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群 郭利霞
(1邯郸学院特殊教育学院;2邯郸学院图书馆 河北邯郸 056001)
抖音自问世以来,迅速占领年轻人的心理,俘获大量用户,尽管成年人的世界里对之嗤之以鼻,以为玩物丧志,但抖音APP 的扩张却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款基于音乐创意短视频的社交软件,抖音的面向人群是年轻人。对于年轻人来说,剪辑和编辑15 秒的短视频,上传至个人账号,赢得众多粉丝,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有研究发现,20—29 岁的年轻人成为抖音流量的忠实粉丝[1],但在现实生活中,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抖音使用者日渐向两端延伸,其中,抖音使用者的年轻化趋势,逐渐成为一种“现象”。当前,关于抖音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对象聚焦于大学生群体,多是讨论大学生使用抖音APP的现状。作为年轻人之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年龄低于大学生群体的听力障碍中学生使用抖音的状况研究尚处于缺失的状态。
抖音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新型社交软件,在抖音的世界里,可以交往新的朋友,也可以了解新的趣事异闻,抖音使用者以虚拟身份开展互动和交流。尽管交往的双方在生活中可能相互熟知,但一根细细的网线消除了现实交往的不舒适感,双方可以更加平等乃至肆无忌惮地表达情感、宣泄情绪。而且,自媒体时代,网络交往的交互性,使得原本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人群拥有了自由展示自我的舞台。对听力障碍中学生来说,互联网时代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机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一个新的交往平台。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2—18岁之间,他们心智发展处于未成熟状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比较重,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同时,由于语言交流的限制,听力障碍中学生与健听人士的交流往往存在巨大的障碍,因此,网络交往成为当前听力障碍中学生交往的主要媒介。作为一种新的传媒形式,抖音赋予了每一个个体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权利,每一个个体都能在互联网上获得自尊,极大改变了传统的交际模式。以往,听力障碍中学生主要依靠面对面交流,通过手语等形式展开,与健听人士的交往受到限制。抖音的出现,超越QQ、微信等点对点的交往模式,突破时空的限制,掩盖了手语交际不利因素,为听力障碍中学生提供了一个深远影响的虚拟空间。
在抖音出现之前,已有学者对网络交往之于听力障碍青少年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江小英等人关于听力障碍中学生网络交往的研究发现,56.6%的听力障碍中学生网络知识主要从同学渠道了解,而从学校课堂了解的人数仅仅占全体人数的13.3%;学校的网络资源欠缺,需提高网络方面的配置;听力障碍中学生的的网络交往能力较差[2]。作为网络交往的一种类型,抖音具有其他交往类型类似的一些特点。
第一,使用抖音,提高自我意识,展示听力障碍中学生的正面形象。在抖音中,抖音使用者不是简单地对嘴型,而是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快慢、视频编辑、特效(如反复、闪一下、慢镜头)等技术,让短短的音乐视频更具创造性,在音乐等节奏的覆盖下,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听力局限缩减了,虚拟网络掩盖了现实生活中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听力缺陷和不利形象,他们可以用通过动感化的表演,塑造“网红”形象,吸引众多的粉丝。借助互联网上,听力障碍中学生交际的时空限制被打破了,什么时候发布新的视频,在哪里发布,发布什么样的内容,都由发布者自己决定。关注好友,发布评论,抖音使用者的交往双方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条件,原本在生活中处于弱势的听力障碍中学生的交往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大幅度增强,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听力障碍中学生的良好形象。
第二,使用抖音,扩大交往范围,增强听力障碍中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抖音为听力障碍中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听力障碍中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交往空间,原本陌生的人通过抖音得以熟识,甚至结为好友,这与现实生活中,年轻人愈加“宅”的倾向是迥然不同的。现实生活中,年轻人的交往范围正逐渐变窄,他们越来越倾向于“自我封闭”,不愿意同其他领域的人进行交往;同时,受交际手段的限制,听力障碍患者和健听人士之间存在一条巨大的鸿沟,尽管社会的主流媒体不断宣介,力图创造一种普残融合的世界,但是现实却是非常残酷。访谈发现,听力障碍人士与健听人士的交往不足10%。而借助抖音,网络交往掩盖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听力缺陷,扩大了交往范围。抖音使用中,视觉交往成为主流范式,观看者并不在意表演者是否听力存在缺陷,对听力的要求降到一种可以忽略的程度。这种交往方式,可以增强听力障碍中学生的交际范围,增强融入社会的能力。
第三,使用抖音,构建表达平台,帮助听力障碍中学生扩充自信。访谈得知,部分听力障碍中学生在与健听人士交往时,苦于话题太少,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展开交流;也有部分听力障碍中学生自信心不足,不想、也不敢主动找陌生人交流。网络交往中,网络用语具有不规范、对语法要求低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听力障碍中学生的语言特点。普遍的观点认为,聋人语法系统和汉语语法系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法系统,强力要求听力障碍患者适应汉语语法系统的表达方式,必然会造成听力障碍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障碍。抖音使用中,语言交往对语法要求较低,为听力障碍中学生创造了一种相对公平的环境,听力障碍中学生可以大胆地去表达自我,领会现实社会交往不能体会到的成就感、愉悦感和获得感,并参照社会要求,不断反复,多次验证,提升自信。经历虚拟网络空间的锤炼,听力障碍中学生能理解社会的日常规范,减少与社会的隔膜,避免出现角色失调的现象。
听力障碍中学生热衷于使用抖音,可以分为心理需求和现实需求两个方面:
1.满足自我意识的需要。听力障碍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开始后的关键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既可以看作是心理上的一种断奶期,也是成长发育的“孕穗拔节”的前奏。处于这一阶段的听力障碍中学生,同普通中学生一样,潜藏已久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渴望心中萌动的梦想能够开花结果,但是,交往中的口语劣势往往限制了他们现实交往的高度和广度,乃至身边的健听朋友比较少,内心的梦想长期被压抑,现实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在网络之中,抖音去除了现实生活的残酷,被虚化成一种艺术形式,以一种引人入胜的状态展开。在抖音中,听力障碍中学生可以满足现实生活中不得实现的心理需要。
2.与他人沟通的需要。人是一种沟通的动物,人们既需要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也需要将不良信息及时排解出去,防止形成心理堵塞,出现心理障碍。由于口语交往的限制,听力障碍中学生往往难以和他人正常交往。虽然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家人具备交往的能力,但一则是因为关系过于密切,过于熟悉,而失去了交往的动力和热情,一则是青春期阶段的年轻人往往对家人关上心理的大门,导致众多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听力障碍中学生,无法与他人交流生活、情感的想法,但体内旺盛的荷尔蒙又推动他们与人沟通。抖音恰恰是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在网络世界中听力障碍中学生找到一种独属于个人的心理空间,一个可以发泄不良情绪的出口,以满足那份寂寞和孤独。
3.逃避现实的需要。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什么都可以不想,什么都可以忽略,现实生活中的苦痛也可以暂时忘记。大部分听力障碍中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工作可遇而不可求,就陷入失业状态,对听力障碍中学生而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找不到合适工作,只能靠打零工或依赖父母的支持度日。待业在家,一直是听力障碍中学生如影随形的一个梦靥。但是,现实又逼迫听力障碍中学生要投入现实,许多听力障碍中学生从教师和年长学生感受这种压力,因而感到心理灰暗,前途渺茫,寂寞空虚,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抖音世界里,转而闷头做一只鸵鸟,在自我的世界里自得其乐。
1.作为生活中的一种消遣。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这也是一个节奏极快、压力巨大的时代。抖音视频具有泛娱乐化的特点[3],满足了现代社会人类释放压力的需要。社会整体思潮和人们的普遍思想都在倾向于追求流量至上,因此,类似抖音这样的社交软件才能大行其道。当今,以大部头著作阅读作为业余消遣已不太多见,而且也不太现实,人们热衷阅读“短平快”的作品,尤其是视觉冲击力比较强的作品,抖音就是其一。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学业压力不大,有大量的空余时间,而且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不会升入高等学校,而是进入社会,成为社会人。制作短视频、观看短视频、与相关的作者互动,成为听觉障碍中学生的一种乐趣,给了中学生“消遣”的机会。
2.作为获得信息的途径。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是自上而下,而且带有很强的权威色彩;到了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呈多元化趋势,而且任何一个媒体终端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源头。智能手机的使用,加剧了这种趋势,一个人,借助一个带有摄像头的手机,拍摄视频,可以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据调查,近半数的听力障碍中学生经常通过抖音获取信息资讯,比如看生活技巧小知识、搞笑视频等。听力障碍中学生使用抖音,可以接受或者分享许多信息。据调查,“网红”产品已经成为网络销售的另一种形式。听力障碍中学生虽然口语能力较弱,但是抖音的创作门槛较低、传播能力较强的特点给听力障碍中学生提供了影响他人、获得认同的机会。观看者观看视频后,可以进行点赞或者评论,乃至关注对方,也可以像微信一样,加好友或者建立关系亲密的群聊,不但可以扩大交往圈子,还可以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3.作为改善社交障碍的手段。刘春生的研究发现,听力障碍中学生社交障碍的形成原因大概有三点:首先,听力障碍中学生听觉能力欠缺甚至丧失导致语言发展缓慢;其次,听力障碍中学生的社会交往面也随着时间发展而越来越大,而他们的语言发展却跟不上社会交往面的发展速度;最后,听力障碍中学生还存在自卑、封闭甚至猜忌的心理障碍[4]。中学阶段是人的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社会交往逐渐扩张的重要阶段。受听力损失的限制,听力障碍中学生不能有效接收到生活中的各类声音,导致语言能力相对低下,进而造成了社会交往的能力和范围受到影响。而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证明,个体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人与人沟通交流基础之上。一般说来,良好的社会交往,能提高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健康人格发展和社会性。与普校学生相比,听力障碍中学生之间的交往,主要局限在内部,他们不仅在校内的交往很密切,校外的联系也非常紧密。显然,听力障碍中学生的交际圈子很狭窄,他们都生活在听障人士自己的小天地里。魏瑞丽指出,听力障碍中学生的社会苦恼和社会回避显著高于普校学生,这一结论表明听力障碍中学生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碍,并且这一障碍给他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困扰[5]。因此,抖音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听力障碍中学生的社交能力。
1.沉迷抖音,容易给现实生活带来消极影响,逃避现实生活,降低融入正常社会的动力。抖音给了听力障碍中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但同时也培育了听力障碍中学生虚荣心膨胀的土壤,很容易让人上瘾。抖音视频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陌生网友的关注,然而,这种关注并不是因为其本身的价值,而是作为一种消遣和娱乐。可是,听力障碍中学生往往会误解这种关注,他把一种娱乐和消遣幻化为自身的影响力已经足够大,这极容易导制听力障碍中学生生活在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此外,长期沉迷于抖音,容易陷入网络成瘾症。适度的网络交往,可以提升听力障碍中学生的自信,但过于沉迷网络,反而容易缺乏融入社会、开展现实交往的能力。
2.沉迷抖音,容易造成一种强迫症心态,降低正常生活的心态和勇气。抖音视频可以分为舞蹈派和创意派两类,共同的特点是以节奏取得他人的关注。本质上来说,抖音视频本身是快节奏的,观看抖音视频的过程也是快节奏的,可以不断从一个视频转移到另一个视频。为博得他人的关注,抖音等社交软件拍摄的视频,必须突出一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和内容,这时候,身份、性格、甚至性别都是迎合网络观众眼球的要素。奢侈消费、巨额财富、魔术般的炫技等,构成抖音制作者炫耀的“资本”——虽然现实生活中并不是那样。这就造成了两方面的后果,一种是网络上的耀眼身份与现实中的平实身份的巨大偏差,构成了一种矛盾性心态,由此所造成的一个巨大后果是精神压力不堪重负,甚至形成分裂人格。另外一种,就是形成手机依赖症,时刻离不了手机,实时关注抖音视频的评论,刻意营造适应观众需求的氛围。长此以往,沉迷网络,疏于现实交往,造成幻想。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巨大的精神压力,都会对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
3.沉迷抖音,容易造成社会情感降低,减少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抖音的内容包罗万象,总的来说,最受人关注的还是搞笑类和生活窍门类知识。听力障碍中学生世界观尚不稳固,其关注的内容多是“搞笑类”内容,此类内容,不需要费力思考,而且独特的情节和配乐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抖音的社交功能在满足听力障碍中学生心理诉求的同时,也降低了听力障碍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情感。在虚拟空间中,现实生活中的难题被虚化了,甚至被置换为网络中的成功,“网红”“明星”似乎是唾手可得的东西。抖音不是万能。网络交往不能替代现实交往,现实交往所给人带来的温情,是抖音世界营造的虚幻感觉所弥补不了的。人的时间毕竟有限,网络时间占用的多,就意味着投入现实交往的时间变少,也就意味着社会情感的降低。
4.抖音中的低俗信息容易冲击听力障碍中学生的价值观,造成观念混乱。抖音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了碎片化时代人们的视觉阅读需求,填补了信息泛滥所带来的空虚和无聊。有一种观点认为,包括抖音在内的社交软件,正在成为毁掉新的一代青年的“利器”。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在青少年最为关注的领域,众多腐朽的、落后的视频内容在快速地传播。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允许的,等等之间的界限显得模糊。在网络监管之外,抖音变成监管缺失后的灰色地带。有人认为网络是法外之地,即使行为和言语上存在一些小的偏差,也不至于会触犯法律,这是价值观的一种错误认识,极易让青少年在网络中迷失。那些看似正确、模棱两可的内容,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因不当言语和行为而导致的网络道德问题比比皆是。对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抖音存在着过于庸俗化的倾向,良莠不分内容很容易造成其观念上的混乱。
1.引导听力障碍中学生正确认识抖音,抵制低俗信息,杜绝网络成瘾。在抖音盛行的今天,让一个听力障碍中学生完全放弃抖音,并不完全行得通。而且,抖音是中立的,它既有造成坏的结果的可能,也有更多的是给人类带来休闲和娱乐,增加社会的柔和感和美感的潜质,关键在如何使用。首先是,引导听力障碍中学生正确认识抖音,即利用抖音提升自我的信心,又充分发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抵制低俗信息,杜绝抖音成瘾。其次是引导听力障碍中学生认识到抖音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要建立听力障碍中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听力障碍中学生大胆地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多和周围的各类人士交流,积极的去适应现代社会。不仅如此,学校的《沟通与交流》课程,要更多地教会听力障碍中学生如何遵守健听人社会的规矩和礼仪,并且做相关的演练。害怕多是来自于不了解,让听力障碍中学生了解了常人社会的运作之后,他们将不再惧怕接触社会,不再抗拒现实交往。现阶段,听力障碍中学生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口语与他人交流,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他们能够勇敢的开口说话已经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成功。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加强听力障碍中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自信心,鼓励大胆的与现实社会中的健听人士进行交往沟通。
2.利用亲子依恋,使听力障碍中学生获得安全感,降低使用抖音的频率。中学阶段是听力障碍中学生遭遇的关键阶段,能否健康的融入社会,这是一个关键。培养听力障碍中学生正确对待抖音等娱乐形式,既不可一棍子打死,也不可放任自流。一是培养听力障碍中学生正确使用抖音的心理。既不能是排斥,也不能是沉迷。二是让听力障碍中学生了解抖音是年轻人的舞台,同时也是一个娱乐的舞台,它固然有增进创造才能的效果,但更多地是荒废时光。“玩物丧志”用在这儿,并不是夸张的一个词汇。听力障碍中学生的思维意识处于成熟和半成熟之间,他们的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还很难做到持之有度,用之有节。于海情在研究亲子依恋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中得出,儿童在与父母的交往中,不仅能够获得安全感,还能够学会独立和与人沟通合作的方法,好的亲子沟通能为儿童未来的人格和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听力障碍中学生使用网络也越来越普遍,这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家长可以借助抖音,与听力障碍中学生展开互动,形成家长和子女沟通的一个渠道。亲子关系较好,就会较少发生冲突。当听力障碍中学生使用抖音频率较高时,可以采用民主协商的教养方式,与听力障碍中学生尽力沟通,同时信任孩子、鼓励孩子上进,有利于其社会道德规范的养成。
3.加强抖音使用的正面宣传,培育听力障碍中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聋校德育,应在传统德育内容基础上及时更新,扩充新的内容,适时引入抖音等社交软件的使用注意事项,从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等层面引起重视,摆脱传统道德教育的旧内容,发挥抖音的正面引导作用。应培育听力障碍中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在道德教育允许的范围内拍摄、观看抖音,引导听力障碍中学生正确使用抖音。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应深入学生之中,及时与听力障碍中学生沟通交流,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抖音使用情况。若发现有学生沉迷抖音之中,可以使用相应的方法规劝,必要时辅以惩戒的手段。同时,学校可根据听力障碍中学生的特点设定课程内容,在“思想品德”课和“沟通与交往”这类课程中加入相关知识。设置相关的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也是宣传抖音使用中的网络道德的一个途径。课程内容可包括网络道德教育、抖音使用技巧、网络文明用语等,使听力障碍中学生明白如何与网友交流、如何甄别网友。
4.加强心理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听力障碍中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引导听力障碍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新时代的一个中学生,可以了解抖音,接触抖音,使用抖音,但不可沉迷其中。抖音可以作为个人休闲娱乐的一个工具,但不可成为控制学生一切“魔障”。生活之中,读书、思考、参加集体活动等所带来的成就感,远比抖音更使人有获得感,每一项都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引导听力障碍中学生融洽地融入生活。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换一个视角去看,换一种心态去看,祸福相依,原本看来是坏事,也可能成为好事。心中的郁结,靠堵不行,加强心理疏导,才是唯一可行的路径。基于此,应该培育聋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之外,兼具心理咨询能力,他们关注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心理诉求和现实诉求,了解听力障碍中学生所思所想,同时了解抖音的使用方法,以抖音作为手段,亲近听力障碍中学生,取得他们的信任,积极开展网络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抵制抖音的诱惑,形成健康的游戏观念、心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