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燕
(韶关学院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广东 韶关 5120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实现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就是聚焦质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第十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的大会报告指出:一流大学必须有卓越的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一流的本科应该有一流的课堂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设“一流课堂”是其向“双一流”目标迈出的第一步。
“双一流”建设热潮中,很多学校把焦点集中于建设路径、经费、师资等方面,而对课堂教学不够重视,当下高校课堂教学存在不少短板。2018年6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内涵发展要更深一些,要着力推动课堂革命。要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到人才培养的根本上,回归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从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角度审视高校的课堂教学,认真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环境较为传统,设备不足,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部分任课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积极,课堂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学模式及方法传统、教学内容与案例滞后、教学手段和技术较落后,缺乏实践实训教学经验,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课堂组织与管理不到位,课堂松散死板。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习惯于被动、机械地接受现有的知识,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得不到良好的课堂教学体验,实践与创新能力难以提升。
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亟需得到重视和解决,课堂教学质量亟待提高。建设“一流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建设“一流课堂”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形成健康积极的课堂教学观;有利于提升课堂管理水平,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完善课堂教学监控体系,提高过程管理绩效。
在2018年11月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吴岩提出:要建设“金课”,淘汰“水课”,而课堂教学是“金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金课”可以归结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其一,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其二,创新性,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其三是挑战度,即课程要有一定难度,教师要认真花时间花精力花情感备课讲课,学生课上课下要有较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做保障[1]。
一流的课堂教学要有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以及实现其目标的方法和课堂教学环境,要有高于教材的内容,必须实现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灌输式”向启发式的转变[2]。应以学生为本,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学生应发挥自主性和主体作用,得到良好的教学体验;任课教师必须担负起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果及课堂组织管理的主体责任。
教育观念改变着教育的面貌,决定着教育的成败。陈旧的教育观念已不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先进的教育活动行为是由科学的教育观念作先导的,现代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观念转变的紧迫性来自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求。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和新挑战,高等院校要开展本科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引导师生转变本科教育思想观念,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形成健康积极的课堂教学观,坚定回归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决心。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想要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就需要教师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包括转变人才观、教学观和评价观,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观[3]。教师只有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才能重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并主动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其上课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目前,高校多数课室布局较为传统,教学设备较为陈旧,难以适应和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各高校应充分了解师生的实际教学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新建一些符合先进教学理念、满足新时期课堂教学需要、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课室。或者分期分批改进课室条件,改造部分传统教室,科学合理地配置相应的教学设备。另外,要加强课室文化建设,结合学院文化、专业特色、课堂思政需要,通过名人画像、名言警语、校训班训上墙,获奖成果、师生作品展示,布置宣传栏、阅读角、绿化区等,建立良好浓郁的学习文化环境,促进师生交流互动,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方面,要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建立平台,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组建教学团队、教学圈,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分专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教学水平培训和竞赛活动,重点组织开展教学方法更新的专题培训。如开展“对分课堂”专题讲座,“教学设计”主题沙龙、微课、MOOC与SPOC实操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能力培训、3D虚拟微课制作操作方法培训等,举办教学设计比赛、说课竞赛、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加强教师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等。推广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进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变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问题导向意识。任课教师还应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融于课堂教学中,提高应用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教学激励及约束机制,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强化教师课堂质量主体责任意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制定本科教学工作纪律及激励办法、本科教学工作负面清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等教学实绩。对教学效果好、课堂教学质量高的教师进行评优评先,树立和表彰典型,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政策鼓励;对课堂教学质量差的教师进行再教育,加强引导和培训。严肃课堂教学纪律,对教学事故进行认定及处理,真正让管理严起来。
坚持“以生为本”,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专业素质教育为抓手,开展评优评先活动,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习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风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其管理课堂及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专注度和学习主动性。健全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课程学习与考核的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投入,推进学生学习“增负”,让学生都忙起来。
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客观科学,更能体现教师实际教学水平,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及数据库平台,创新评价模式,将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让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融合。注重评价反馈的时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性。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常态化开展课堂教学督查工作,全方位、多渠道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开展“听课看课—课前咨询—课堂观察与反馈—教学示范、观摩、驻点培训”闭合循环的课堂教学跟踪反馈活动,促进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