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构建

2020-02-25 02:19王敏敏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专业

王敏敏

(宁波教育学院党委宣传部,浙江宁波 315100)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幼有所育”,将学前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2018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6.67万所,比上年增长4.6%;全国幼儿园共有专任教师258.14 万人,比上年增长6.14%。2019年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在2018年基础上提高到168.5亿元。学前教育专业形势大好,但是困难也同时存在,我国幼儿教师的“质量”难题仍在困扰学前教育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多存在着学生覆盖面不广、活动开展随意、考核评价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来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和各项活动资源,搭建一个目标明确、内容完整,具有学前专业特点、全覆盖课程化的学生素质教育平台,以期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教育。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界定

职业发展教育发源于美国,初被称为“职业指导”,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我国对职业发展教育的关注度正在逐渐提高,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要求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学校教育内容体系。国家已经深刻意识到开展职业发展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落实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有效方法[1]。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内涵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对未来从事幼儿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四个教育维度的融会贯通,覆盖整个大学学习全过程,帮助学生厘清专业与职业、职业与事业的关系,增强职业认知,树立职业价值观,养成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顺利进入职场并最终达到人职匹配。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以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为逻辑起点,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1. 全程性

职业发展教育是一种全程教育,是对学生职业观的全面培育。因此,应从学前教育专业新生入学开始至毕业结束,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让学生科学地学习职业认知,增强职业意识,树立职业价值观,培养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 实践性

从教学内容上,需要深入实践,了解国家的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学前就业形势和市场需求等,以增强职业发展教育的针对性;从教学方法上,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更重要的还应通过实地参观、考察调研、就业创业模拟活动等实践性较强的方式进行,以增强职业发展教育的实效性。

3. 系统性

职业发展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其就业能力,最终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理念等。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系统教育过程。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目标是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为基础,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面向学前教育,把职业发展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贯穿大学全过程,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建成一个全面系统的学前教育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实现幸福职业生涯。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设计架构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内容体系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师范文化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设计好活动项目,建立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内容体系。

1. 内容体系设计原则

一是贴近学生的原则。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内容必须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兴趣及专业特长等来确定,不能偏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如学生一进校就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认可专业、树立专业自信是最迫切的需要。

二是贴近社会的原则。高职院校培养的学前专业学生是否合格,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由社会来检验。只有社会认可,才能说学校培养好了;如果社会不认可,学校自己说的再好都没用。因此,内容的选择要尽可能贴近幼儿园或幼教培训机构对学前教育类高职院校学生的期待,这样既有专业针对性,又符合现实社会的需要。

三是贴近职场的原则。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直面职场的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本身就是直接为学生走向职场服务的,所以内容选择上更要贴近学生未来职场。

2. 设计具体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内容要整合优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建立起完整的内容体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项目由职业价值观确立、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四大模块组成。

职业价值观确立模块重在养成,“知情意行合一”是师德养成的主要方法。主要通过始业教育,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专业、认识学校、认识行业,树立职业理想;通过召开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晨会、班团活动、教育见实习和师范传统活动等形式,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情感体验、实践体会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职业素养提升模块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意识和活动能力,整合各类讲座、学生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同时根据学前教育对人才的要求,开设特色课程或项目,包括生命教育、幸福教育、保育救护技能培训等内容[3]。职业能力培养模块以提升学前教育岗位专业胜任力为目标,由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两部分组成。通过拓展训练活动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能力培养,包括团队建设训练营、沟通能力培养训练营、情绪管理训练营等内容。另外,通过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设计、幼儿园环境创设等各种学前专业技能竞赛,推进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和提高[4]。职业生涯规划模块主要帮助学生学会生涯规划,做好大学生涯规划,端正就业思想,了解学前就业政策,提高就业技能等,包括生涯规划、学前就业政策与形势、就业技巧、创新思想教育等内容。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设计思路

根据学前教育类高职院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在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就要做到三个“结合”,实现三个“融合”。

1. 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实际需要,把理论学习融入到相关课程当中,如生命教育就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当中,采用课程融合的办法解决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问题。同时,强化实践育人,设定相应的实践学分,每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实践学时才可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才可毕业。

二是实用性与发展性的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直指学生未来职业,注重学生就业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树立“幼儿为本”的正确儿童观,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通用性与职业性的结合。通过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机会。同时,强化职业性,注重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紧紧抓住学前教育类行业的特点,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总引领,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形象、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方面发挥作用。

2. 实现三个“融合”

一是活动与课程的融合。要注重把实践活动和课程有机“配套融合”。学前教育类高职院校学生课业负担本来就很重,如果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单独搞一套,很有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为此,在设计项目内容时,要尽可能把活动和课程融合起来,如有的可以和思政理论课相融合,有的可以和专业实践教学有机融合。这样既可实现实践育人的目的,又不至于增加学生太多负担。

二是项目与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融合。深入挖掘富有学前教育专业内涵的主题,按照学前专业所需的最关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设计活动载体、实践课程,开设相应的训练营,形成专业建设和各项活动的有效对接[5]。

三是校园文化建设与师范文化融合。学前教育类高职院校有着很强的行业特色,又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要积极学习、吸收、借鉴更多优秀的师范文化,融入项目,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把优秀的学前教育专家请进来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做到行业(幼儿园)与学校合力育人[6]。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实施原则与途径

(一)实施原则

1.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目的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以学生为本是指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要体现学生是主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唱戏的主角不是教师,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服务者,最多是个导演。另一方面在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能让学生自己做的教师绝不做,能让学生觉得职业发展教育项目真正对他有用,能自觉参与,不是为了拿学分而来参与。学生参与组织、设计、管理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培养。

2. 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毕业生当然是面向社会的,可在社会竞争中我们学生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呢?理论知识不能和本科院校毕业生相比,能有的优势可能只是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要紧紧面向就业市场的需求,设计调整项目和内容,在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上发挥积极作用。

3.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引领的原则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是服务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因此,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必须要以学前教育专业为引领,融合到学前教育专业之中。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始业教育,必须要由学前教育专业来负责,通过专业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发展要求、自己需要考取的证书、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等。又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要有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参与,由专业教师来指导学生分析学前教育行业前景,分析自身特长,规划职业生涯。这样的规划才可能切合实际,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目标,树立专业的信心,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其他包括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的拓展也都一样,只有和学前教育专业深度融合,由专业来引领职业发展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在学前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二)实施途径

1. 将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纳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与学生间的契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就是学校对学生的承诺[7]。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要制定好实施方案,并把整个实施方案纳入学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作为必修学分纳入整个学分要求,面向全体学前专业学生。整个项目从学生进校开始到学生毕业,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学生在校不断线,并要明确牵头职能部门负责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方案的制订、实施和项目建设。

2. 分项目模块实施

为了便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项目运行,要把项目管理的办法按子项目进行实施。职业价值观确立模块在新生进校就开始落实,以始业教育的形式进行,安排在新生进校的第一周,由学工部门牵头,会同教务处统筹安排,由学前教育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一起落实。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日常在校期间,由学前教育学院牵头,通过召开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晨会、班团活动、教育见实习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情感和实践体验。职业素养提升模块安排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各类校园节庆活动由团委牵头,学前教育学院及相关部门配合落实,整合好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明确项目,设计好实践手册,并对学生活动过程进行记录、认证[8]。职业能力培养模块分为职业基本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训练。其中职业基本能力培养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牵头负责,以拓展训练的方式进行,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要求,开展团队合作、人际沟通、情绪管理、问题解决等能力的训练。专业能力训练主要由学前专业进行,学校举办技能节,进行专业技能竞赛,以此来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安排在学生进校到毕业全过程,由就业处负责,相关部门和学前教育专业学院配合,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学前就业指导和创新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

3. 建立健全项目运行机制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涉及的内容,有课程教学,有课外实践;有校内各项活动,有校外社会实践;有必修项目,也有选修项目;有学校组织的项目,也有学前教育学院或学前教育专业组织的活动。通过整合,把这些活动全部纳入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项目之中,形成一个整体。为了使整个项目有序运行,可建立项目领导小组,形成“决策、协调、实施、保障、反馈”五位一体的运行机制,统一协调,提供保障。

4.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来说是我要学我要做,不是传统的要我学要我做,这样的教育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9]169。内容设计上,要根据学校特色优势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特长,开发挖掘学校和行业教育资源,创设符合学生兴趣和特长的教育情景,以最大可能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方式上要尊重学生选择,特别是选修项目,选择权完全要交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通过灵活选修模块内容获得相应学分。在实施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实践活动的反思、分享,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和主体实践,实现“做中学”和“知行统一”。这样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丰富创新活动载体

知识和理论是可以坐在课堂里学会的,而一个人的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是不可能靠坐在课堂里学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任务,自然不可能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实施,而是要根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设计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活动。素养和能力具有在实践中感悟提升的特点,各个子项目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实践教育,以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