和内容全面、个性化、精准化的信息服务就成为当下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读者的信息需求发生了改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必然随之改变,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就成了图书馆新的服务模式,图书馆需要分析读者的个人兴趣和信息需求等行为模式,把图书馆的一些应用服务和标准放到服务主页面上,由读者自由选择。而且需要发现其潜在的信息需求并实时地、主动地把信息推送给读者。

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方面和网络技术方面有着其他部门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信息服务方面尤其是学术性信息服务方面有着先天性的优势,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显著地提升了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收集、挖掘和分析能力,便于为读者主动推送精准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更大范围内满足读者的多样化的信息需求[2]。同时,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根据对读者群体行为数据的深入挖掘,按照不同读者群的需求以及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特点将读者群体进行划分,为不同的读者量身打造个性化特征服务。个性化、精准化服务有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层次,个性化信息服务为读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使用的过程中读者充分地感受到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给自己带来的便捷,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产生认同感。

1.3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技术支撑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十分重视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许多高校图书馆都拥有自己的信息化数字化平台,持续加大数字化、智慧化图书馆建设力度,包括实现馆藏纸质图书数字化。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所需要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如资源整合元数据仓储技术、搜索引擎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推理技术、大数据决策、分析、服务系统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3]。通过以上主要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图书馆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文献信息资源找到适合的读者,让读者找到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

2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创新实施

2.1 数据的加工与存储

互联网中各软件和系统的背后存在着大量的数据库,数据库被用来存储各类信息以供读者访问和使用。而数据库的建设离不开数据的挖掘与加工。因此元数据的存储和加工是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也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础。元数据是指对信息或数据进行结构化描述的数据,元数据的建立是对数字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加工、开发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4]。实现数字资源之间的自动联结,解决了资源分散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同时也能发现数字资源之间存在的潜在关联,从而创造新的价值,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在识别资源、评价资源、追踪资源变化和管理资源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

元数据仓储是实现异构数据资源整合与知识发现的有力工具[6]。通过元数据仓储相关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和互联网上同本校学科相关的开放资源产生的各类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实现对不同格式、协议、类型、规范的元数据访问与聚集。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元数据标准,所有元数据均按此标准定义和管理,基于可扩展原则实现元数据标准的仓储与利用。数据标准统一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融通,是实现资源共建的基础,也是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基石。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都加大了对数据的加工与挖掘,例如,亳州学院图书馆已完成27个中文和15个外文资源库的元数据加工及仓储,元数据量条数约2.6亿条,实行一站式检索,为全校师生提供全面丰富的数字资源保障。

2.2 信息推送服务

数据处理与加工成各类数据库后,就可以被读者获取和使用了。但随着图书馆的各类电子资源量呈现出几何式增长,加上各种数据库资源的查询方式各不相同,对读者提出了更多的使用要求,读者要有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读者在海量的信息中较难精准迅速地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面对信息获取难的困惑,读者渐渐地就会对图书馆失去信息依赖。开展信息推送服务,就是为了解决读者对资源利用困惑的有效方法。

信息推送服务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在读者的知识体系、行为习惯、个人偏好、读者的信息需求上,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检索到符合读者需要的信息[7],信息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集成,使得这些信息更加全面,准确性更高,最后通过固定的渠道及时地传送给读者。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可自动将借阅、搜索排行榜中的相关图书文献资料,主动分门别类地推荐给读者。突出特点是信息的主动服务,改“人找信息”为“信息找人”。比如在阅读推广栏中,“教师推荐”可以提供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提供的主要参考文献,以供学生自学时使用;“馆员推荐”栏可以推荐近期馆内借阅量高、流通速度快的图书以及新上架的图书。“阅读推广”和“名师讲座”栏不仅可以提供本校阅读活动,还可以联网推荐省内其他高校或机构开展的各类阅读活动。

2.3 信息个性化定制服务

图书馆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是针对读者某种定制需求,由信息服务集成系统自动收集、自动推送的重要服务形式[8]。个性化定制服务是以读者的信息需求为基准,根据读者的知识层次、近期研究方向等,对当前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并传递。如读者登陆个性化服务系统后,可提交个人的定制内容,系统将会为读者呈现其需要的信息,不相关的信息将被自动过滤,不会出现在读者的个性化服务系统内。个性化服务系统中“我的订阅”栏中,读者可以进行自我订阅管理,馆内所有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中与读者需求相匹配的信息将主动推送,更新信息也会在第一时间被推送,不需要读者再次搜索。“定题服务”中可以帮助课题研究的教师了解当前同类课题申报的情况。“文献互助”栏可以使读者在短时间内获得馆内没有的文献资源。“辅助翻译”有利于各种语言的互译。

2.4 信息智能代理服务

读者在检索信息时,由于自身检索能力的不同很难清晰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信息需求。信息智能代理服务就是在读者没有明确具体要求的情况下,通过跟踪读者信息行为,主动分析其检索行为并提取读者个性化信息,搜集可能会引起读者兴趣的信息,然后为其提供信息服务的模式[9]。比如“猜你喜欢”栏可以根据你最近经常浏览的记录主动推送相关文献资源。如最近有读者在浏览关于五四运动的资料,“猜你喜欢”栏就会记住读者的浏览爱好,在最近一段时间内,会主动向该读者推送有关五四运动的报纸、杂志和馆藏的纸质文献资源。如果读者不喜欢这个主题,最近改为浏览有关家庭文化的内容,系统会主动识别,并在该读者下次上线时主动推送有关家庭文化的内容。这样的推送避免了繁重的文献检索过程,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选择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源。

2.5 智能搜索服务

海量的信息给人们带来使用信息的便捷,与此同时,如此巨大的信息量也给人们的信息选取带来了极大困扰,怎么能准确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最为头痛的问题。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是智能搜索系统带给人们的便利。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馆的纸质文献、电子信息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传统的搜索服务所具有的功能往往是比较简单的,一般是责任者、书名、主题词等模糊检索,读者需要在成千上万条检索结果中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结果,费时费力,读者体验效果较差。因此,运用智能搜索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专业、更精准的搜索服务,同时还能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自然语言检索,不但能节约读者的时间,还能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智能搜索将信息检索从目前基于关键词层面提高到基于知识层面,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处理能力[10],具有信息服务的智能化、任性化,允许采用自然语言进行信息检索,从而提供便捷、更准确的搜索服务。读者使用智能搜索,可以一站式搜索到需要的资源;系统的智能搜索技术可以进行中外文同时搜索,同时具有普通搜索和高级搜索选择,可以通过帮助读者选择更接近自己检索目标的检索词来提高信息查询搜索效率。

2.6 读者中心服务

读者中心系统是个性化服务系统为读者建立的个人数据库,保存读者的个人信息,保存其感兴趣的资源、访问记录、下载、评论等信息,读者的个人数据库可以帮助系统更好地分析读者。读者服务中心继承了传统读者服务中心的功能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升级。如在“我的足迹”和“我的基因”栏中,可以直观反映出该读者的搜索、浏览、下载、收藏和分享次数,对于图书馆客观地分析读者阅读习惯以及读者自我客观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7 智能参考咨询服务

智能参考咨询服务系统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将传统的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服务方式变革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方式,读者在不脱离当前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下,可以直接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在线解决自己遇到的阅读问题。对于暂时无法通过人机对话解决的问题,读者可以通过在线留言的方式,表达自己在使用图书馆时遇到的困难,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私信或其他方式为读者及时解答。

3 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施

图书馆使用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后,在资源的整合、利用、读者管理、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系统利用数据化呈现的形式,帮助馆员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图书馆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智慧化、可视化发展。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1 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的本质就是按照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而量身定制的一种信息服务,这种服务的核心就是读者。开发和实施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过程中把读者的使用需求和满意度作为系统开发的基础,主动收集和分析读者的信息行为和需求,让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变得主动和专业。让读者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集合中做出选择,节约了读者在查找信息资源时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增加读者对图书的满意度。在今后工作中,还要多渠道多维度地对读者信息进行挖掘,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及时掌握读者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反馈,找出管理和服务中的欠缺,为个性化信息服务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

3.2 进一步整合数字资源,实现资源合理重组

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伊始,对各种电子资源、数据库没有做科学细致的规划,在读者的眼中,这些数据库仿佛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很难完全发挥其功用。因此,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整合等技术,把各种数据库之间相近之处和重复点联系起来,深度整合和分析现有资源,形成新的信息资源和检索点,这样才可以把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全面地、高质量地提供给读者。积极开展网络技术、大数据挖掘与多媒体技术,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多维度的整合、聚类、分析以及深度挖掘,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读者、学科专业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为读者和学科建设提供全面的、精准的信息服务,全面实现图书馆对读者服务的泛在化、即时化、个性化、智慧化的管理与服务。

3.3 加大读者的反馈和参与

图书馆与读者中间应是互动式的关系,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读者也应及时给予反馈效果,以便图书馆工作人员改进服务与不足之处。图书馆可以定期制作图书馆信息服务问卷调查,及时了解读者的信息需求和对图书馆的满意度。邀请学生做信息服务推广员,开放读者参与图书馆信息建设渠道,定期开展读者信息培训,提升其获取信息的能力,让读者真正参与到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去。

4 结 语

“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不仅有利于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更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面向智慧化图书馆方面发展,加强个性化信息服务建设。

猜你喜欢
个性化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2
资源回收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10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飞跃图书馆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01-22 17: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