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部分热播影视剧传播性别观念的观察与思考
——以《娘道》等影视剧为例

2020-02-25 04:45黄桂霞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影视剧观念价值观

马 焱,黄桂霞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妇女研究所,北京 100730)

影视剧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渠道,其所承载和传播的思想文化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公众的价值观认知及其行为模式,对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性别观念是人们对男女两性个体及其相关关系的认识、看法、态度和评价,属于价值观范畴,其形成和发展深受包括影视剧在内的大众传媒价值导向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男女平等价值观进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尽快打破几千年封建社会积淀下来的“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的性别角色认知,一大批倡导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影视剧应运而生,这对于塑造公众的性别平等观念、推动中国的性别平等进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受媒体市场化和消费主义的影响,部分影视剧为提高收视率和市场效益,忽视自身肩负的正向舆论引导和示范作用,制作、传播固化、奴化、物化甚至丑化女性内容的文化作品,误导公众对女性价值的判断,对公众的性别观念认知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2018年9月开始在国内各大电视频道热播的国产电视剧《娘道》,便是传播性别歧视观念的典型代表。这部剧传播了男尊女卑的价值观,被广大网友斥为“封建糟粕的沉渣泛起”“升级版的女德”。很多媒体如《北京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北京日报》《南华早报》网站以及“妇女研究视界”微信公众号等也纷纷刊文,批评该剧“性别歧视”“三观不正”。此剧尽管遭遇断崖式口碑评价,豆瓣评分仅仅2.6分(10分为满分,2分为评分底线),但却获得了2018年度收视冠军,出现了高收视率和低口碑评价的悖论。

文艺应该怎样反映现实,不仅是关乎艺术标准的重大问题,更是关乎文艺作品价值导向的重要问题。从性别视角观察部分影视剧的制作与传播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对于塑造和提升公民的性别平等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一、影视剧传播性别观念的功能与作用

影视剧具有面向社会大众、覆盖人群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力强等特点。影视剧除了输出故事和画面外,“还通过传播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社会准则、生活方式等潜在的文化信息,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1]。作为通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影视剧代表的是一种普遍的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能唤起观众对日常生活的熟悉感、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虽然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2]。卡兹(Daniel Katz)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受众在接触媒介信息时,价值观的表达是一项重要因素。传媒传播的内容有可能固化或者转变受众的价值观,如果传媒传播的价值观与受众的价值观一致,会强化受众对自身价值观的认同感,如果传媒传播的价值观与受众的价值观不一致,则会影响甚至有可能改变受众的价值观,使其与传媒传播的价值观趋同[3]。总之,从性别视角看,影视剧作为普遍传播的大众艺术,能以最直观的视听觉感受完成对女性价值以及男女两性之间性别关系的呈现和建构,影响并塑造社会大众的性别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具体来说,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呈现、构建性别关系

人的价值观念大多是通过社会化渠道逐步培养起来的。在当前传播媒介无所不在的时代背景下,包括影视剧在内的大众传媒对人们价值观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传播学者桑德拉·波-罗基奇通过针对传媒内容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的研究,发现传媒接触会导致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她指出,人们获取或改变价值观有三个渠道:一是个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内化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并从中提炼出行为的标准;二是个体观察、模仿一些重复出现的行为,并从中形成判断自己所期望的行为的标准;三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学习交流,内化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形成社会所期待的行为。由于传媒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几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生活的一部分,其不断通过形象来说服、表现并阐述价值观,因此,传媒已成为社会成员模仿行为的一个重要源泉,也是社会化的关键渠道之一[4]。

影视剧以生动的影像语言和具体的情节叙事,呈现出媒介世界“拟态环境”中的性别关系,同时也重构着现实社会中性别文化的结构。性别关系通过影视剧剧情的设计被一层层建构并呈现出来,人们在媒介化生存中常常不自觉地被裹挟到影视剧建构的价值观设定中,其价值取向由此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一大批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影视剧作品问世,这对于在全社会培育尊重妇女和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念,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女性的人格、尊严、权利及社会价值,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比如,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刘巧儿》,讲述了解放前陕甘宁陇东地区的农家少女刘巧儿反抗父母包办婚姻、勇敢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该电影在全国公映后,刘巧儿即刻成为当时青年人勇敢追求婚姻自由的偶像,刘巧儿的示范效应加速扭转了千百年来人们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遵从,深化了人们对于女性自身有权利追求幸福生活的认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很多影视剧,重构了性别关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男女不平等问题的态度,不知不觉中建构了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形塑着人们对性别平等的认识以及对女性社会身份和社会价值的认同,为广大妇女日后广泛深入地参与社会生活从而成为国家发展的主体,营造了平等的舆论氛围,奠定了宝贵的思想认识基础。

(二)传播、强化性别观念

影视剧一方面呈现、建构着性别关系,同时也传播强化性别观念。人们会通过影视剧设定的性别关系来反观自己对相关性别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强化对性别角色与性别关系的认知。比如,剧情对女性角色的定位是生产者还是家庭消费者,活动通常集中在家庭领域还是工作场所,这些内容的设定与传播会引导和强化人们对女性价值尤其是女性社会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再比如,当剧中出现侵犯妇女权益的现象时(如针对女性的暴力),当事人选择隐忍还是奋起反抗,利益相关者(家人、邻居、朋友、公职人员等)是息事宁人还是积极干预,剧中人物的行为举止无形之中都在向社会传递着如何看待女性权益的价值理念,引导着社会公众的看法和态度,并极有可能被观众所效仿。尤其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过程中的青少年的影响更为深远。没有经历过成人世界且心智和价值观都未成熟的青少年,往往会通过观看剧中人物的经历来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将剧中传递的性别观念作为判断女性价值以及性别角色定位的标准,从而逐渐将之内化为自己的性别观念认知。

如果作品塑造的主人公是追求时代进步、体现男女平等理念的,将有助于观众打破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从而形成男女平等的价值观。比如,根据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的事迹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任长霞》,塑造了亲民、爱民、以民为本、公正执法、集警察威严与女性细腻于一身的“警界女神警”新形象,这一女公安局局长形象有助于人们改变对男性主导的“公安局长”脸谱化的刻板印象,认识到女性同样能在传统男性的职业领域内大有作为。这对于引导人们对女性的能力和价值作出更全面、更准确的判断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如果作品呈现的多是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等封建落后的传统性别观念,比如下文要着重分析的热播电视剧《娘道》所传播的性别价值观,结果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性别平等观念的培育。

二、部分影视剧存在的主要性别歧视问题

部分热播影视剧无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不顾自身肩负的正向价值引导的社会责任,媚向收视率和市场,传播着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电视剧《娘道》固化、奴化、物化女性的价值观,严重误导了受众对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角色和价值的正确判断。

一是固化女性角色与价值,突出女人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收视率火爆的《娘道》描述了民国时期一位大户人家少奶奶——被用来祭河的河姑(1)河姑:在愚昧的古代社会,河水泛滥被认为是河神发怒,于是人们送个姑娘到河里,说是送给河神当老婆,这个送死的姑娘就是河姑,即祭祀给河神的祭品。家境贫寒的瑛娘就被当地的乡绅大户隆家选为祭祀河神的贡品。瑛娘的悲情一生。根据该剧的宣传语,该剧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的传奇经历,是一部伟大母亲的英雄史诗。然而整部剧不断地向观众传递着女性=生育机器、女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生出儿子的物化歧视女性的价值观。比如,该剧女主角瑛娘一心只想为夫家“生儿子传宗接代”。在得知丈夫是隆家二少爷,而丈夫发现她是河姑却没有给出一纸休书后,便发誓要一心一意侍奉他,尽早给他生儿子,报答他的大恩大德;被质疑是妖女时,她说要是真的有妖术,先给二少爷生儿子;难产时,接生婆问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她更是声嘶力竭地说“我这条贱命算什么?我一定要为二少爷生出儿子!”并要求接生婆拿刀把自己肚子豁开,把孩子拿出来,别管她……“切腹宣言”让人恶寒,没想到第三个孩子又是女儿,瑛娘的悔恨和自责快要溢出屏幕;因为想要儿子,她给三个女儿分别取名“招娣”“盼娣”“念娣”,还始终觉得愧对丈夫;小女儿刚刚断奶,就决定再生一个;甚至当女儿受欺负,丈夫替女儿主持公道时,她都拦下丈夫,说“你要怪就怪我吧,怪我生不出儿子来”。最后,她终于在牢里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牢生。

在女主角的心中,女人就要遵循“三从四德”,女人生命的意义就是为夫家生儿子,职责就是替丈夫传宗接代,通过生儿子来换取在夫家的地位和身份。生不出儿子,是女人的无能,千错万错都是女人的错。女主角完完全全毫无抵抗地拥抱“生男光宗耀祖、传宗接代天职”的思想,甚至主动成为封建思想的拥护者并以此获益——用苦和难制造高潮、感动自己、强撑伟大,令观众极其反感。如此赤裸裸地充满封建糟粕思想的剧情以及挑战三观的对白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二是奴化女性,歌颂陈腐的封建尊卑礼教。《娘道》中,女主角无论经历如何凄惨,都毫无反抗意识,而且自轻自贱,卑躬屈膝地见谁跪谁,跪丈夫、跪婆婆、跪祖宗宗庙……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百依百顺,成为男尊女卑思想的坚定维护者和实践者。只因小时候当过河姑,就对自己“原本该死”的命运深信不疑,不抗争不索求,任人欺负。被婆婆百般刁难、赶出家门,依然忍辱负重地选择原谅,甚至连婆婆自己都已经醒悟忏悔道“隆家欠两个孙女的”,她却仍认为“隆家怎么会欠我们的呢?”对于平时嫂子的冷嘲热讽,也是毫无原则地选择原谅。甚至被人设计陷害,丈夫误以为她在外偷情,冲过来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打她耳光,满口“贱女人”,当着孩子的面要开枪杀了她……面对这种侮辱,她依然还是无原则地选择了原谅,并且告诉女儿们:“别怪你们爹,毕竟是亲爹”。

整部剧中不仅没有塑造伟大而富有正义感的母亲形象,反而展示的是不管你怎么加害,怎么折磨,她都不会记恨你,只靠一味地委曲求全和靠乞求获得生存资源,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以获得身份认同的一个女性。该剧丝毫没有表现出反抗封建糟粕的精神,女主角瑛娘的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天。透过屏幕该剧仿佛告诉观众:女人们,只要学会了“忍”,总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些“毁三观”的剧情内容,遭到很多观众尤其是接受过平等思想教育的年轻观众的抨击:“封建男权复辟”的作品《娘道》,其所表现出的以讨好男权,甚至自轻自贱来换取庇护资源的女性命运,大大超出想象;该剧所宣扬的“哺而无求,养而无求,舍命而无求”的“娘道”实为“女德复辟”。

三是宣传物化女性的腐朽性别观念。部分影视剧为制造剧情的矛盾冲突,将女性视为可交换的物品,可消费的商品。《娘道》主角柳瑛娘嫁给隆家二少爷后,隆家本来打算给她一笔钱让她离开二少爷,但发现她有可能怀了儿子,就把她接回了家,这是女主角用生儿子来换取在夫家的地位和身份。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中低俗露骨的段子也不少,其中“女人黄金期只有几年”“给女人花钱的男人不一定爱她,但不花钱的男人一定不爱她”“酒肉朋友,酒醉后的肉体朋友”“我像我妈,那你妈挺有钱的吧!”这些赤裸裸地物化歧视女性、挑战三观的对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电视剧《时光教会我爱你》中的女主角林鹿为给重病的弟弟筹够50万元换肾的钱,与逃避父母安排婚姻的某公司总裁时敛森签订百日恋爱合同,用“包养”的方式给时总裁做“不谈感情的女朋友”,随时听从召唤,以换取时总裁支付的50万元。签字后,林鹿特别开心地说:“不论是性感的、淑女的、野蛮的,哪款女友,我都保证老板您满意”。尽管影片最后两位主角假戏真做,回到了“真爱至上”的政治正确的道路,但所谓恋爱契约的存在本身就反映了影视剧的价值取向,即认为女性可以通过出让感情和自由来解除经济危机。这些影视剧将女性视为可衡量、交易的消费品,正如《前任3:再见前任》中所言的“女人的黄金期就那么几年”,将女性物化为用青春交换幸福婚姻、成就人生的物件。

四是丑化女性,侮辱女性的人格尊严。夸张是文艺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但部分影视剧为加强戏剧性,凸显人物个性,对女性形象的丑化达到了缺乏生活逻辑的程度。比如,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女主角罗子君的妈妈,其人物设定为一个品味恶俗、市侩势利、精于算计、极端自私、嫌贫爱富的小市民形象,只关心自己和女儿的利益,丝毫不在乎他人感受。比如,当得知女儿闺蜜唐晶的高富帅男友爱上了女儿罗子君时,她就找到唐晶要求对方主动让爱;因得到了一点小利益,就会在大街上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现实生活中固然不乏自私自利的个体,但塑造这样一个行事无逻辑、无底线、举止夸张的集各种人格缺陷于一身的小丑形象,极易误导观众对女性形象和价值的判断。

三、部分影视剧传播性别歧视观念的原因

在媒体市场化、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背景下,部分影视剧忽视自身肩负的传播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社会责任,出现了歧视女性而不自知的庸俗、低俗、媚俗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影视剧创作者性别平等意识不足,对文艺如何反映现实存在认识误区。如果创作者认识不到女性角色和价值的多元走向,刻板化地固守女性的传统家庭角色定位,便难以创作出体现时代特点的、反映性别平等观念的艺术作品。一些没有接受过性别平等教育或培训的创作者认为,作品就是反映历史或现实的某种客观存在,比如《娘道》的导演在面对具有现代男女平等意识的女性对该剧的诘责时表示:剧情是当时历史现实的反映,他只是想通过这部剧歌颂伟大的母爱,纪念他的母亲,感谢他的妻子。影视剧的确应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但创作者如果忽略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的原则,没有任何批判性地、单纯地反映客观存在甚至歪曲现实,比如该剧以写实为由,把母亲和妻子集中设定为“传宗接代、贤妻良母、三从四德”的角色,其结果便是传统落后的歧视女性的性别观念不断被复制和传播,文艺作品由此失去对社会公众树立性别平等价值理念的正向引导作用。当前媒体从业人员接受性别平等观念教育或培训的机会非常有限,许多人还存在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思想盲区”和文艺如何反映现实的“认识误区”。

针对文艺作品如何反映现实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深刻论述:“文艺创作如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就不能鼓舞人民前进”[5]。一个好的文艺作品不能缺少对社会现实尤其是丑恶现象的反思和批判。我们有历史经验可以总结,也有国际经验可以借鉴。如2017、2018年引入中国的两部票房、口碑均佳的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无论是拍摄技巧、主题表现还是演员表演都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和深度认同。中国影评人对此的评价是:两部电影深刻揭示了印度女性权利不平等的现状。女性自我抗争意识的觉醒在两部影片中成为要表达的核心观念,并借助动人的故事情节,深刻触动了观众的内心[6]。众所周知,受宗教、历史和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绝大多数印度女性长期处于极端弱势地位,而这两部影片并没有将现实中女性悲苦的命运复制到荧幕上,而是在注重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更加关注主题的典型性、广泛性、深刻性和时代意义,并赋予了剧中角色强烈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感,不仅呈现了女性对梦想的追求,鼓励女性自主奋斗;还表达了女性对男权的反抗斗争,以及在斗争中展现出的坚定与乐观;该剧处处体现出女性的觉醒和成长、对男权社会的批判与抗争[7]。这种影片的创作,能引发观众对女性命运、地位、权利的深刻反思,催发其产生追求和支持女性解放与性别平等的意愿,从而推动社会向平等文明的方向一步步迈进。

二是受媒体市场化和消费主义影响,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市场效益。为达到获取巨额经济效益的目的,部分影视剧用夺人眼球的人物塑造来换取收视率。比如,热播剧《娘道》因其传奇的剧情设计勾起了部分观众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回忆和认同,成为2018年10月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前任3:再见前任》上映仅11天就闯入华语电影票房史前十,票房达18亿,但该剧也因为涉嫌歧视女性,在豆瓣被评5.5分。可以看出,这类影视剧虽然获得了高收视率,但都因涉嫌歧视女性,招致广泛批评。究其原因,便是影视剧的市场化生产机制与其本身所承载的传播性别平等的社会责任之间出现了错位。媒体产业化的结果是将媒体生产置于高度市场化运作的环境中。这一市场化的生产机制决定了媒体的生存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商品市场来决定的。这也导致了当前媒体过度追求收视率、点击率,以期获得巨额广告收益[7]。在这种媒介生产运作机制下,基于社会伦理和文化层面的道德标准和平等诉求常常会让位于巨额经济利益。

三是媒介监管体系和把关机制不健全,缺乏明确的性别评价指标。在对媒体的法律政策监管、监测方面,存在性别标准的模糊与缺失问题。虽然国家新闻出版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对于传播内容的要求有限制性规定,但一般只是笼统规定禁止传播淫秽色情内容,而没有对男女平等内容的监管,而且对于违反规定的情况也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追责机制。对于一些“毁三观”的影视剧,如果不及时进行源头干预,其后果非常令人担忧:首先,会不断堆积“男尊女卑”的社会土壤,使现代女性难以摆脱“女德”的束缚,影响女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其次,低俗的固化、奴化、物化、丑化女性的人物塑造,不仅是对女性人格尊严的侮辱、歧视和不尊重,而且会混淆是非、美丑、善恶观念,污染社会风气;再次,如果放任资本逐利,会造成影视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影响国产剧市场的健康发展,让国产剧市场变得畸形。因此,能否在媒介监管方面把好关,是遏制性别不平等观念传播的关键环节。

四、思考与建议

影视剧作为展现大众文化的重要渠道和平台,肩负着构建和传播先进性别文化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履行好这份社会责任和使命,须从提高影视剧创作者的性别平等意识着手,加大对相关人群的教育培训,同时完善媒体监管机制,做好源头把关工作。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对影视剧创作者等相关人群进行性别平等意识培训,增强其传播性别平等观念的文化自觉。剧作者是影视剧的生产者,可以说是影视剧制作的一线人员、第一把关人。影视剧创作者要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艺术作品,坚持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打破对女性价值的单一、刻板化的认识,认同女性价值的多元走向。因此,建议加强对影视剧从业人员性别平等意识的培训,比如在其入职前的岗位培训、入职后的业务培训中加入性别平等的内容,帮助他/她们突破性别刻板印象,促使其树立性别平等的价值理念,并将此理念贯穿到影视剧的制作和传播全过程。还要在高校的影视制作专业增加性别平等的课程设置,对即将从事影视剧创作的高校学生进行性别平等教育,提高其性别平等意识,促使其做先进性别文化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传播者。

二是影视剧创作和传播要坚持性别平等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正面传播引导作用。影视剧的创作和传播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用光明驱散黑暗,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这样才能激起人们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于女性权利与尊严的深刻反思,达到批判封建糟粕的目的。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社会责任,精心打磨塑造可支撑和代表新时代风貌的对社会负责任、对家庭有贡献的女性脊梁形象。通过影视剧大力宣传先进的性别文化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传递平等文明公正的价值观,推动消除性别歧视和社会偏见,汇聚改变歧视女性等不良风气的力量,正向引领和影响文艺风潮,涵养尊重和关爱女性的公民素养和社会文明风尚。

三是把性别平等指标纳入我国媒体监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媒介生产机制、性别平等咨询机制和专业化评论沟通平台。首先,在制定和完善媒介监管政策和指标体系时纳入性别平等指标,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而应从深层的媒体生产机制入手,发掘媒体传播链条中的性别盲点,从源头上打破媒介生产中过度市场化的不利导向,使影视剧在创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次,建立性别平等咨询机制和专业化的评论沟通平台,引入专家把关和同行评价机制,在影视剧审查环节设置性别顾问或者加入性别平等的评价指标。再次,还要加强对公共文化产品尤其是热播影视剧的舆情监测,对于弘扬先进性别文化的好作品给予鼓励,对于违反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文艺作品和传媒进行问责。

猜你喜欢
影视剧观念价值观
维生素的新观念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健康观念治疗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试论影视剧中的第三者现象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